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人”的“复归”何以可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青莲 贾海薇
摘要:政治人问题即公民的现代性问题,从民主的发展进程来看,“政治认”的复归是历史的选择。政治参与为政治人的复归提供了实践基础,对民主的追求和利益的协调为政治人的复归提供了实践的舞台,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为“政治人”“复归”提供了模式选择。
关键词;政治人复归政治参与
一、“人是政治的动物”及其时代选择
“政治人”假设出自亚里士多德,其原始表达为“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1] 这一假设是在分析古希腊城邦时代人们的生存状态时对人性所做的判断。从其最初含义来看,人天生地具有群居性和组织性,这种特性使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聚合为大于家庭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人可以自由地表达利益或进行利益协调。这种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人们在理性的指导下,通过语言的沟通,实现了利益协调,培养了政治能力。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亚里士多德对人类政治人性质的判定,在古希腊时代是适合的。从人类管理的角度来看,人们对人性的认识经过了由“政治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到“文化人”假设的过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类的“政治人”本性从来没有泯灭过,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到有阶级的社会,从有阶级的社会再到无阶级的社会,政治与政治人现象一直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政治与政治人的存在和活动,历史是不可想象的。政治领域里,平等的政治参与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尺度之一,为了重新发现人类的“优秀”特性,“政治人”的“复归”成为历史和时代的选择。
二、“政治人”“复归”的实践基础:政治参与
亚里士多德时代,在公共领域,公民的生活就是一种政治生活,对高尚生活的追求成就了公民的存在价值。亚里士多德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代社会对公民在政治方面有了全新的规定,即在一个共同体内部,所有的人都是法律意义上的公民,公民在法律的范围内享有平等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就现实来讲,政治人问题即公民的现代性问题,那么,政治人的复归如何可能?它的现实基础是什么?这一问题不仅要在理论上,而且也必须在实践中即在对政治人及其活动的讨论中寻找答案。
“政治人”的命题在亚里士多德那里指有公民资格 “天生要过共同的生活”的人。[3]亚氏对人的本质规定决定了公民追求幸福必须参与到城邦共同的政治生活之中。所以,在亚氏那里,完善人性、追求公正、政治参与、超越生存似乎成为一件事情。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发展为少数人的“职业”,处于政治中心的政治人逐渐转入了政治的边缘地带,政治人的存在一度被模糊。
实际上,历史的责任和现实的要求使政治人不断地处于“中心”和“边缘”的运动变化之中,政治人的含义和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得以丰富。就历史责任而言,人类在政治中的角色与亚里士多德时代并没有本质差别,人们的目的都在于追求一种共同的美好生活,即一种最高的善,现代社会称之为和谐状态。而政治人只有从边缘地带转向中心地带,他的政治价值才会更加真实,他的生命存在也才能更加长久。因此,追求个体生存的“经济人”只有在获得了政治的肯定,才能够最终做出由“生存”到“存在”的提升和超越。在此过程中,政治人的含义更为深远。
一般来说,现代社会政治活动有三种:一是就个体或团体而言的政治参与,二是就共同体而言的国家政治生活,这两者在亚里士多德时期是合而为一的,三是就超国家层面的政治共同体之间的政治交往。这三者都可以看作广义上的政治参与。正如在亚里士多德时期只有真正的城邦生活才具有政治性一样,现代社会的人们只有参与到共同的政治活动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在政治人复归的问题上,必须关注现实生活,政治参与为此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政治人”复归的可能
政治人本性的复归,不能离开现实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土壤。在政治人复归的可能性问题上,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第一,追求民主的政治责任具有相似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尽管人们对民主的理解各有不同,但民主无疑是自人类有史以来的共同追求。追求民主是一个社会的政治责任,更是每个公民的政治责任。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广泛的政治参与在公民主体地位的确立、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民主政治的形成等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效用,这在任何社会都是相似的。第二,政府、社会、公民之间的三角关系。在政治领域里,政府、社会和公民的关系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般而言,公民政治价值的实现与政府合法性程度成正比关系。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政府决策,一方面表达了公民的政治要求,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愿望,另一方面集中反映了社会各界的意见,从而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任何社会里都是正面存在并将永远存在,正是在矛盾的产生解决再产生再解决这一无限往复的过程中,社会发展了,民主进步了。因此,解决三者之间的利益矛盾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进步的出发点,而政治参与在这一关系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公民的自主能动性在政治活动中得以尽情地发挥。
四、“政治人”“复归”的模式选择:政治参与有序扩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公众已不再仅仅以满足单纯的经济利益作为追求的目标,在丰衣足食之后,紧接着的便是政治上的更高要求。反过来说,正是因为社会的进步和民主,公民才有了政治上的地位和定位。现代社会强调的是与追求民主相关的政治参与,它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它的成长只能是理性的成长。这里直接引出的一个问题就是,政治参与如何理性地成长?它的发展模式如何?
既然政治参与与民主直接相关,它必须强调自主性与合法性。自主的政治参与是创造国家利益的一部分,而不是支持先前既有的统一的国家利益,[4]这较为符合亚氏所说的为了共同的善而过共同的政治生活的本意。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不仅有纵向的“各个层次”,而且还有横向的“各个领域”。“扩大”即在完善现有政治参与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方式,使公民更多更直接地介入到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管理。“扩大”只能是有序的扩大,它必须遵循合法性原则和适度性的原则,强调政治参与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有序性是政治参与成长的必然要求,其规模、程度和速度必须保证政治体系的正常运转,而不能以追求民主的名义将政治参与演变为大规模的非法活动。所以,政治参与本身必须认真地对待。不管是政治参与的扩大还是政治参与的有序,都体现了公民在政府决策行为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扩大意味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有序意味着公民政治参与的秩序和效果,在有序扩大的政治参与中,公民的政治利益得以实现,政治人的本性得以复归。
基金项目:
广东政策研究中心项目。名称:《广东新农村建设战略进程中县乡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路径研究 》。项目编号:GZ0818。
参考文献:
[1]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2]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1.
[3]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02.
[4] [美]诺曼・H.尼、西德尼・伏巴.政治参与,载格林斯坦、波尔斯比.政治学手册(下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96:22.
作者:
高青莲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贾海薇 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1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