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谈谈复发性口疮的中医治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邹少华

  有不少人的口唇、舌、牙龈、颊等处粘膜先是充血,水肿,继而呈圆形或椭圆形状溃疡,溃疡点或多或少,边界清楚突起,有自发性烧灼样痛,遇刺激则疼痛加剧,影响进食与讲话,且反复发作,久治难愈。这就是复发性口疮。病情轻者,经过7~10天,溃疡可自愈;重者,全身症状明显,其溃疡面大,数月不愈,或此伏彼起,缠绵难愈,给患者造成很大痛苦。下面谈谈中医对该病的一些认识与治疗:
  该病可分为虚、实及虚实夹杂三类。治疗可有内治、外治、针灸等办法。
  
  一、内治
  
  1、实火口疮:其溃疡多发生在口唇、牙龈、舌尖边及两颊部,以溃烂面呈黄白色,周围红肿明显、数量多、甚者融合成片、疼痛剧烈为特点。若伴发热、口臭,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数者,为心脾积热。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方选凉膈散合导赤散加减,药用:连翘、薄荷、黄芩、栀子、黄连、生地、木通、牛膝、生大黄、甘草。若伴口苦咽干,舌尖边红,苔薄黄,脉弦者,为肝郁化火。治宜疏肝解郁,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当归、黄芩、香附、枳壳、牡丹皮、山栀、生地、甘草。
  2、虚火口疮:其溃疡多发生在口唇、舌根、两颊等部位,以溃烂面呈灰白色、周围微红肿,此愈彼起,绵延不绝、疼痛轻微为特点。若伴舌燥咽干,头晕耳鸣,舌质红、苔薄黄或无苔,脉细数者,为阴虚火旺。治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药用:生地、山萸肉、茯苓、牡丹皮、泽泻、知母、黄柏、麦冬、五倍子、牛膝。若伴形寒肢冷,乏力懒言,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者,为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引火归原,方选金匮肾气丸合附子理中汤加减,药用:附子,肉桂、熟地、山萸肉、牡丹皮、党参、白术、干姜、黄连、五倍子、甘草。
  3、虚实夹杂口疮:其溃疡多发生在唇、龈及两颊都,以溃烂面色淡灰白、周围充血不明显,但水肿高起、发展快、愈合慢为特点。若伴有身疲乏力,口淡或微苦,舌质淡苔白腻或苔腻微黄,脉沉缓或滑,为脾虚湿困。治宜健脾利湿,芳香化浊,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砂仁、薏苡仁、藿香、佩兰、黄柏、五倍子、甘草。
  
  二、外治
  
  1、中成药粉末外敷,实火及虚实夹杂口疮者,可选用冰硼散,珠黄散、锡类散;虚火口疮者多用养阴生肌散、柳花散。
  2、验方如口疳散(悔片、儿茶、青黛、煅石膏、西月石、青果粉、川连、山豆根、人中黄、人中白),复方口疮溃疡散(乳香、没药、儿茶、大黄、黄柏、五倍子、煅石膏、冰片、细辛、维生素B1、强的松)外敷。
  3、简易药方如野蔷薇、甘草煎汤含漱,或1%明矾液含漱;吴茱萸研末,醋调成糊状敷双足心涌泉穴。
  
  三、针灸
  
  针刺:以足三里、合谷为主穴,选配廉泉、颊车、地仓;穴位注射:取足三里、曲池、颊车,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注射液,每穴注入0.5毫升。
  在临床上,上述证型往往不易截然分清,据笔者观察,本病病程中多具心脾阴虚,虚火上炎,湿热蕴积之证,故喜用自拟口疮方(生地18克、麦冬15克、石斛12克、木通9克、茵陈15克、白芷6克、金银花15克、牛膝15克、枳壳9克、甘草6克)为基础方内服,并随脏腑阴阳之消长,风、火、湿邪之偏胜加减药物,配合外敷白拟黛冰-霜(青黛2克、冰片0.5克、枯矾1克、西瓜霜4克),每日3~5次,内外合治,每获捷效。如患者梁××,女,22岁,患复方性口疮已10余年,近6年来每月均发作,此伏被起,常服中西药物治疗不愈。来本院就诊时,口舌溃烂疼痛已5夭,影响进食与讲话,同时伴咽干舌燥,失眠多梦,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即给自拟口疮方,另加黄连5克,水煎服,配合黛冰霜外敷,治疗2天后,溃疡愈合,症状消失。继于口疮方减木通,金银花量3剂。随访1年余,病未复发。
  口疮易反复发作,近年来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病人的饮食、口腔粘膜损伤等外界因素都会诱发本病或导致其复发,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损伤口腔粘膜,同时忌食烟酒等辛辣物品,以及肥腻甘甜之物,并加强身体锻炼,以减少本房的发生与复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92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