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高校图书馆培训讲座模式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读者培训讲座;高校图书馆
  摘 要:读者培训讲座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读者培训讲座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读者需求、讲座选题、讲座形式、宣传推广、读者反馈等五个环节进行了混合式学习培训讲座模式构建,以期增强培训效果。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7-0054-04
  讀者培训讲座是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分为日常讲座和定制讲座。日常讲座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以图书馆资源利用、软件培训、学术研究与写作、数据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普及性培训;定制讲座一般是针对院系的专场预约讲座或针对某一门课程的嵌入式培训,培训对象和内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近年来,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培训讲座陷入了怪圈,虽然学生对培训有较大需求,希望图书馆多组织讲座,但一些看似颇受欢迎的讲座现场参加人数却寥寥无几。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试图通过读者培训讲座需求调查,分析和探究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存在的问题。
  1 读者培训讲座调研及结果分析
  1.1 调研对象及方法
  笔者通过问卷星平台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师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9年3月22日至5月25日,调查内容包括日常培训讲座开展的形式、内容、时间安排以及读者信息需求、读者满意度等;调查对象为参加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培训的读者,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师等。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45份。
  1.2 调研结果及分析
  1.2.1 培训内容需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读者对图书馆列出的讲座内容都有兴趣,其中最感兴趣的讲座依次为检索知识和技巧、开题与文献调研、论文投稿、具体数据库使用,详见下页图1。
  1.2.2 培训信息获取渠道。本次调查发现,通过教师、同学或同事获得培训信息的读者占49%,说明了推荐和口口相传的重要性;通过图书馆网站通知获知培训信息的读者占39.3%,而通过微信公众号及微信群获知培训信息的读者占36.6%,通过校园海报获取培训信息的读者占比最低,仅占26.9%。
  1.2.3 培训形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读者认为现场培训和网络培训都可以接受,同时希望图书馆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有25%的读者只接受单一的培训方式,其中20%只接受现场培训,5%只接受自主网络培训,包括视频直播、微视频、PPT、实时在线培训等。
  1.2.4 培训频次及时间。有60.7%的读者表示可以接受每月一次的现场培训,有34.5%的读者表示可以接受每月两次的现场培训,但有88.7%的读者表示可以接受每月三次以上的网络培训。认为现场培训时间最好安排在工作日下午、工作日晚上和双休日的读者分别占44.1%、35.9%和35.2%。
  1.3 存在的问题
  1.3.1 培训形式单一。高校图书馆的培训讲座多以现场讲授、专题报告、预约培训为主,形式比较单一,结合网络平台、MOOC、现场直播等开展的培训鲜有尝试。
  1.3.2 内容规划不合理。近年来,单纯的数据库培训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读者希望参加更深层次的培训讲座。笔者发现,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举办的CNKI、Web of Science等单一数据库培训讲座对读者的吸引力在不断下降,其中CNKI数据库专题讲座的培训人数从2014年的210人下降到2018年的50人。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亟须转变培训思路,重新设计培训内容。
  1.3.3 讲座安排不灵活。高校图书馆一般在学期初就会确定好现场讲座的内容、时间和地点,读者作为被动接受者可能没时间参加。此外,图书馆不提供读者需要的讲座,也会影响读者的参与热情。由此可见,高校图书馆建立多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势在必行。
  1.3.4 宣传不到位。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读者不参与培训的原因主要有时间冲突、对讲座内容比较熟悉没必要参加、没看到培训通知等。因此,高校图书馆虽然通过网站主页、微信公众号、海报、学生群等对培训讲座进行了宣传,但仍需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
  2 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混合式学习指通过整合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优势促进和优化教学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方法[1]。混合式教学模式兼具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的优势,在授课和讲座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在线教育及微培训,在网络教学平台、微信、微博等客户端播放多媒体培训素材,方便读者自主选择和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高校图书馆开展混合式学习可从读者需求、讲座选题、讲座形式、宣传推广、读者反馈等环节进行设计,其中读者需求是基础,讲座选题和形式是重点,宣传推广和读者反馈是保证。
  2.1 精细化读者需求分析
  高校图书馆可设计系列调查问卷,针对不同层次的读者开展调研,在确定不同层次读者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后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高校图书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调研:一是不同层次读者对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的使用情况和使用熟练程度。二是不同层次读者,包括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的信息需求和获取途径。三是不同层次读者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需求。四是教师对深层次服务的需求。
  2.2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培训内容设计
  培训内容是培训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培训讲座一般涵盖图书馆资源与服务、数据库检索、学术研究与写作、数据分析、工具软件应用等五类,详见下页表1。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线上线下培训讲座内容。韩爽、郭继军认为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具有成人教育及职业教育的特点,因此比较适合混合式培训,培训功能和培训效果可互相补充,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读者的需要,培训内容最好既相互关联又不完全重复,起到互相补充或促进的作用[2]。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针对读者培训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满足了读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如:针对不同层次读者设计了新生培训、信息素养课程、信息素养修炼系列专题讲座、在线微课程、院系专场讲座、嵌入式课程、一对一教师培训、针对毕业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以及其他个性化定制讲座等全方位课程体系。   2.3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培训形式设计
