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晓雷 赖南燕
摘 要:本文介绍了《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和课程特色,探讨了网络课程设计需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设计开发
本文为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课题编号:JXJG-06-25-1。
《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是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基于校园局域网或开放的互联网运行的课程系统。它既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该软件已应用于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体会介绍如下。
一、《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理念
从网络课程的定义可以看出网络课程的几个特点:一是具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即先进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二是开放性的平台环境,即基于Web环境;三是系统的学习过程,即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融为一体。网络课程的基础是脚本,而脚本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学设计科学性,运用何种教学设计理论对于网络课程能否实现学习过程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是基于计算机和网络进行自然科学基础教学开发的新型课程,它的设计与开发同样需要科学的教学理论的指导,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指导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因特网广泛使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思想及主要原则已经成为基于多媒体和Internet的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重要指导思想。
二、《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是在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人本思想”理念下运行的一种新型是教学实践,其旨在给自然科学基础公共课营造一个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优质的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课程信息发布、课程内容学习辅导、资料下载、综合测试、网上答疑、学习论坛等,为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基础公共课时创设一个知识建构、自主创新、交流互动和自适应学习的环境。
(一)网络课程开发及运行环境
“活态性”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网络课程的教学活动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一般以网页的形式呈现。本课程利用Dreamweaver作为开发工具,采用Asp+Access开发技术,动态地实现与数据库的连接操作,方便教师通过后台操作随时增添和修改课程内容,发布课程公告等。
网络课程的运行环境也称为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它要能支持网络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所有功能模块均要基于 B/S (Browser/Server,即浏览器/服务器) 模式。B/S模式的特点是要求所有软件的安装设置都在主服务器上完成,客户端不需要做任何设置,只要有浏览器即可,实现方式非常简单,并具有交互式特点。本网络课程的运行环境要求,客户端:Windows 20OO/XP;Internet Explorer(IE浏览器)6.0及以上版本。服务器端:Windows 20OO/XP;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IIS)5.0及其以上版本;Internet Explorer(IE浏览器)6.0及以上版本。数据库采用Access系列版本运行于服务器端。
(二)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与主要模块
《自然科学基础》是一门以提高文科大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知识为目标,实现文理交叉和渗透,用科学的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影响和培养学生的为全校文科学生开设的公共课。具有时代性强、学科面宽、知识点多等突出特点。在设计开发《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时,充分突出了本课程的特点。
《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主体机构框架分为教学及学习帮助和课程内容学习两部分,分别为 “课程简介”、“教学信息”、“教师园地”、“资料库”、“综合测试”、 “网上答疑”、“学习论坛”、“作业提交”、“帮助”和课程内容学习模块及“课程通告”等。
三、《自然科学基础》网络课程开发的思考与体会
(一)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
优质的网络课程离不开好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同时,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学习内容的划分、媒体素材的设计、超链接和提示信息的设计等须注重发挥网络的优势,使课程内容的脚本设计能达到一流水平。
(二)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新颖的课程内容充实网络课程
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教材与多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不能仅将教师的教案、参考书、各类资料等的内容照搬到网络课程里,如果仅是“书本搬家”,网络课程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优势。网络课程内容是基于传统教学内容而又高于传统教学,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性。在形式的呈现上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做到图、文、动画、视频等多种资源有效合理的使用,充分体现教学资源的整合性。在时效上发挥网络的优势,及时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能充分体现学科信息的活态性。同时,通过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形成性练习等大量的自主学习资源,使学生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本学科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网络课程应包括有评价测试模块
测验和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网上测试突破传统课堂测验和考试时间和地点的局限,根据课程的重难点和知识点结构准备一批练习题,形成一个知识面广、难度适宜的题库,用于每章的学习后的测试或全课的综合测试。测试题考查学生对各相关章节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以及不同章节之间综合联系的掌握程度,测试题题型必须要多样化。通过系统的信息反馈,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习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教师充分利用网上答疑和学习论坛,来引导学生讨论,提倡协作学习,整体优化教学环境和提高学习效率。
(四)网络课程开发应重视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的交互设计是网络课程设计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交互设计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体现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交互界面应简单明了、层次清晰、可控性强;交互操作方式应该灵活、方便,学习者可以较为方便地进入、退出或转向其他内容的学习;交互人数可自由选择,能支持一对一、一对多以及多对一、多对多等交互方式。由于网络课程能使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充分发挥人机界面的全部功能,对网络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甚大,网络课程必须有一个很好的人机交互系统,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才能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的建立与使用,网络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课程的应用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和发展。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在改革的大环境中以及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支撑下,我们需要开拓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加快了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了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从教师为中心到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的转移。
参考文献:
[1] 皮连生,朱燕,胡谊.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马武.网络课程开发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7,10.
[3] 许丕玉.自然科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黄晓雷: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地理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赖南燕: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学法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