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莫里森《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托尼・莫里森在其作品《爱》中描述了不同的黑人女性的命运及选择,构造了黑人女性形象,凸显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爱》;女性意识
  中图分类号:I106
  作为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塑造了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及她们的命运,尽管她们的选择不同,命运迥异,但都从不同程度体现了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她们主体意识的表达。这是莫里森作品的一个特点,本文分析《爱》中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
  莫里森的作品创作与其个人成长的经历自然交织,她勇敢直面黑人的血泪史,尤其是命运多舛的黑人女性,尽力去还原完整的女性形象。在《爱》中主要有两位黑人女性,她们因为各自与主人公科西的密切关系而成为主要人物。两位女主人公分别是科西的孙女克里希斯和科西的续弦希德。她们和科西的关系密切却对科西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是恨与鄙视,而后者是爱与崇拜。52岁的科西娶了比他小41岁,年仅11岁的希德为续弦,导致了克里希斯被逐出家门,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自此,两位女性由儿时的玩伴成为仇人。
  一、选择与命运
  故事的男主人公科西是当地的风云人物,他的身份是度假胜地酒店的老板,因为显赫的身份和富裕的生活,使得他成为人们追求、奉承的对象。在当地人的眼中,科西就是体面生活和成功人物的代表。所以,当年龄幼小的希德在去克里希斯房间的路上偶遇科西并得到他的爱抚,懵懂中她内心对幸福生活的渴望被激活了。之后,她和科西结婚成为了他的续弦。而他们的结婚竟然被认为是科西对于贫穷的希德的一种保护,他带给了希德安逸与安全。在这种声音中,希德对于科西更是格外敬重,在她眼中,科西就是圣徒,她决定时时刻刻捍卫他的声誉。所以,当克里希斯谴责科西并对他充满愤怒与仇恨时,希德站在了科西的一边。她将自己对于金钱的欲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这是她的选择。选择决定了命运,希德过上了梦寐以求的体面生活。她顺从了命运的安排,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一切。
  而克里希斯的命运却发生了急剧的逆转。在表达了她对祖父科西的鄙视,并进行强烈的谴责后,她被赶出了这个富有的家庭,生活从此开始了天翻地覆的逆转。在长达30年的颠沛流离中,她没有选择回到祖父的身边,而是参加了当时的黑人运动。在最初,她的参与只是盲目的,在运动中她被动地接受被指定的任务,成为运动的工具。两位女性的不同选择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
  希德虽然成功地通过婚姻改变了命运,但是逐渐发现在科西富有、慷慨的背后隐藏着罪恶、阴暗的一面。科西的财富积累是源于其父亲从事的买卖黑人的交易。科西总是可以隐藏这段历史,吹嘘他家的财富是父辈的勤俭与能干换来的。但是,他却经常在梦中裸露内心的罪孽与恐惧。作为黑人,当希德想到被科西父亲抓捕到的黑人及他们家人的悲惨处境时,她内心的自私与虚荣被击败了。她开始直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一面。她想到当时在路上撞到科西时的一幕:科西抚摸了她的下巴和胸部。她感到当时狂喜到要随着音乐摇摆身体,她对金钱和权利的欲望如此地显而易见,被科西一眼看穿了。虽然,科西是点燃希德欲望的导火索,但是,他的邪恶彻底扭曲了这个女孩的心灵。这件事情发生结婚的前两年,而希德一直可以忘掉它,直到最后才与克里希斯倾心交谈。希德从盲目崇拜金钱到冷清头脑看清事情的本质,真实的内心是她女性主体意识逐步觉醒的开始。而她敢于直面自己的欲望并与克里希斯重归于好时则使她真正的觉醒。
  与希德的觉醒不同,克里希斯通过她在黑人运动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的经历中开始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最初参与黑人运动时,她只是盲目地服从安排。当另外一名女性志愿者遭遇运动组织内部一位男性的欺辱时,组织却没有对施暴者采取任何惩罚措施,拒绝了克里希斯和被爱人的申诉。这件事情刺激到了她,想到她自己的经历,在运动中不但是组织的一枚棋子,也是其他男性利用的工具。当她遭遇多次流产,最终被男朋友抛弃。她终于意识到她失去了自我。最终,她离开了运动队伍。在失去了被利用的价值和作用后,她的离开是她自我主体意识觉悟的开始。
  三、结语
  无论是希德回顾过去意识到自己对金钱的崇拜,还是克里希斯离开运动队伍,看清了她对政治运动的依赖和妄想,以及她们最终的和好,都是她们直面自我、改变自我的举动。实际上这就是她们自我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对自我的责任与行动能力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Toni・Morrison.Belove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 Research Press,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699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