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死吃河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石玉林
冒死吃河豚――这个题目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写过了。我总认为是虚张声势,有那么严重吗?有没有那么可怕呢?这一切,只有你自己亲身体验过才知道。
宋代文豪苏东坡有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推崇河豚为极品美食。吴王勾践曾将河豚与西施美女相比,河豚肝被称之为西施肝,将河豚的精巢名为西施乳,认为是美食极品。
河豚鱼是一种海、江回游性鱼类。因其口小头圆,腹白背黑褐,形似豚,而得名河豚。河豚在生长过程中,大量吞食水中带毒藻类,毒素一点一点积累在体,其鱼卵、血、眼睛、肝脏等部位含有剧毒。
河豚虽有剧毒,但其极为美味。据说食用河豚,不仅有着一种美味享受,对人也有益健康。河豚鱼富含非常丰富的胶原蛋白,使皮肤增白,增弹,姿容养颜的名品;含有独特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鱼精蛋白,具有特殊的抗生作用,对人体内肿瘤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每年端午前后,从南通到南京,一些人工养殖的河豚鱼能够供人食用。河豚鱼产卵期间也是河豚鱼最为美味的时候,前去的食客如云集。一些大胆食客还对河豚的肝脏,尤其对被称为西施乳的河豚鱼精巢,更是食有独钟。由于河豚有剧毒,弄不好,食者会丢掉性命。因此,民间就有了“冒死吃河豚”之说。
我是在一次“不好意思”推却主人盛情的情况下,硬着头皮“冒死吃河豚”的。我事先当然知道河豚的厉害,所以在常州,朋友提出去吃河豚时,马上一口拒绝了。但朋友不依不饶,说这里经营河豚已许多年,没有一例中毒的事件发生,而且食客盈门,我总不会拿先生您的生命开玩笑吧?说得有理,而且人的心理上有种天然的冒险精神。于是,心里打着颤,嘴里还是答应了。
在江边的一个酒家,看到里面的食客坐得满满的,自己的情绪安稳了点儿。然而,还是去做了两件事:一是去后厨见了大师傅,听他吹牛,在精神上得到一点安慰。再一次得到他亲口说的:“我们一切按程序办,熟了,我会先吃一口;要有毒,我先玩完!”铮铮诺言后,比较踏实地回到桌边。在回来的路上,做了第二件事,看看食客们吃的是不是河豚。朋友告诉我:“看到吧,那黑糊糊的就是河豚鱼。”心里有了把握,这么多人不怕死,我也别装孬种了。来吧,不能就让我倒霉赶上,有毒的那条就给我留着?
朋友点了一桌子菜,道道都很美味。我吃着还琢磨着:这菜真够多了,朋友不会改变主意不要河豚鱼了吧?从心里还是不愿去冒那个险。但朋友似乎必定要“招待”我,河豚鱼是一定要上的。
河豚在最后才正式登场了。每人都是两条,一看就是红烧的,不太中看。小心翼翼地用舌尖抿了抿,哇!真是鲜美,比刚才吃过的菜都有滋味。吃了几口,没有中毒的感觉。于是,把毒不毒的问题放在了一边,要了一碗白饭,自顾自地就埋头吃起来。而同时就餐的各位也同样都不吱声、不交谈地各自努力吃饭。我想,大家嘴上不讲,其实心里还是让那个“毒”的阴影笼罩着
吃完了。朋友问好吃吗?我说当然好吃,如果一开始就吃它,恐怕后面的菜就都别吃了。朋友说:对,所以河豚一定在最后上。并且调侃说,要不要再来一份?我说,算了吧!今生就这一次了!朋友哈哈大笑,说也对,美味不可多餐呀!
后来,翻了些有关河豚鱼的资料。看完真有些汗颜,不是吃了一定怎么样,而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理论造成的精神压力,实在是受不了的。
河豚的致命毒性主要来自于一种神经毒素――河豚毒素,其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约0.48毫克即可置人于死地。河豚中毒来势凶猛,一般进食后,半个小时至4个小时内就会发病。开始时手指、口唇、舌尖发麻或刺痛,进而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四肢无力,继而全身麻木,严重者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河豚毒索主要含在其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中,以卵、卵巢和肝脏毒性最大,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河豚毒素对热稳定,100℃8小时、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因其剧毒,所以,加工程序十分严格。《考吃》中记载古人烹杀河豚的方法,其小心谨慎近似于外科手术。主要过程是,先割鱼鳍、鱼嘴、鱼眼,再剥鱼皮,接着,剖开鱼肚,取出鱼肠、肝脏、卵巢和肾等含剧毒的内脏,再把鱼肉切成小块放入清水,漂洗干净。每条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经过30道工序,一个熟练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在法律上允许食用销售河豚的日本,一名合格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的严格培训,考试合格以后,才能领取执照开张营业。
我吃过河豚,可以说幸运地尝到美味了。但我还是建议朋友们在对河豚鱼的研究没有突破、吃河豚依然要冒险的时候,最好别去碰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09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