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习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锡伟

  摘要:习语作为英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一些常见习语就显得非常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时会常常碰到一些习语表达,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习语讲解。文章首先介绍了习语的概念,论述了习语教学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如何进行习语教学及其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习语特点习语教学
  
  习语是英汉语言中的精华部分,它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英汉语言文化。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英语习语。习语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反映着社会文化生活中各种变化。笔者发现,中国学生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很多习语无法理解,这妨碍他们更好的学习英语语言,更好的用英语进行交流,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必要的习语教学。
  一、习语概述
  在《习语与英美文化》一书中,作者平洪、张国扬这样解释说:“习语(idiom)包括比喻性词组(metaphorical phrases)、俚语(slang)、俗语(colloquialism)、谚语(proverb)等,是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的民族形式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是语言中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积形成的,形式固定、简洁明快、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
  可见,英语习语是英语在长期使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表达方式。英语历史悠久,拥有大量的习语,它们的来源非常广泛,有的出自历史事件,有的来源于寓言故事或者神话传说,也有很多是约定俗成的。一般来说,习语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习语在结构上相对固定,有点类似于汉语的四字成语。习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固定的,不可以任意拆开或者替换。习语很大程度上是约定俗成的,如find fault with(吹毛求疵)不能说成find faults with,be born with a silver spoon in one’s mouth(生在富贵人家)不能说成be born with a gold spoon in one’s mouth。
  第二,习语在语义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习语的意义不是组成习语的各个词汇意义的简单的叠加,多数情况下不能仅从字面意思来揣测习语的含义。这也是中国学生学习习语的困难所在。如green-eyed含义为“嫉妒的”,而并非“绿色眼睛的”。
  总之,无论是英语中,还是汉语中,习语是相当丰富多彩的。汉语习语中有大量的言简意赅或言近旨远的成语,也包括谚语、俗语、歇后语、惯用语以及格言、警句。和英语习语一样,汉语习语,有的可以审视字词的含义直接理解;有的必须知其来源,方能知晓。不少成语就是一则典故,必须了解故事梗概,才能知其确切含义。无论学习英语还是将汉语介绍出去,习语的掌握非常重要。
  二、习语教学的必要性
  为何要进行习语教学?胡文仲指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寓言形式的掌握,而且包括对于所学寓言国家的文化习俗的了解。”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但是语言的交际离不开必要的文化信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不同的,离开了必要的文化知识,进行成功的语言交际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语言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文化教学。
  习语堪称是英语语言中的奇葩,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信息,是词汇中对民族文化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可以说习语是了解英语民族文化的一扇窗口。很多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寓意深刻的词语,即使在他们查阅了词典之后也往往不得其解。因为很多词典实际上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文化信息。习语正是很难根据字面去理解其含义的固定短语,隐藏着很丰富的文化信息。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教授过程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文化信息的传授过程。很好的学习和掌握习语,可以了解习语中蕴涵的丰富文化信息,进而更好的学习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
  习语是人们经过长期使用后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它是语言中的核心和精华。习语语言生动,言简意赅,可以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提高语言学习的兴趣。在目前使用的各种英语教材中都随处可见各种习语表达方式,如果不对其进行讲解,学生很可能无法理解,没有办法进行跨文化交际。在此仅举几个简单例子,以下句子出自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例1:With electronic X-ray equipment, we seem finally to have figured out a way to hold the terrorists, real and imagine at bay. (Text A in Unit 3, Book 3)
  例2:In the eleventh grade, at the eleventh hour as it were, I had discovered a calling. (Text A in Unit 1, Book 3)
  以上的例子中出现了hold…at bay和at the eleventh hour这两个习语。对这两个习语的理解如果只停留在字面上,不仅会觉得晦涩难懂,甚至还会引起很深的误解。某些短语或者短句一旦成了习语,其意义的诠释就不在它的每个词中,而是整个短语或短句作为一个单元被赋予了新意,而且这些习语与英语民族汇总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状态、历史背景、风土人情等密切相关。
  习语hold…at bay中bay本来指“猎犬群追捕猎物时连续的吠叫声”,at bay表示“猎物等被围困,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hold…at bay被用以表示“猎物等不使猎人或猎犬迫近”、“使无法近身”、“牵制”及“控制”等含义。习语at the eleventh hour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有一天清晨6点一个男人到市场上找了几个人到自己的葡萄园干活,答应工人每天干12个消失可以得到一块硬币的酬劳。然后这个人在同一天的9点、12点和下午的3点以及5点又分别到市场上找了一些人回来干活。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得到了一块硬币。at the eleventh hour就是指那些在下午5点钟才被招来干活的人:刚刚赶上机会,活干得最少,钱却拿的一样多。
  耶稣用葡萄园来比喻天国,意在说明能够进入天国的不分先后,即使在最后时刻也还来得及。古时犹太人把白天分为12小时,自日出算到日落。the eleventh hour即不指现在的上午11时,也不指晚上11时,而是相当于日落前的下午5时,即白天12小时工作日的“第11小时”。因此这个习语现在常用来表示“在最后时刻”,有时还引申为“在危急关头”。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形式固定的短语短句因各种原因已被人们赋予了特殊含义,它们是无法逐字直译理解的。对于这样一种表达,决不是仅通过文字符号的学习和对语法的熟知就可以理解的,要真正了解这些习语,就必须探究其潜藏的文化内涵,就必须学习语言词汇中的文化。
  三、如何进行习语教学
  那么,究竟该如何进行习语教学呢?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不可能整堂课都在灌输习语知识。笔者认为习语教学应该穿插于英语课堂教学中。习语会经常出现在所学的课文中,碰到习语,老师应该加以必要的解释,尤其是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习语的来龙去脉加以简单介绍。
