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作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凤喜 冯守岩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事实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其中计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一、重视基本的口算、心算训练
口算、心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口算训练首先应讲清算理,其次要坚持经常。这就是说,口算练习要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以逐步达到熟练的目的。
二、加强笔算训练
笔算的内容是较大数的计算或是较复杂的混合运算等,笔算使用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重要性。为此,一要讲清算理,掌握法则。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使学生弄清算理、准确掌握法则,这样才能在计算过程中少出错、不出错。如:在计算“3636÷36”时,有的学生试商11,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的法则没有掌握。针对这种错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试商方法,使学生牢记商的最高位确定后后面的各个数位都必须有数字(包括0),否则商的数值就会发生变化。另外,影响计算能力形成的因素还有不能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等等,必须针对每一种情况加强练习和训练。二是宽时训练,先准为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算对是第一重要的。如何才能使学生能算对呢?除了正确掌握算理外,还要注重计算以后的检查和验算。因此,在训练之初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做一些计算题,要求学生必须做正确。这样,学生在计算完后就能认真验算核对。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准确率会明显提高,这时可以马上转入下一步训练――“限时训练”。三是限时训练,提高速度。在小学课本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说明光对还不行,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在训练计算速度时,可以采取限时的办法,即出示较多的计算题,限时完成,看谁算对的多。然后再把宽时和限时综合在一起,也就是给出适当的时间、适当的题量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要坚持经常。四是简算巧算,形成技能。简算和巧算在提高计算速度、提高准确率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要认真观察,有很多题都能找出简算或巧算的方法。如:计算“0.35×99”,可转变成“0.35×(100-1)”进行计算,这样算起来就简便多了,准确性也会提高。再如:15×15,25×25,35×35……都可以用巧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即用(5×5)25作为积的后两位,用高位上的一个数字加1再和本数字相乘所得的数做积的高位,即:(1+1)×1,(2+1)×2,(3+1)×3……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会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完成作业,同时要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要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因为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另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要做到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确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训练,在时间上要注重速度,在数量上要注重密度,在形式上要注重变化,在内容上要注重新颖。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职责,只要我们潜心研究一定会总结出更好的方法。同时,只有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7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