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长丰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始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种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可是当前有些老师只一味地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学生无目的地学习,学习效率低下,教学效果得不到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不到真正的确立。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语文就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如果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的情况下,非常自觉地去读书、写作,从刷服务于社会。所以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学生具有听、说、读、写四大能力的标志。语文教师要在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通过大量训练,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听”,要求动笔动脑,记住概要,把握重点,提出疑难,概括中心,发表看法;“说”,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具体,发音清晰,态度自然,声音洪亮,说普通话,感情充沛;“读”,要求勤查字典词典,钻研“提要”,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重点,概括主题,提出疑难问题,自觉做好预习,完成课后练习;“写”,要求仔细观察,准备材料,言之有物,说实在话,条理清晰,字迹清楚,符合格式。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过程中,教师的躬亲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因为“教育工作者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叶圣陶)。教师想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好习惯,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具备这种良好的习惯。
  
  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心理成分。学生对所学功课感兴趣与否,会直接影响其思维的积极性。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的眼光来把握学生的情绪。学生的眼光明亮有神,表示他们专心致志,而且心领神会,学有所得;学生的眼光呆板凝滞,表示他们遇到疑难或阻顿,心有所忌;学生的眼光游移不定,多数表示他们思想开小差,心不专一。教师的教学艺术就是要因势利导,因人而异,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步骤节奏,甚至穿插一两句必要的富有幽默感的语言,使学生兴趣久盛不衰,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节课结束了,老师留下,两个富于思考性的问题,或者设置一个“悬念”。问题、“悬念”设计得好,学生兴趣就会延续到课外,迫不及待地主动去探索更广阔的未知领域,大大地拓展思维空间。
  
  三、指点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或比较、或分类、或想象、或假设,并使其学会在主动思维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它真正掌握的东西。”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其次,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譬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小说尤其要注意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就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性格特点,归纳小说主题,从而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以学习方法。
  再次,要给学生以规律性的指点。譬如,认知过程中的先人为主规律。人的第一遍学习对后续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学生学习时要尤其强调第一遍就学对,否则,将会给错误造成先人为主的可乘之机,那么今后再想改正,就要付出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努力。所以,教师要十分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端正态度,争取第一遍就学对学准。
  
  四、引导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
  
  “思源于疑”,疑问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智慧火花的开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所应用的知识是前人总结的,所需要的技能也是前人积累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很深的模仿痕迹。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却需要批判性思维,需要有创造性,有想象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不仅是培养和提高语文自学能力所必需,而且是关系到培养下一代成为怎样的人才的大计。
  刚开始学生可能不善于质疑,以知道结果为满足,或者怕问题提错了难为情。这时老师就要善于抓住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热情地鼓励他们多问几个“为什么”,追究“所以然”,即使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应疑而疑的情况,教师也不应泼冷水,而要先肯定,然后引导其正确思维。有时教师也可能被问倒,应该为此高兴,并向学生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课后再研究解决。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实事求是、善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成为不迷信课本和老师,有头脑、善思考的人。
  [作者单位:镇江市中山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04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