  习语是很难根据字面去理解其含义的固定短语,隐藏着很丰富的文化信息。在词汇教学上,如讲到echo,narcissus,Achilles’ heel,tantalizing等词汇的时候应该告诉学生这些词汇背后隐藏的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故事。寥寥数语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可以给英语课堂带来一丝生动趣味,因为很多习语背后的故事很精彩。在讲到thumb,hay等单词的时候可以补充all thumbs,green thumb,thumb up/down,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等一些习语。学生可以通过老师补充的文化知识更好地学习词语。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3课中出现了harness一词,很多老师都补充了die in harness这个词组。但是学生很难记住这个词组是指“因公殉职”的意思,作为老师这个时候可以告诉学生,该习语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麦克白》第5幕第5场:We’ll die in harness on our back。这句话的意思是“就是死我们也要战死沙场”。in harness本来指“套着马具”,可以引申为“在执行公务中”,现在该习语喻指“死在任上,因公殉职”。
  再如第四册第5课中出现了be taken aback这个习语,作为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该习语的意思是“因顶风而停止前进”。来自于航海用语,横帆的帆船遇到风向突然转变或舵没有掌好时,风会突然吹到帆的正面,使船帆前面吃风,抵住桅杆。这时船就会因顶风而停止前进(be taken aback),甚至倒退。现在这条习语多用于转义“大吃一惊”。
  英语的习语来源丰富,有的取材于《圣经》,有的来自希腊罗马神话故事,有的来自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的来自于文学艺术和体育娱乐用语等等。简而言之,作为老师,如果能够对这些习语的来龙去脉加以解释,往往可以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语言的理解,也可以使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历史、民俗等方面的知识,领略英语的魅力。不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同一习语的译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上下文不同,灵活地加以处理
  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一般可理解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在下面句子中,却不能不作一些变动。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靠菩萨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红楼梦》第六回)
  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Work out a plan, trust to Buddha, and something may come of it for all you know.
  话中提到菩萨(Buddha)是佛教词语,God却是基督教词语,译文如不作改变,会造成矛盾,所以就将“God”改成“Heaven”。又如:Rack one’s brain; cudgel one’s brain(s),在不同的汉语句子中,根据不同上下文,可译为: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苦思苦想,费尽心机,煞费苦心,搜索枯肠等等。
  2.对习语要有确切的理解,决不要望文生义,造成误解
  例如:To go home作为自由词组,是“回家”的意思。但用作习语往往表示“击中要害”和“发生影响”的意思。有些英语习语看起来与汉语某些成语相似,但意义却完全不同,或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所以,在翻译时要特别注意。又如:To move heaven and earth,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惊天动地”,“翻天覆地”。其实它只是表示“千方百计”、“不遗余力”。To wash one’s hand很容易误解为“洗手不干”。其实,它却含有断绝关系,推托责任的意思。Bark at (bay) the moon和“蜀犬吠日”这两个习语虽然设喻差不多,但情景和思路大不一样。前者是狗想吓唬月亮,而后者指狗见到太阳感到怪异而害怕。前者比喻“空嚷”,“做徒劳无益的事”,后者比喻“少见多怪”。
  3.注意习语的褒贬义
  在教授英语习语过程,一定要让学生注意分辨哪些习语含有褒义,哪些含有贬义。例如:It’s an ill wind that blows nobody good.天下无绝对的坏事(有弊必有利)。这句话看起来好像是坏意,其实是好意。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一丘之貉)。这句话看起来并无贬义,其实表示消极的意义。hand in glove with,既可以用于贬义,又可以用于褒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不能不加以区别,一概译成“亲密无间”。试比较:
  The two friends are hand in glove with each other.
  这两位朋友亲如手足。
  The traitors and the enemy were working hand in glove with each other.
  卖国贼和敌人相互勾结。
  Every official is hand in glove with him.
  当官的和他穿一条裤子。
  4.要尽量使译文简洁、流畅,使之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例如:“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搭配得十分完整,而且极其简洁对称。如译成:to eat your rice according to the dishes served, measure the man before cutting the cloth,就显得不够简洁和对称,念起来也不顺口。如译成:to regulate the appetite according to the dishes, cut the dress according to the figure,虽然简洁些,但在对称方面仍不完美。不如下面译得好:to fit the appetite to the dishes and the dress to the figure,这个译文用字最少,意思也很清除,保持了原文的对称、简洁、流畅的特点。
  英语习语常以缩略的形式出现。例如:If you run after two hares, you will catch neither.(脚踏两只船,必定落空)可缩略为To run after two hares含义不变。
  又如: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杂而不精的人)可缩略为A Jack-of-all-trade含义也不变。
  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英汉两种习语的语言形式的特点,并教授学生也要注意这些特点,才能保证在英汉翻译表达时,做到完美无缺。
  四、结语
  21世纪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应该也不会再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的使用必将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创新性的改革。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老师上课可以采用相关的音像资料,创造活泼的教学环境,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采用多媒体技术,老师可以在线收集与教学相关的习语,配以短小的文章或者有趣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思考,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最重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更好地进行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 平洪, 张国扬. 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 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社, 2001.
  [2]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出版社, 1999.
  [3] 孙玉华. 外国语言文学与教学研究[M].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3.
  [4] 庄和诚. 英语语源新说[M]. 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 1994.
  [5] 曾东京. 双语词典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6] 霍恩比.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
  [7] 李赋宁, 陶洁, 胡壮麟. 英语学习指南(修订版))[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张锡伟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高职学院 )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48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