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井深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春鸣

  有人说过,一口井就是一个城市的根。如果把一座城市比作大树,地面上的建筑是树冠,地下的井就是树根。
   我生活的城市与扬州隔江相守。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共同浇灌着这一对有着悠久文明底蕴的姐妹城市。从小至今,无数次去过扬州,但只知道去游览窈窕多姿的瘦西湖、蔚为壮观的大明寺,绝对没有想过走进风情古朴的小巷去探访多情的古井。
   那天在扬州久负盛名的富春茶社用完午餐后,主人领着我们穿过纵横交错的小巷去朱自清故居参观。迷宫般的小巷里,隔不了多远,就会有一口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井。每口井井栏的周边都有一道道深浅不等的沟印,一般会以为是用的年代久了,提水的绳子划磨出来的,其实不然,这些沟印是和井一块诞生的:当年掘井工挖好井后,专门找来石匠的工具在井栏的周边敲凿而成,以使打水者方便省力。听了介绍,我顿时对古井滋生出一种敬意。
   伫立小巷深处的一口井边,我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提水洗衣。我立马想起了已经离开我十余年的奶奶。小时候我们家住的是老式房子,家后面的院子里也有一口几十户人家共用的古井。奶奶经常领着我在井边,看着她做总也做不完的家务。奶奶慈祥勤劳,遇上比她年长者来到井边,她总是要帮忙把水打上来。一到夏日的晚上,井边热闹极了。不都是在洗衣,左邻右舍带着板凳,摇着扇子,围井而坐,感觉比在家里自然要凉爽许多。聚集在井边的各种人都有,因此就能听到天底下各种有趣的故事。老红军樊大伯讲的长征时的故事,我至今还记得个大概。有一个连在长征中,炊事班9个战士先后牺牲,而连里没有一个人饿死;一次行军途中,首长发现有个人穿着单薄的衣服冻死在树下,非常生气,要人把军需处长找来追究责任,可战士们报告说,冻死的那个人正是军需处长本人。
   井边感人的故事很多,它感染了一代又一代后来人。前不久,我们近40名30多年前从镇江师范学校毕业的高中同学搞了一次红色之旅大聚会。在江西瑞金,大家围拢在那口著名的红井边,默诵起在小学课本上读过的“饮水不忘掘井人,幸福不忘毛泽东”。大家还打开了来前做好的印有“春天的心愿”的旗帜,争相合影留念。此次聚会活动是李建军同学发起的。建军是同学中为数不多的“红色资本家”,他在赣州等地投资创办了企业。他有情有义,更没有忘本。他成就事业的征途中分明有父辈当年不屈不挠奋战的品质。同学王方平、王齐平、胡新建,都是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的子女。在红井边,他们最为动情。红米饭,映山红,井冈山的精神、传统,会像井冈山的美景一样,永远铭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
   据介绍,扬州迄今为止遗存下来的古井有300多口,这真了不起。城市的故事围绕着井发生,城市也在井的周围蔓延。井底观天是狭隘的,观井思情则是无边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02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