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不容分割的整体。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向低年级的学生传授知识中,要以学生所学的知识为突破口,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让学生掌握整数、小数以及分数四则计算的规律,领悟出计算的内涵,把握计算的技巧和方法,认真、严格地规范学生的计算顺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进行更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学生计算能力其实质就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不仅包括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有效率,还包括学生的熟练程度。只有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创造有利的条件。所以,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要立足低年级学生的实际,认识到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向学生传授合理、灵活的计算方法,营造自主宽松的计算氛围,创设学生喜欢的计算情境,为学生进行正确计算提供明确的前进方向。同时,教师应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计算方式,科学地运用简便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质量,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推导数学公式,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持续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呢?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一、熟练地掌握运算规律,提高学生准确计算的效率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教学效果之一,就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在实际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提出更具体、更符合实际的要求,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有效方法,把握计算的规律,熟练地运用数学口诀,由浅入深地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提供可靠的保障和有利的支撑,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比如,在学生学习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后,教师必须让学生反反复复地练习5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在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5以内数的口算加法和减法,教师可以说出一个数,让学生快速地说出其分解、组成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以学生掌握的运算规律为基础,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比一比、看一看,谁计算得又快、又准,从而为学生学习更高年级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恰当地运用旧知识,增强学生理解计算的能力
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如果一味地传授新知识,而忽略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能会造成学生紧张情绪的出现,导致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产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让计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朝气,搭建起新旧知识有效沟通的桥梁,实现学生思维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勢,加深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运用。比如,学生在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弄清楚计算的道理,以学生所掌握的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0以内不退位减法为基础,让学生进行本节学习,然后帮助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学会列竖式,深刻地理解算理,更透彻地明白计算的规律,以促使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提高。
三、灵活地创设计算情境,调动学生自主计算的热情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多姿多彩、灵活多变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尽情地融入知识的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地研究所学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中,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把学生带领到具体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开展计算,激活学生的计算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以获取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学生在进行“混合运算”的计算中,教师可以创设生动的游戏情境,设计学生乘车的游戏,然后配以公共汽车行驶的音乐,告诉学生游戏的规则,先有6人在车上,接下来下车4人,再上车5人,在游戏中,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计算。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快乐地进入混合运算中,还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真正有所收获。
由此可见,低年级的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巧妙地运用上述方式,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学生在计算中频繁出现的计算错误,反复地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督促学生及时改正计算错误,自主研究计算错误的原因,开展“病因”比赛活动,通过合作、探究等各种方式,成功纠错,让学生练就一身过硬的计算本领,以有效地提高计算能力,从而推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朝着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和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2017(23):128-129.
[2]周新平.探究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教学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17(22):55-56.
[3]纪晓岚.浅析提高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8(21):83-84.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167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