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秦 琴 徐倩倩

  摘要:本文在介绍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实践途径的基础上,通过对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新加坡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 在较短时期内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而且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其思想政治教育起了重要作用。研究和借鉴新加坡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对于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强化国家意识
  新加坡是一个人种、信仰、道德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国家,为统一国民思想,开展经济建设,政府明确指出要注重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新加坡的国家意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爱国主义”),以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向国民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心理上认同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并在这一旗帜下为新加坡而奋斗。【1】纵观新加坡的历史,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经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但新加坡政府针对社会道德水平滑坡、人们人文素质下降的状况,在80年代开始实行并不断加强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政府专门成立了负责国家意识的机构,在国民中开展各种爱国主义教育。从1988年开始,政府每年都要开展一次“国民意识周”活动,激发国民的爱国热情,凝聚国民的爱国意识。始终注重弘扬国家利益第一和培养国家意识,弘扬国家至上、社会第一、集体利益是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工作中尤为重要的内容。
  (二)倡导儒家思想,坚持东方价值观
  在现代化进程中,新加坡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双重冲击,对此新加坡政府的态度是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 新加坡倡导东方价值观,其核心是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文化,他们给儒家传统的“八德”即“忠、孝、仁、爱、礼、义、廉、耻”赋予了现代意义。新加坡在坚持东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而有效抵御了西方腐朽价值观,尤其是极端个人主义思潮的侵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晰教育层次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新加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小学、中学和大学全方位展开,并且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认识特点灌输不同的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展开,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相互衔接。不同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不同:低年级偏重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而高年级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这种由浅入深的教育符合教育对象和教育活动的规律,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注重法纪教育,坚持德法兼施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法治的国家,其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亲切感人的理念和口号,另一方面也有无情的法律和法规作保障。新加坡政府认为,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法治作为基础和保障。因此,新加坡在建国以来,为了根除恶习和稳定秩序,陆续制定和逐步完善了一系列约束公民社会行为的条例和法规,并在公民中进行宣传教育。新加坡的法律很完备,涉及到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如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公共场所抽烟等都立法规定了相应的处罚。【5】新加坡把思想道德建设的许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并且以详尽和操作性的法律条文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在新加坡充分发挥各科教学活动“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例如,新加坡语文教材中就反映了华族的文化与传统价值观,有华族的节日、礼仪、风俗、家庭观念、奋斗历史、中国古代的神话、音乐、戏曲等,其目的很大一部分在于让学生了解华族文化,吸收蕴含在课本中的孝亲、礼让、睦邻、公德心等价值观。[6]此外历史、地理、宗教知识等科目都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丰富的课外辅导活动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目标,新加坡还开展了丰富的课外辅导活动,这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形成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升降国旗、文体活动、尊老爱幼活动、植树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社会发展成就展,参观监狱、禁毒展等;教育部规定学生必须选择参加一定的课外活动,如加入学生社团、参与社会服务等。新加坡政府还经常在社会上举办“睦邻周”、“礼貌周”“文明礼貌月”等各种活动,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学生的知行统一,借助活动培养和强化公民与人为善、互助友爱等良好品德。
  (三)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网络系统功能
  新加坡学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强调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联系。建立广泛的社区教育网、教育监督站,创立融学校和社会机构为一体的互动合作的文明社区。1990年教育部制定和推行了一项学生社区服务计划,旨在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从小养成服务精神。同时政府还积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予以配合,如常年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等社会性道德教育活动。在社会上推行与学校德育内容相一致的奖惩标准,以及借助法律杠杆对各种新闻机构和大众传媒进行严格管理,从而保证各种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积极作用。【8】
  
  三、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曾经是一个奇迹,这与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好是密不可分的。虽然我们与新加坡的制度不同、国情不同,但是我们两国有着许多相同的文化根基,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冲击。研究和借鉴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无疑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新加坡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各种措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突出强调国家和社会利益,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民族自豪感,鼓舞了各民族人民为新加坡的文明进步而团结奋斗,充分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感召力。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要一如既往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从小树立国家意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当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还应该结合时事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舒解,使他们以正确的方式表达爱国热情,理解和支持国家作出的各项决定。我们的爱国教育不能再是那些枯燥的理论而应该是一些人们乐意并容易接受的东西来创新和加强爱国教育。新加坡倡导集体利益原则,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基于其社会性质,与我们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原则仍有所不同。我们要始终倡导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为先,同时也要保证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以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当前我国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迫切需要强调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密切团结各民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二)弘扬传统美德,丰富教育内容
  我国与新加坡同为亚洲国家,同样面临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新加坡批判地弘扬儒家文化,很好地解决了东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儒家伦理思想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念,经过广大人民的长期实践,成为我国珍贵的历史遗产,这其中既有封建性的糟粕,又有在今天仍有重要意义的精华。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其加以区分,并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新特点,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我们的高校教育应多开设诸如《论语》之类的课堂,让那些知识渊博、资深的教授来讲并且把这些和中国现在的实际相结合,学有所用。

  (三)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遵循教育规律
  新加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中小学实行的是分层次展开,完全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历来虽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却存在着教育内容分层不明显等问题。同一内容的课程,小学讲,中学讲,大学还要讲,学生的耳朵都“磨出了茧子”,出现“接受疲劳”的现象。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认识的发展规律,制定适合不同年龄层次的教育计划和纲要,避免提出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道德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先从基础层次开始,抓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依学生的年龄和思维发展水平层层深入。【9】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道德思维和道德能力
  新加坡注重开设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课程,组织各种学生社团进行实践活动和服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观念,形成道德素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是课堂上教师对内容进行简单传授,泛泛地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而很少注重道德实践环节。此外,教师对于现存的一些社会现象往往不能够给学生以满意的解答,也很少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志和行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下功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实践环节进行深入研究,搞清楚究竟什么样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切合中国学生实际的活动?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怎样使教学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利用和挖掘各种素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法制观念的培养
  新加坡把精神文明的很多内容都纳入了法律的范围,以完备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集宣传说教和防范惩罚为一身,成为众多国教的楷模。我国现正在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战略,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要注意法制观念的培养,在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加大相应的立法,借助法律手段保证各项道德的规范。将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相结合,形成良好的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刘自尊,孔琳.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及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3, (7)
  [2]王瑞荪主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105~106页
  [3]杨松.《新加坡、中国德育的几点比较》,《辽宁教育研究》,2001,(7)
  [4]杰罗姆・S・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
  [5]蓝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6
  [6]王龙平.新加坡教育的特色[ J].教育研究,1996, (6)
  秦琴(1971年――),女,四川省邻水人,重庆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教学工作。
  徐倩倩(1987―),女,山东省泰安市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9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