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介入地铁公共艺术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上海地铁的公共艺术设计呈现作为论文载体,进而分析公共艺术与新媒体介入的具体发展方向。
  【Abstract】The public art design of the Shanghai Subway is used as the carrier of the paper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ublic art and new media intervention.
  【关键词】新媒体;地铁;公共艺术
  【Keywords】new media; subway; public art
  【中图分类号】TU921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3-0098-02
  1 公共艺术与场所性
  新时代发展下的中国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促进了公共艺术的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作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的“魔都上海”,公共艺术在这城市中的每一个公共空间之中都变得随处可见。日本著名城市设计师伊东丰雄曾说过:“如果一个城市没有文化方面的渗透,那这座城市无疑就是没有灵魂的空城”。通过这样的观点论证就足以看出新媒体公共艺术对于当今城市公共空间在发展和建设上的重要意义,因此,也就需要当今的城市设计师在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与持续创新的基础上,将新媒体公共艺术与地铁空间相互结合,进而获得更好的设计效果。
  基于以上的时代现状,值得设计师们思考的一个问题以及具体方向即是公共艺术的具体本质到底是什么?公共艺术其实就是一种在艺术传播角度上的具体手段。在一个更面向城市居民以及外界来往公众的公共场所,并在这样的空间之中将设计思想与公共艺术中具体所要表达出来的具体本质内容更为直观地传播出去,同时获得良好的艺术反响。设计师必须要时刻清晰,满足人们对于艺术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公共艺术最主要的存在意义体现,艺术的具体呈现和创作思想都是来源于生活之中的点滴缩影,但是在最后的呈现上却又高于生活的表现。因此,公共艺术也是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不断壮大发展的实质印证。
  公共艺术的场所性是城市公共艺术的具体展现场所需求,也是社会性宣传的条件基础。对于具体的公共艺术而言,同样也需要有相应的展现场所在,也就对于具体的公共艺术展现了在场所选择上的多样性与多面性要求。相应的展现场所,在实现其具体公共艺术的内容宣传上也有着更本质取向的价值要求。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人们在日常性交通方式的选择中地铁就是最受青睐的一种交通工具。而城市中的地铁对于公共艺术的展现也是一个很好的场所选择,大到地铁站中的通道墙壁、地面、顶棚以及站台候车区域,小到安全挡板、内部玻璃灯箱、把手吊环等,这些都是满足于城市公共艺术与城市位文化内涵在展示上的绝佳场所,地铁公共艺术的展现在这些实际媒介中都能够得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城市中的地铁不仅是可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和上下班的必经途径,更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公共艺术展现场所。对于设计师来说,地铁艺术是设计师与大众之间的一道实质桥梁,在增进设计沟通和审美情感上都有着重要的构建性价值。而就不同的城市角度出发,地铁里的公共艺术也是当地文化价值观在传播中的重要实现途径之一。
  在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地铁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多与电视剧、品牌宣传、娱乐商场院线信息以及当地的社会活动有关。例如,图1就是上海地铁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展现,宣传的内容主题为“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通过简单的黑白配色与相关报纸信息的版面拼接将具体的信息和人物向大众展现出来,通过红色的“敬”字来凸显出体育精神与足球项目的运动情感,同时也通过“比赛会有终点,但对足球的热爱没有”这样高度概括的设计标语充分表达了对于比赛甚至是生活的更多热爱与深远意义上的精神追求。
  2 新媒体公共艺术
  对于新媒体的具体概念,在生活中其实无处不在。因为新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媒体技术,电子报、数字广播传媒、手机电视等新兴媒体产物都是在这样的技术作用下相应而生的,这是因为这样的发展势头新媒体在当今社会中也被称为是除电视、广播、纸质媒体和户外媒体之外的“第五大媒体”。与以往的传媒方式不同,新媒体是集不同传媒手段以及公共艺术设计概念所相互融合而成的新型艺术展现方式。这也就是说,公共艺术与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就是新媒体公共艺术,而这样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在其自身的艺术价值上,也更符合公共媒体在不断变迁之下的时代需求。
  而在公共艺术中,艺术方面的互动也是一个重要的核心催化作用。通过新媒体在光电与声音上的双重感官刺激实现吸引公众关注,在动态的公共艺术作品中考虑大众的视觉以及听觉感受,从而致使公共艺术作品得到更多的大众参与艺术方面的互动交流,提升其艺术自身与大众的深刻链接[1]。
  3 新媒体介入上海地铁公共艺术
  上海不仅是中国经济繁重发展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还是实现国家文化交流与精神沟通的国际化大都市。而且上海在中国始终都是潮流发展的时尚前沿,即使是现在各领域的设计之中,上海的“海派文化”都是不可缺少的设计要素。因此,在上海的地铁空间之中,美术视角一定是不可缺少的方面。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艺术可以是高端的画展美术馆,也可以是平常生活中的巷尾街角。作为城市中的地铁空间而言,除了公司和家庭之外,地铁站绝对是另外一个经常要去的地方,与那些没有机会经常去的美术馆相比,地铁站中的公共艺术在其自身的设计传播性上一定要更为深刻且日常化。因此,在艺术的被需要性上来分析,更具“平民生活色彩”的地铁空间对于公共艺术的需求也一定是相对更加强烈的。试想一下,川流不息的人群中偶尔颜色醒目、设计风格突出的海报或者是动态广告在相对黑暗的环境中绝对是人们最先关注到的。通过水平角度、相隔帧数、闪烁频率、变化方式等方面的设计考虑,运用新媒体技术将LED显示屏幕设计成距离相等的条状呈现,从而形成让人们眼前一亮的完整公共艺术展现。这样的设计展现不仅仅是对于公共空间的充分利用考量,也是在大众的视角中反映出了地铁公共艺术中的参与性以及深刻认知印象程度。
  “平民生活色彩”在地铁空间中的最好设计沟通就是让作品与大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具体可以是情感上的互动、喜好上的互动以及内容上的互动,通过设计中的色彩、内容以及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视觉上或者听觉上得到彼此之间的精神共鸣,而这种公共艺术的呈现无疑是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因为它的出现更加具有生活化,同时给人的感觉也是更加亲切的,因为经常在身边因此也不会让大众觉得有什么距离感,能够在生活中更好地接触和了解到这样的公共艺术,以此来达到公共艺术的自身传播性与公共空间的存在价值。这样的艺术效果与美术馆中的传播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影响方向,最重要的是实现了大众在公共艺术中的参与性,让城市地铁中的公共艺术多一抹艺术色彩与美丽。
  科技的逐渐发展,使公共艺术在设计与创作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以及具体的实现途径。新媒体介入地铁公共艺术对于上海的地铁场所而言,是更好地宣传了上海的“海派文化”与国际化都市的文化交流性,并且逐渐成为其自身在文化方面的重要突破点。纵观全局,虽然近年不同地区都有相关的公共作品出现,但是公共艺术的自身发展节奏,在现阶段的中国还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好在不同领域都在运用着新型的设备与技术,在新媒体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与创造中做着更多的可能性的设计尝试。结合全文,地铁空间在展现新媒体公共艺术上绝对是最佳的场所之一,因为地铁空间是当代城市高速发展与人们快节奏生活的经典代表。让城市中的地铁空间成为公共艺术的展示平台,也是实现城市信息共享的重要实现载体和发展途径。地铁公共艺术不但能够表现出上海这种城市的多元化与包罗万象,同时还是新媒体公共艺术与城市之间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张迪.地铁公共艺术探究[J].参花,2016(2):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51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