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大学生自我意识对就业偏好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主要讨论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大学期间不同个体自我意识的类型对就业偏好的影响,主要包括大群体我和小群体我、家庭我和个人我、表面我和内在我对就业方式偏好、就业地域偏好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大学生;自我意识;就业偏好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概述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性别、年龄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西方心理学从不同的方面提出过许多不同的自我意识分类,在形式上,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或自我控制)构成。在内容来看,自我意识主要包括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镜中自我三大方面。而在中国文化中的自我与西方的自我概念不同,中国的自我在口语上经常用“我”来代替,而“我”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代表着“我”和“他人”。
  (二)自我意识的特点
  大学生所处的阶段为成年早期,这一阶段标志着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更为成熟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的建立以及向新的成人角色的过度。在大学阶段,青年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内心世界,开始深度的探讨自我。这是由于:首先,身体急剧成熟,这造成了青年对自我的内部需求的探索;其次,社会人际关系的扩大,大学相比高中时期的同学更加广泛,不局限于一个地方,导致青年与他人的性格等进行对比,引起对自己内部的关心;最后,认知能力的发展,这就会引起青年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思考。
  (三)中国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类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自我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特点,所以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自我分类。
  (1)大我和小我。大我和小我一般是相对而言。大我一般表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小我则相对的表示小部分人的利益。这也是广义上的公我和私我,这里大我代表着以国家为集体的利益。中国人一般以群体为单位,而且讲求以集体利益为先,所以更多的时候遵从的是大我而常常忽略小我,习惯于跟随大众。而西方更注重的是小我,主张自我的利益高于群众的利益,并且鼓励和赞赏追求个人利益。
  (2)家庭我和个人我。家庭我的含義和个人我的含义本质上与相同之处,不同于大我,家庭我代表着包括父母在内的亲密他人的自我,而个人我代表的是仅包括自己本身的自我。当家庭我代表着家庭的利益,个人我则代表着个人利益。
  (3)表面我和内在我。表面我是指在社会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的自我。也是社会化的自我、经过伪装后的自我。而内在我则是面对真实自己的自我是真实的自我。
  二、大学生就业偏好
  就业偏好可以理解为就业主体在就业选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倾向,是就业主体对可供选择的职业目标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选择和排序[2]。自2013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表明国家已经开始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所以如何使高校毕业生选择合适自身的就业方式和就业地域就成为问题。因此文章以中国毕业生的不同自我程度为视角,探讨其对就业偏好的影响。
  (一)就业方式偏好
  就业方式偏好是指大学生在将来选择职业时所体现出来的对就业方式的倾向。现今的就业方式主要有:(1)自主创业: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2)境外就业(出国)、(3)升学、(4)项目就业: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西部计划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党建组织员、预征入伍、农村教育硕士等)等方式。
  (二)就业地域偏好
  就业地域偏好就是指大学生在将来选择职业时所体现出来的对就业地域的倾向。主要分布为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石家庄,哈尔滨,济南等二线城市。以及分布于全国的三线,五线等城市。其中又分为家乡城市和非家乡城市。
  三、中国大学生自我意识对未来就业偏好的影响
  (一)自我意识对就业方式的影响
  (1)对于自我意识为大我的中国大学生来说,凡是追求大我而不惜牺牲小我的做法都会受到人们的赞许。因此由此推断大我的中国大学生会选择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等对于大群体或者是国家有利的事情。而小我的大学生来说是与大群体不同的,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就业方式。
  (2)对于自我意识为家庭我的中国大学生中,他们将家庭包含在自我的领域之内,就会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影响,所以这一部分的人会可能更加听从家庭中的意见来选择工作,如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而对自我意识为个人我的大学生来说,个人意愿相比家庭的意见会更加重要,所以会更选择自己喜爱的或更有利的就业方式,如想要对感兴趣专业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大学生来说,就会选择考研或读本科这种就业方式。
  (3)在自我意识为表面我的中国大学生来说,往往更加注重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好坏,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言行,所以他们可能更加愿意选择一个更加容易获得他人赞扬的就业方式,如出国或者升学、创业等。而内在我为主导的部分人则遵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希望追求自己的理想,如想要为人民作出贡献的大学生来说,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就是实现其理想的最好就业方式。
  (二)自我意识对就业地域的影响
  (1)对于自我意识为大我的中国大学生由于更在意集体的利益,在这里也就是更在意国家的利益,所以会选择一个国家更需要他的地方,如西部或是农村山区等地,根据大数据统计,近四年来中西部地区就业比率约为39%,吸纳大学生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而对于小我的中国大学生来说,个人利益更加重要,所以他们会更偏向于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就业,如一些大学生喜欢大城市的生活,就会选择在大城市进行就业。
  (2)在自我意识为家庭我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中的其他个体包含于自我概念之中,就会在家庭中自我很容易形成一种就业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性、自主性,在就业方面也会依赖家庭的帮助,使家庭成员决定其地域[3]。如家庭中父母希望孩子回到成长的城市进行稳定工作,孩子就会选择家庭所在城市。而个人我的中国大学生因为更注重自己的内心,家庭的意见不会对其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一线或者新一线对其发展有利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会成为他们的选择。
  (3)对于自我意识为表面我的大学生来说,根据上面对于表面我的解释,表面我的人更加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表面我的人会选择一些可以使他人对自己形成正面评价的城市,如部分认为经济是他人对自己评价的重要标准,则会选择北上广、杭州、天津等发展较好的城市。内在我的中国大学生由上述解释可知是处于人真实内心中的自我,这一类的大学生更会遵从自己的内心。由此内在我的更有可能遵从内心选择城市就业,如一部分的大学生从内心喜爱杭州这个城市,就会遵循内心的选择,选择在杭州就业。
  参考文献
  [1] 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15:73-126.
  [2] 高振强,王志军.大学毕业生就业偏好实证分析[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
  [3] 李雯.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影响因素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9(25):135-136.
  [4] 李静.大学生自我意识与大学生就业[J].劳动保障世界,2016.
  [5] 孟晓乐.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矛盾和统一[J].河南农业,2016.
  [5] 侍夏芳,陈银球,李坤.高校研究生就业偏好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8,34(24):113-116.
  [6] 曹庆楼,刘雯,姜泰元.90后大学生自尊水平、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影响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8(06):89-98.
  作者简介:蔡莎莎(1997- ),女,汉族,河南濮阳人,本科,河南中医药大学, 研究方向:中国大学生自我意识对就业偏好的影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08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