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息学习:为学习提供无限的可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全息学习关注人的完整性、内容的全面性和学习的全程性,为课程整合提供了无限可能。《诸子论水》教学案例通过自编班级教材,借助全息平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重组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整合各学科知识,让课程更丰富、更立体、更多元。
  【关键词】全息学习;课程整合;合作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6-0059-02
  【作者简介】陆琴,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江苏常熟,215500)教师,一级教师。
  “全息学习”基于学生的学习,关注人的完整性、内容的全面性和学习的全程性,真正实现“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人不在”,为学生的学习、课程的整合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笔者在六年级自编教材《诸子论水》一课的教学中,利用全息学习云平台进行了教学指导的尝试,打破了传统40分钟的课堂教学方式,走向了一种没有边界的教学时空,实现了课程的自主選择,让课程更丰富、更立体、更多元。
   一、利用全息平台,丰富多种课程资源
   1.先学材料呈现,自身内部经验的深度融合。
   每个学生既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教师在全息平台上发布学习任务,供学生学习。学生接到学习任务后,在云平台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充分的自主学习、思考、探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某个内容开展自主先学,调动自身的学习经验来解决问题。
   笔者在全息平台发布先学任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读孔子的这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俞庆至同学在学习孔子的这句话时,用讲解小古文的方式录好语音并上传至全息平台,她的朗读、讲解得到全班同学的点赞。在她初步理解了这句话的基础上,笔者继续利用云平台引导学生思考:逝者是指什么?俞庆至同学继续探究,她认为逝者就是指时间,她研究了孔子讲述这句话时的背景,想象孔子站在观川亭前沉湎于对过去的怀想之中,她由一句话联想到孔子一生所追求的“仁”的思想。俞庆至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是她读了《孔子的故事》,看了全息平台上的《孔子》纪录片,对孔子有了深度了解之后产生的感悟,也融合了她阅读经验后的想象。
   而从小喜欢阅读古诗词的金子旖同学,她在研究这句话时,则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想到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的诗中就蕴含着孔子这句话的意思。王沈佳同学运用哲学思想进行解读,他认为自然界、人世间、宇宙万物,无一不是逝者,无一不像河里的流水。
   利用全息学习云平台,学生首先进行自主探究,凭借已有的认识能力,深度融合自身内部经验,形成对“逝者如斯夫”个性化的理解,这是每一个学生带来的课程资源。
   2.平台资源支持,其他路径经验的必要补充。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若需要资源支持,可到云平台的学习资源区中下载资源包寻求帮助。资源包含有相关学习内容的背景资料、微视频等资源,这些课程资源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提供并不断更新,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要补充。
   比如:课堂伊始,一个个“水”字的演变,就是学生在全息平台资源库中提取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从古至今,一个“水”字就有这么多不同的形态,而“水”在每一个人心中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理解。
   云平台是一个丰富的信息库、素材库,它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将信息为我所用,进行自主创造。
   二、小组合作探究,整合各种学科知识
   全息平台开发的强大功能——即时生成小组研究报告,实现了个体间的经验互通、视野共融、资源共享。本课的“合学”环节,笔者要求各小组先选择一个最具启发的观点讨论交流,再利用全息平台的大数据,联结全班学生先学时发布的学习资料把小组需要的资料发送到全息平台上。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联结别人发布的先学内容,解读诸子论水的观点,并即时生成小组研究报告,帮助小组成员进行讲学交流。课堂学习的过程,通过全息平台及时、全面地记录下来。
   第二小组在研究“禹之行水,循水之道”时,用平板电脑登录全息平台,联结全班同学“先学”的成果去解读、丰厚孟子论水的观点。以下是他们的讲学过程:
   联结语文教材:回顾《大禹治水》的课文。(李昕萌)
  联结科学知识:播放朱李涵走访闸口的音频和照片。(金子旖)
  联结历史背景:讲述春秋战国时期修筑“曲防”“以邻为壑”的故事。(徐志濠)
   联结成语故事:发现《孟子》一书对水文地理的研究。(陈顾怡)
   在这一段的“合学”“讲学”片段中,全息平台帮助学生整合历史、科学、语言等多学科知识,引“活水”于各科学习之中。全息平台也打破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界线,联结了全班学生先学的学习成果,共享信息和资源,让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全息课堂的一种常态学习方式。全息平台上动态化的学习资源和环境,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学生眼前豁然开朗。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别人发布的信息为我所用,联结个体之间多方经验,整合各学科知识,进行自主创造,不断生成新的资源和成果。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90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