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论《脾胃论》之养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其学术思想重视脾胃,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其养生思想对于现代生活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脾胃;论李东垣脾胃养生
  《脾胃论》是金元四大家李东垣的代表作,其对《伤寒论》与《黄帝内经》进行深刻的研究并创立了这一新的理论体系。其学术思想重视脾胃,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无论内伤或外感发病,都与人的正气盛衰有关。
  李东垣在《脾胃论・胃虚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论》中提出:“胃气一虚无所禀受,则四脏经络皆病,况脾全借胃土平和,则有所受而生荣,周身四脏皆旺,十二神守职,皮毛固密……外邪不能侮也。”借此确立了《脾胃论》的核心观点:“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床表现为:倦怠乏力,神疲嗜睡等。病因多为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寒温失所。内伤脾胃,伤及其气。元气受损,气机运行不畅,阴火上冲。
  “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是《脾胃论》另一重要观点,李东垣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可见脾胃在整体中的重要性,脾胃健旺,则五脏皆安;脾胃受病,则诸证蜂起。《脾胃论》对于养生、摄生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从“饮食、寒温、劳逸、情志”四方面浅谈李东垣的养生思想。
  1 饮食有节
  脾胃之病,多与饮食失节有关。李东垣日:“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即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寒温不适都会损伤胃气,所以应注意科学合理饮食。
  他提倡饮食应安于淡薄,不宜过多使用酸、苦、辛、成之类的食物,避免损伤脾胃的元气。其中最忌大成与辛辣之品,因成能走血,助火邪而泻肾水真阴,辛辣损伤元气。谓:“大成助火邪而泻肾水真阴,及大辛味,蒜、韭、五辣、醋、大料物、官桂、干美之类,皆伤元气”。但日常饮食也不宜过多食用淡渗利湿之品,如“粳米、白粥、绿豆、小豆之类”,以免损伤元气和津液,“大泄阳气,反行阴道”。对于助湿食物,亦当慎食,以免生湿困脾。另外,“饮食不节则胃病”,饮食应饥饱适,过饥过饱都会伤脾胃。
  李东垣同时主张饮食应寒温适度,不应过热或过冷刺激胃肠,避免损伤胃气。其引《内经》言:“饮食,热无灼灼,寒无凄凄,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潺。”提出饮食应因时因人制宜,夏日喜寒饮,可暂食寒;冬日喜热饮,可暂食热。
  关于饮酒,东垣提出“饮酒过伤”论,劝饮酒勿过度:“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无形之物也”。饮酒过度则损伤脾胃,产生“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隔痞塞,手足战摇,饮食减少,小便不利”等病证。同时提出治伤酒之法,“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并以调理脾胃为主,立“葛花解酲汤”解酒。
  2 适寒温
  东垣在《脾胃论・摄养》中提出,适寒温包含外界环境变化和调节人体内在环境两个方面。
  首先应该适应四时变化。遇寒添衣,遇热减衣,“遇天气变更,风寒阴晦宜预避之”,“遇卒风暴寒、衣服不能御者,则宜争努周身之气以当之”。其次应适应环境,东垣认为居住环境对元气盛衰也有影响,如久居高屋,或天寒阴湿所遏,令气短。另外饮食上应注意避免过寒过热,用药时也应适应寒、热、温、凉的变化规律,依时加味,不绝生化之源。
  3 劳逸有度
  东垣提倡“慎劳逸,防伤胃气”。正常的劳作和体育锻炼可疏通气血,增强体魄,但过劳则气耗,易损伤胃气。《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有云:“劳倦则脾先病,不能为胃行气而后病。”脾胃既伤,脾输精气不足,易倦怠乏力。即“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倦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东垣还提出起居劳作应顺应四时昼夜变化,才能使人体调和,脾胃健运,即“常欲四时均平而无偏胜则安。不然损伤脾(胃)。”
  除了注意身体的疲劳,养生还需避免神疲。东垣认为少讲废话可养元气,远欲少虑可积聚精神,即“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气,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言“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
  4 情志畅达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七情”作为内伤病因之一,可耗损元气,进而损伤脾胃。《脾胃论・安养心神调制脾胃论》曰:“凡怒、忿、思、恐、惧皆损元气。夫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元气受损,正气衰弱,外邪可乘虚而入。故东垣非常重视心神调护,并提出调护之法,“善治斯疾者,惟在调和脾胃。使心无凝滞,或生欢欣,或逢喜事,或天气喧和、居温和之处,或食滋味,或眼前见欲爱事,则慧然如无病矣。盖胃中元气得舒伸也”。“畅其心境。气自无凝滞,则慧然无病矣”。
  可见,调情志、舒胃气以养元气对于脾胃的护理也至关重要。
  5 结语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饮食起居无规律,生活精神压力大,多处于亚健康状态。李东垣以脾胃为中心的养生思想运用至今,效果极佳。他重视脾胃的同时,更重视五脏之间的相互联系,《脾胃论》中的养生思想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2509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