“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的推进,小语种人才的需求日益凸显。如何在这个国际大文化背景下,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需求的小语种人才,将是当前高校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的发展前景,分析当前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类型,提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4-0-01
“一带一路”的建设受到了全球各国的瞩目,国家外交战略的实施急需小语种人才,小语种专业由冷变热。据了解,目前我国正在建立外语人才的资源库,在“一带一路”的战略需求之下,规划各区域小语种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当务之急。为此,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开展小语种专业,致力于培养出更多与输出语言方面技术人才来适应“一带一路”经济背景。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的发展前景
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发展项目在沿线国家推进,我国贸易投资的水平大大提高,这一现象促进了我国形成陆海内外联合互动、东西双向互帮互助的开放新格局。并且有分析认为,“一带一路”东西互济、陆海联通,有助于消除内陆-海洋、南北及国内发展的差距,能够有效地将“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所以该经济发展项目受到内陆国家、内陆地区的极大欢迎。此外,通过将全球产业链的格局重置的方式,也有效消除了较发达国家发展过快引起的其他国家的发展短板。据悉,目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中国际合作最稀缺的便是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精通外国的语言、还对对象国的文化具有一定研究,同时具备了语言和外贸方面专业的知识和能力。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努力培育小语种方面的创新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然而,对于各大高校而言,如何培养高质量小语种人才也将成为一个逐步探索的长期任务。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人才的需求特点
一带一路”理念的建设与发展涉及到了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种领域,随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贸易频繁往来,这也就需要大量的小语种人才从事相关的接待、交流和翻译等方面的工作,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的小语种人才势在必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小语种学生要时刻关注到自己的专业和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动态、努力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并且储备职业技能、发现并且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具备开拓地国际化视野以及意识。而创新型人才地培养要求则是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具备对创新地顽强意志,对创新方面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合理的创新设想和实践。针对小语种专业人才的培育模式,各大高校应该着重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发展现状有机结合,培养出复合型和创新型小语种人才,使小语种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及创新技能,有效地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战略
1.改变传统培养模式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把语言技能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的单一小语种人才培养方式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应该要具备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根据当前的教育理念以及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教育方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高校应当增强学生语言和文化的并融,打破传统的培养模式的束缚,建立创新的教育方式,以此来满足当下经济社会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鼓励学生在学习本专业语种的同时,选修或者辅修其他的专业,从而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2.加强教师专业水平
各高校应该有意识地进一步提高小语种教师资源的质量,提高对小语种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和教学水平。根据现实的学校教师实际情况、地区发展水平、学生个人对专业的认知、对个人学习能力的认知来深化校内教育模式改革,做到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善于接受新事物和创新教学方法。其次,相同小语种专业教师可共享优秀教学资源,开展定期的教学交流及人才培养经验交流。同时,高校应多渠道支持小语种教师进行长期或者短期的科研学习、国内访学、到对象国进行进修和学习,开阔教师对不同教学方式的见识,学习并且引进国外的优质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另外,教师队伍中应适当配备专业小语种外教,使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并且掌握跨文化知识,为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改变传统教学理念
当前,中国深陷“应试教育”的泥沼,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小语种的理论性学习,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实际的应用教学。诸多小语种专业的学生都能在专业考试中取得高分,各种语法、词汇、句法背得滚瓜烂熟,在笔试中用起来得心应手,但却不注意语音语调等发音,更甚有口语不够流利等问题、在现实情境与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书本知识应用少、应用差,做到了考场上的巨人,却成为了实际应用的矮子。因此,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小语种教学模式,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增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小语种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化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引入翻转课堂和微课堂的教学方式,根据时代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动态,不断地学习知识内容和更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既要从专业基础知识、文学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学习,又要从学生所学的语种所在国家的经济、政治等不同领域有进一步的了解,形成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使学生们一旦对某些带有“专业性”的问题进行讨论时,能发表自己“专业性”的正确的、高质量的看法。
4.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一是加强国内外合作。支持国内高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教师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小语种人才,鼓励采用中外联合办学的方式,通过“2+2”或者“3+1”的模式,选派学生到小语种对象国进行学习,为学生提供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共享中外优良知识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到国外的社会环境和外国的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二是加强校企间的合作。鼓励校企对接,构建起校外的实践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学校合作的企业单位进行文化技能实践,通过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方式,加强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综合性适应能力,提升小语种人才的交流水平及就业能力;三是搭建在校生与校友的交流平台。邀请优秀的毕业生返校与在校生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其学习、工作、出国经历等成长的经验,供学生学习和借鉴。
四、结语
“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带动了诸多沿线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小语種专业人才市场趋于饥饿状态,对于小语种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大量地培育小语种人才的情况下,对小语种人才的质量不管不顾,反之,我们要提高小语种人才的实用性技能,使小语种人才的能力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置于正比。将我们理想的高质量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到现实中,仍然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结合中西方文化艺术与教育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泓钰学校、泓钰新闻.
[2]吴虹.高校小语种专业建设策略[J].教育探索,2011(07):87-88.
[3]朱颖.小语种,沟通大世界[J].祖国,2017(24).
[4]“一带一路”这五年.中国经济时报[N].
[5]李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小语种人才培养的困境和出路[J].知识经济,2016(14):175.
[6]吴泽怡.“一带一路”背景下小语种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中文信息,2019(5):187.
[7]崔亚亚.“一带一路”引领下加强外语人才培养的意义[J].陕西教育(高教),2019(03):62-63.
[8] 一带一路.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杜依玫(1998.12—),女,本科在读;李燕 (1997.5—) ,女,本科在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934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