  2.3.1 网络辅助现场培训模式。现场培训依然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讲座的主要形式,很多高校图书馆每年都会开设一定场次的现场讲座,如清华大学图书馆每学期开设20场次以上的专题系列讲座。为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清华大学图书馆还利用上机实习、课后答疑、课件和视频发布等方式弥补现场讲座的不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的部分讲座采用现场培训与微博直播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满足了无法现场参与以及需反复学习的读者的需求,每场培训参与人数都超过了200人。
  2.3.2 翻转课堂学习模式。高校图书馆可预先制作讲座视频,在网络教学平台或新媒体平台发布,读者自主在网上完成学习,并记录学习心得和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馆员、数据库商及各专业教师在线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答疑和辅导。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组建了QQ群,在群里发布讲座视频,吸引众多读者报名参加学习,同时在线答疑解惑,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2.3.3 微课程移动学习模式。微课程一般是围绕某个知识点进行授课,读者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可随时随地学习,特别适合检索技巧、检索方法、资源推介、前沿动态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并可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进行分享,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如: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制作了短小精炼的微视频系列,利用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开展读者培训。
  2.3.4 定制式培训模式。嵌入学科或课程的定制式培训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培训,能够较好地满足读者个性化信息需求。国外高校图书馆的定制式培训以预约培训为主,由学科馆员量身定制开展培训,如剑桥大学图书馆分别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师生提供搜索技能培训服务[3]。我国高校图书馆一般由学科馆员或文检课教师走进院系或课堂进行定制式培训,也有高校图书馆仅提供培训视频或网页。定制式培训由于针对性强、操作简单快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培训效果,并能有效防止图书馆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2.4 线上线下协同宣传推广
  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线上宣传渠道主要包括图书馆网站、微信、微博、BBS、校内OA办公系统等,线下宣传方式主要有海报、宣传册、座谈会等,这些渠道和方式虽然有一定的宣传效果,但难以全面覆盖读者群。本次调研显示,口口相传的宣传效果最显著。目前,我国各高校图书馆都在积极探索这种新的宣传方式,如:青岛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培训大使模式就是在读者中寻找一批代言人,代表图书馆对读者开展宣传活动[4];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大学生培训志愿者模式的角色类似于培训大使[5];湖北理工学院图书馆的奖品营销模式使读者培训人数有了显著增加[6]。
  2.5 读者培训评估体系建设
  完善的读者培训评估体系应包括需求评估、读者反馈、学习成果、教学效果及培训整体效果等内容,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习题测验、信息技能大赛等手段,跟踪和测试读者的学习情况和培训效果,最终完成有效的自我评价和总结。
  3 提高读者培训质量的措施
  3.1 建立全方位、分层次、混合式的读者培训体系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减少传统数据库现场培训次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开展网络培训和微视频培训,加大线上线下培训的融合力度;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要增加更广范围的信息知识拓展和更深范围的信息知识挖掘方面的讲座,如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信息搜集、投稿及写作、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讲座。此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加强嵌入学科的线上线下讲座内容以及分层课程体系建设,以推进读者培训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
  3.2 加强制度保障及经费投入
  高校图书馆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考核和反馈机制,激励既有图情专业背景又有其他学科背景的馆员加入读者培训的队伍。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要增加读者培训的经费投入,如:构建优质的网络学习平台、配备必要的培训教室及计算机设备、开发网上培训系统及读者预约系统等。
  3.3 设立学科联络员
  高校图书馆应携手各院系设立学科联络员,由学科馆员负责培训和管理,组建QQ群或微信群,使他们成为图书馆资源推广和学科服务的桥梁和纽带,从而实现图书馆宣传推广的全覆盖。
  参考文献:
  [1] 陈瑞增.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 韩爽,郭继军.五维互动的混合式读者培训模式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12):67-69.
  [3] 海岚,李纲,张洪元,等.国内外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讲座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2014(6):85-88.
  [4] 姜仁珍.培训大使: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创新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5(3):68-72.
  [5] 陈建红.大学生培训志愿者电子资源推广创新模式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5(4):50-55.
  [6] 袁庆荣.利用微信公众号促进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培训的实践研究:以湖北理工学院为例[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106-110.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0-06-09
  作者簡介:励燕飞(196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高级工程师;尹成芳(198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馆员;陈新花(1986—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19年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教学工程校级项目“混合式信息素养教学模式的探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0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039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