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心理学研究下的“人性化”室内装饰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江靖海 吴春程

  摘要:当今的艺术设计理论,已由自然环境观扩展到人文环境观。设计者们逐步认识到“重要的是使用者的意义,而不是设计者或评论家的意义”。本文在心理学的视角下研究人性化的室内装饰设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人与设计的和谐发展带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学 人性化 室内装饰设计
  
  室内设计充分体现了人的价值特征,以人为主体确立设计依据,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寻找和它们相适应的环境形态结构。从另一方面讲室内设计又是一种文化活动过程,是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建筑室内空间住往以自身形象相关的装饰手段来反映时代和社会特征,不同的室内表现不同的环境气氛和具有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一、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对于物质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环境最有利我们的生活这一问题的关注,使得被称之为环境设计或环境心理学的这一交叉学科的研究不断拓展,该领域的专业人员把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人类学、生态学等同建筑学、城市和社区规划、室内设计和园林设计等实用学科结合在一起,这种做法既具有人文特点又有整体观念,而不是纯粹出于美观的考虑或狭窄的专业化设计。环境设计强调动态的生态学观点,人们可以积极的创建自己的环境,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以积极有效的方式来使用和设计我们个人环境的可能性。
  在某种程度上最近热门的室内“人情化设计”接近于“环境心理学”。但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重视的是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主要涉及到空间规划和建设的工作,而室内装饰设计的主要任务不是去创建改造环境,而是强化室内气氛,改进人与空间的关系。因此,室内装饰设计中的人情化主要体现在所选家具、用品以及装饰物对使用者应当造成的最恰当、最适度的影响。同时,还要体现设计者乃至整个社会对某些特定群体的关怀,比如绿色环保产品及技术的使用,无障碍设计以及生态设计等。
  
  二、“人性化”评价标准
  
  人性化设计就是符合人的生活习惯,使人使用起来很舒适、方便的设计。我们都知道,很多好的设计你拿眼睛看是看不出其好处的,只有用了才知道好在哪里,它在外观上可能很朴实,但具体的东西怎么摆放,选什么样式和材质,这背后都是按人的要求来考虑的。人性化的关怀很多是要体现在细节上的,空间使用的舒适程度,尺度的把握、空间布局以及材料的运用,包括色彩、光线等安排都应按人的生理和心理来考虑。
  为“人”服务,这正是室内设计社会功能的基石,室内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为人服务,始终要把人对室内环境的需求包括物质使用和精神满足两方面放在设计的首位。室内设计人性化将是未来室内设计的必然趋势和最终归宿,设计师的工作是使人们从物的挤压和奴役中解放出来,使人的生存环境和物品更适合人性,使人的心理更加健康发展,使人类感情更丰富,人性更完美,真正达到人物和谐。
  我们探究室内空间的人性化问题主要侧重于人类的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在室内空间的表现,以之作为空间是否能反映人类生活需求的标准。这其中含有人类行为心理与空间形态表现特征、人类社会文化与空间意境两重层面的内容,归结起来,所谓的室内空间人性化设计,就是如何从构成空间诸要素、空间的表现特征、空间的美学意义几个层面体现人类的内在精神需求的问题。设计中的形式美问题和人类对环境的心理认同并不是必具其一的,只有顾及了人类本身的内在需求并在空间的各个层面上加以设计与经营,才会使室内空间具有与人类精神需求同构的形态、特征和美学意境。
  
  三、室内装饰设计如何体现审美文化价值观
  
  可以说,在当今社会,设计艺术既创造时尚也毁灭时尚,既创造文化需求又引导和实现人们的精神消费。因此,当代设计在使社会全面设计化的同时,既反映了当今社会的时代风貌和人们的精神追求,也让整个社会接受了它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从而逐渐担当了一个文化和价值观念引导者的角色。
  室内作品如果没有文化内涵,施工后就象装饰材料的堆砌。设计与装饰不同,设计不仅是物象的美化,设计是有目的的视觉创造。相应地,当代设计采用多样、时尚、流行、娱乐化的设计风格,既符合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又满足大家对精神放松的需求。人们评价一个好的设计往往是:让你记忆深刻却不成为思想负担。譬如,无论是建筑师、家具设计师还是视觉传达设计师等都企图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来融入某种文化因素,以此来唤起人们的回忆、沉思,从而使人们获得一种思想上的领悟和价值观、审美观上的升华。室内的文化设计要有创新性。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富于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颖独特的形式,并通过形式的感染力触动住户的心灵,唤起住户内心深处的激情和美好愿望。可以说,这是真正优秀的室内设计必备的条件和产生的效果。创新为设计艺术提供发展的动力、开拓生存的空间,也为装修市场提供潜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开阔消费者的视界。没有创新性的室内装饰设计,只不过对陈腐过时元素的翻版,无法激发人们的兴趣,更不能实现文化设计对大众的引导和教育作用,也不能实现艺术设计对人们的净化和精神提升作用。
  好的装饰品的布置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感官上的愉悦,更能丰富空间情调。装饰品买回来也不再是随便的摆放了,很多人开始通过书籍和网络获得知识来摆放家居饰品,让装饰品的摆放色彩搭配更据科学性,达到完美美化空间的效果。
  
  四、室内装饰艺术与人的情感体验
  
  室内装饰设计作为室内设计的延续,是产品和空间与其受众――人的关系最直接的体现之处,作为现代设计师,有责任也有义务设计出最适宜的人性化的环境。一个有生命力的设计,既需要有深厚的耐人寻味的内在文化底蕴支持,也离不开对使用者无微不至的关注。
  关注人,应该首先关注人的生活方式,而真正优秀的、原创的设计是可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优化人类生存模式的。所以,意大利孟菲斯集团的设计师索特萨斯说,设计应该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从根本上讲,它是一种以审美价值的理性观念为基础的方针。冰冷的现实需要环境的人情味来作补充,后现代主义室内设计试图创造一块“世外桃园”,在这里,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的隔阂都消失了,室内环境成为可以沟通、可以体验与自我同一的对象,在环境与人的关系中,环境被人化,成为人的自由情感的物化形式。后现代主义主张突破旧的理性规范,让个性审美意识得到更自由的发挥。实际上这种反理性主义倾向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抗,它摈弃了旧的价值现范的虚伪和非人性的成分,反对它对人精神自由的压抑和摧残,因此这种非理性倾向实际上是更合乎人性心理性的追求。
  由于人类实践的发展,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缩小了,艺术领域扩展了,审美信息与现实信息日趋接近,它们之间的转变变得更容易了。
  
  参考文献:
  [1]童庆炳,现代心理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2]王小慧;艺术及其传播――室内外视觉环境设计;白花文艺出社,2000
  [3]德卢西奥―迈耶,视觉美学,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58
  江靖海 男 籍贯:浙江杭州 1987年 研究方向 环艺设计 学历:本科。学生 工作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
  吴春程 男 籍贯:浙江温州 1987年 研究方向 环艺设计 学历:本科。学生 工作单位 浙江万里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6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