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丹阳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明方 丁汉平
毛泽东同志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近半个世纪,无数农机战线上的同志为此呕心沥血,奉献不已。
处于苏南第一方阵的丹阳市农机局的干部职工深感肩上担子的重量,为了全市的农机事业发展,为了农民兄弟的全面小康,他们立足丹阳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尤其是近年来,通过狠抓行风建设,致力又好又快,有力地服务和推动了丹阳市的“三农”工作。他们有目共睹的成绩,得到了国家及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广大农村干群的好评。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丹阳的小康,而实现丹阳的小康,离不开扎实有效的农机服务。近年来,丹阳市农机部门的干部职工大胆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新时期农机工作服务“三农”的新路子。继2000年成为全省首批六家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市(县)之后,经过“十五”以来的努力,全市的农机化水平又迈上了新的台阶,截至2008年6月底,全市总动力达44.9万千瓦,农机总值已达3.15亿元,主要粮食作物农机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90.3%,在全省处于第一方阵。
提起丹阳农机事业的发展,就不能不提到其领头雁―――丹阳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局长聂国书。聂国书不喜因循守旧,善于较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他坚持与时俱进,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不断激发活力,展示了果敢稳健的过硬素质。十年时间的实践与考验,聂国书用过硬的实绩,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划上了一个漂亮的感叹号,也为自己的角色作了最佳的注脚。
聂国书是1998年出任丹阳市农机局局长的,十年来,他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风,带领局领导班子一班人为丹阳农机事业呕心沥血,尽心尽职,从而让丹阳农机事业腾飞在“十一五”之年。
自来到丹阳市农机局以来,聂国书坚持不断学习研究,深入调查,注重探求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出一些新的行之有效的发展观念和措施,为丹阳农机工作步入全省第一方阵提供了正确指导。平时在工作中能够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注重加强党性修养、理论修养和党建工作,通过严于律己,带领局领导班子一班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广泛调动全局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了人尽其才,较好地发挥了集体的作用。
丹阳市农机局近年来为“三农”发展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绩,丹阳市广大农民兄弟有目共睹,每年夏忙和秋忙前,聂国书都要带领农机局干部职工深入农村开好现场会,指导农机工作;夏忙和秋忙中,聂国书局长又带领干部职工深入一线做好农机服务工作;夏忙和秋忙结束后,聂国书又及时召开会议,总结经验,抓好新农机具的推广宣传。农民兄弟称赞聂国书是农机手的“贴心人”,是种田人的“靠山”,使农民利益的“保护神”。
亮点之一,重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服务高效现代农业,是农机工作面临的一项新任务。丹阳市农机局按照收割机械高档化、动力机械大型化、配套机械多元化、作业机械全程化、运输机械专业化及适用高效的要求来谋划和推进农业机械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得了进一步提高,三麦收割机械化水平已达98%以上,水稻收割机械化水平已达85%以上。近年来,丹阳市农机局一方面引导农民购置高性能的联合收割机,稳步提高粮食机械收割水平,另一方面重点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增扩机插秧面积,2008年全市实现机插秧面积15.6万亩。
为提高粮食的品质,该局还推广了粮食低温烘干设备,大力提倡“不落地”大米,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亮点之二,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机。
为了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丹阳市农机局在进一步夯实粮食生产机械化基础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林、牧、副、渔等生产新需的各类先进适用的农机具。近几年推广了油菜直插机、油菜收割机,大大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有效地减少了菜籽的损失;推广了植树开沟机,提高了作业效率,为绿化造林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广了菜叶机械和果蔬保鲜设备,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延长了农产品上市时间,而且使农民的经济效益有了明显增加;推广了渔业机械,为全市水产品的养殖增添了活力。
2007年该局又推广了大棚多功能管理机和花卉、蔬菜、苗木用静电喷雾机械等新农机、新技术。
亮点之三,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农机化步伐。
积极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农作物秸秆还田是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的必由之路,丹阳市农机局在全社会关注的秸秆出路上,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将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为提高土壤有机质,防止秸秆焚烧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2008年实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32万亩以上。
秸秆打捆机的推广。秸秆打捆机技术是解决秸秆的又一途径,该局2004年就开始秸秆打捆技术的试验示范,今年将依托大富豪秸秆发电项目,推广秸秆打捆技术。
推广秸秆气化炉。目前全市已示范推广小型秸秆气化炉40台(家庭用)。
亮点之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进一步拓展农机服务领域。
联合收割机跨区进一步发展。该局每年都召开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发布会,通过会议、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农机跨区作业的意义、成效,另一方面通过典型事例和政府开通的绿色通道、优质服务,来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发展致富的农机具,通过培训参加跨区作业的机手、修理工,组建跨区作业服务队,签订跨区作业合同,发放农机跨区作业证等服务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全市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每年收入都在5000万元以上。
水稻机械化跨区机插多方位发展。机插秧技术推广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多赢,它是增产增收的好技术、经营创收的好渠道。导墅镇农机管理员路梅生抓住了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有利时机,带领导墅镇机插秧合作社在完成当地机插任务后,与新桥镇、界牌镇农民签订机插1500亩的合同;珥陵镇长岸农机合作社利用地理优势,给金坛市农民机插服务600多亩;延陵镇钱国勤今年到镇江新区机插350多亩,水稻机插秧跨区机插已成为多方位发展态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02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