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息云平台:为儿童“轻”交往助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交往合理性的理论和全息教育“关注每一个”的理念,全息云平台的儿童数学交往微探究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开展全息视域下的“轻”交往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轻”交往,真正提升交往能力,获得具有足够宽度和深度的“漫”成长。
  【关键词】交往;全息;“轻”交往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6-0057-02
  【作者简介】金颜,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江苏常熟,215500)教科室主任,一级教师。
  基于交往合理性的理论和全息教育“关注每一个”的理念,全息云平台的儿童数学交往微探究以数学活动为载体,开展全息视域下的“轻”交往探究。“轻”交往基于交往的合理性和全息理念,依托云平台营造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一种交往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积累交往的经验,在交往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
   一、角色更迭:激活学生与学生的交往
   1.学生与自己的交往。
   在学校学习中,课堂空间无法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学生的真实想法会有一部分被掩盖,所以,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了解得不是很全面。云平台基于“先学”和“后学”,弥补课堂所不能触及的地方,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与自己对话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真实思考。
   笔者通过云平台设计、发布导学,引导学生把“我”的知识进行联结,对自我进行挑战式的思考。激发“我”的问题提出,使学习交往层次更加丰富、个性化更为明显。
   2.学生与同伴的交往。
   利用全息云平台,笔者把学科想做的事情从理念上进行分解,再作可视化呈现。例如:视频拍摄12根小棒平均分的不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外显,学习过程得到记录,让学生选择了解班级中任意一个同学在想什么?做什么?可以实时进行想法的讨论、意见的交换。
   全息理念支撑下的“轻”交往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学习起点,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的“先学”“后学”活动中与自我展开交往,获得不同的发展。
   二、空间突破: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往
   一天中,教师真正与学生在一起发生学科知识碰撞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平均到每个学生身上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云平台的使用可以进行很好的弥补。
   教师端:低年级教师可以设计童趣化的口头作业,中高年级教师则实现学习单的分享等,以图文、微视频的形式来呈现学科的教学示范,发布在全息学习云平台上,学生可以直接点击观看。学生端: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参与活动的收获和问题思考,并在云平台上进行分享,也可以上传自己参与活动过程的照片或者微视频。任何一位师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他人的学习和活动中,也可以不断添加和更新自己的活动进程,实现互学和评价。
   在不同的活动中,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了然于心,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引,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云环境下的师生交往方式多变而灵动。
   “轻”交往关注儿童成长空间中的“每一个时刻”。当下学生的每一个细节既是过去经验的反映,也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轻”交往引导每个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不同的空间中实现同步成长。
   三、模式转变:升温家长与学生的交往
   1.一起来玩“微视频”。
   全息云平台的微课教学可以由教师根据每天的学习内容下发学习单,让学生来录制作业微视频。在下发学习单的时候,教师选取一个相关的练习请一个小“主播”录制好一段示范性的微视频,学生回到家后可以先根据示范进行练习,再将自己录制好的微视频上传到平台上。
   完成了自己的微视频,学生还可以看看其他同学发布的内容,对他人点个赞。从点评他人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也能看到他人的学习进程,对自身也是一种促进。
   2.一起来玩“购物街”。
   在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人民币系列”的云端学习单:
  第一天:收集家里1元以内的人民币,分别介绍面值是多少?我是怎么认出它的?试着自己换一换。
  第二天:收集家中1元以上的人民币,分别介绍面值是多少?我是怎么认出它的?试着自己换一换。
  第三天:和爸爸妈妈兑换人民币,你能想到不同的兑换方法吗?
  第四天:在家和爸爸妈妈模拟购物,家长确定商品的价格,孩子進行模拟付钱。
  第五天:帮家长去超市选购三件商品,不限金额自己付款。
  第六天:家长规定购物金(建议10元至20元),孩子自己选择商品、独立付款,最后以小票为准不超出购物金即购买成功。
   学生每次上传了自己的视频后都不忘给同学进行点评,家长也参与其中,由一开始的点赞慢慢形成简单的文字点评。教师通过云平台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问题,总结班级中的共性问题,在后续的课堂中及时跟进。
   “轻”交往,是一种合理的存在。
   “轻”交往所期待的结果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学生从这样的变化中获得“漫”成长。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有各自特定的节奏,教师无须从快慢上来衡量学生的成长,而应从学生成长的宽度和深度上来关注,用浸润来促进学生的“漫”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90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