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检索近年来国家正式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献, 总结近年来中医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法方药、疗效观察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和防治思路。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关系密切, 与痰湿、肝郁、血瘀致病因素相关。治疗上采用整体观念, 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 疗效确切。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能显著改善中医症候, 改善卵巢内分泌状态和生殖机能。“治未病”思想的早期干预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中医分型和疗效标准方面缺乏统一规范, 对中医疗法的相关机理和作用机制等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醫治疗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syndrome, PCOS)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一种复杂的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综合性疾病, 发病率为5%~21%, 在无排卵性不孕中75%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1], 是当今临床最常见的导致月经失调和不孕的疾病之一[2]。该病以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慢性排卵障碍及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 以闭经、月经稀发、稀发排卵或持续不排卵、多囊卵巢、肥胖、多毛、痤疮等为主要表现, 归属于中医“月经后期”、“闭经”、“崩漏”、“不孕”等范畴[3]。 该症病因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化, 治疗周期较长, 远期并发症较多, 有复发倾向且年轻女性多见。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中医具有整体调节、辨证论治及早期干预的优势[4]。近年来, 中医医家运用传统的中医理论和多种治疗方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辨证论治, 有效地改善了临床症状,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治疗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认为,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与遗传、环境、炎性反应、胰岛素抵抗、青春期发育亢进、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5]。中医学理论认为肾气亏虚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基本病机。肾主生殖, 为先天之本。天葵至, 任脉通, 月事方能如期而至。肾虚精血亏虚, 血海不能如期满溢, 天葵不至, 卵泡不长而不孕;肾虚推动无力, 代谢失调, 化为血瘀, 瘀阻冲任胞宫而致经闭、不孕;肾虚及脾,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脾虚生化不足, 血海空虚致月经量少、经期延长。脾虚易生痰湿, 湿盛阻碍胞脉, 致摄精不足, 阻碍肌肤, 致多毛、肥胖、痤疮;肝肾同源, 肝藏血, 主情志, 肾虚失其封藏之功, 肝郁失其疏泄之职, 导致痰湿壅塞胞宫, 不能摄精成孕。所以肾脾肝三脏虚损为主要原因, 血瘀、痰湿、肝郁为主要诱因[6]。临床表现以虚实夹杂为多见[7]。
  2 辨证论治
  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治疗, 中医有整体调节、辨证论治、早期干预的优势。医家多从肾、肝、脾三脏入手, 多 以肾虚辨证论治, 常见证型有肾虚、血瘀、痰湿和肝郁[2, 8], 其中以肾阳虚证型多见[9]。冯丽萍等[10]、宋亚南等[11]在对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研究中, 根据中医证型统计分析显示,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证型有肾虚血瘀、痰湿阻滞、肾虚痰瘀、肾虚痰湿、肾虚肝郁、脾肾阳虚、脾虚痰湿。说明临床患者症候复杂, 复合型证型多见。其中以肾虚血瘀型症候最多见[12]。治疗上以主证治疗为基础, 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为主导, 辨体、辨证与辨病相结合[13], 根据患者不同体质、不同的生理周期以及不同的临床体征, 予以温补肾阳、补肾化湿、滋阴化痰、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宁心安神[14]、补益气血等多种治法辨证论治。治疗中以调整月经周期, 促进卵泡正常发育为主线, 经后期补肾养肝, 生精养血以促进卵泡发育, 促进子宫内膜修复。排卵期益气活血, 促进卵泡正常排出;经前期疏肝解郁, 活血化瘀, 调畅气机, 疏通经络, 促进月事如期而至。同时注意治疗兼证, 兼痰湿者, 予健脾化湿、行气化痰;气滞血瘀者, 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对有情志异常表现患者, 要重视心理疏导, 该证治疗病程较长, 要耐心解释病情, 调畅情志。处方用药多采用经方、自拟方、中药新药、中西医结合、针灸、穴位埋线等方法, 常用经方如:归肾丸、丹栀逍遥散、桃红四物汤、寿胎丸、龙胆泻肝汤等[15, 16]。 应用最多的中药为当归、菟丝子、熟地黄、仙茅、淫羊藿、党参、茯苓、半夏、香附、肉苁蓉、知母、茜草等[10, 17, 18]。临床用药, 随证加减, 以病统证, 取得较好疗效。
  3 疗效观察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症候复杂, 表现不一, 临床以月经不调、月经过少、经期延长、闭经、稀发排卵或持续不排卵、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等为主要表现。多年来, 医家们运用中医理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的观察指标大多数是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在中医症候分析、高雄性激素表现、月经周期、排卵情况、妊娠与否、治疗时间、中西医治疗对照以及基础体温、B超、性激素水平测定、胰岛素测定等方面变化来观察评判治疗效果, 从而分析用药规律, 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提供了治疗思路、临床用药指引和依据。
  4 防治思路
  有研究表明, 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遗传观点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源于胚胎时期子宫内高雄激素环境[19],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就已经出现[20], 运用中医“治未病”优势, 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易感人群进行早期干预, 对预防该疾病有积极的意义。肾藏精, 主生殖, 天葵不至, 卵泡不长。而肾虚冲任不调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基本病机。故对在青春期出现月经不调、高雄激素血症的患者应该及时治疗干预, 予以补肾健脾、化痰祛湿、舒畅气 机, 调整月经周期, 积极治疗兼证;对在青春期已经出现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顺应肾阴阳变化, 补肾调周[21], 促进了卵泡正常发育, 对预防和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5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从青青期开始发生发展的疾病, 症状复杂, 病程反复, 患者多因月经周期改变和不孕求诊, 对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影响较大。肾为先天之本, 主生殖;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中医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以补肾为先, 加以健脾祛湿, 疏肝解郁, 行气化痰, 活血化瘀, 辨证论治, 治病求本, 能有效重建正常月经周期, 改善临床症状, 改善卵巢内分泌状态, 促进卵泡发育, 提高子宫容受性和生殖机制, 提高受孕率。治疗副作 用较少且反复率低, 能明显调节多囊卵巢综合征诸证[22-27], 疗效肯定。但循证医学尚缺乏统一的标准, 未形成一套标准的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疗程仍较长, 对中药的作用机制等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丹青, 黎桂曹.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概述. 亚太传统医药, 2014, 10(12):55-56.
  [2] 刘伟伟.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诊疗进展. 光明中医, 2018, 33(4):592-594.
  [3] 罗颂平, 谈勇. 中医妇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0-25.
  [4] 张璐, 陶颖莉.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2(4):75-78.
  [5] 许玉刚. 中药加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 128例疗效观察. 世界中医药, 2014, 9(8):1079-1082.
  [6] 余玲玲, 梁瑞宁, 魏俊英, 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候研究. 河南中医, 2013, 33(7):1171-1172.
  [7] 郑美玲, 卜德艳, 秦竹. 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现代研究进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16(10):124-126.
  [8] 李亚茜, 俞超芹, 翟东霞, 等. 基于文献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初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 21(9):1081-1082.
  [9] 刘新敏, 华强. 从现代文献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 18(2):34-36.
  [10] 冯丽萍, 潘文. 近5年多囊卵巢綜合征中医证型及用药规律研究.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 28(7):955-958.
  [11] 宋亚南, 邓艳芳, 蒋燕. 多囊卵巢综合征症候规律的现代文献研究. 山东中医杂志, 2014, 33(5):357-359.
  [12] 黎小斌, 兰小玉, 欧爱华, 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症候分布及其规律探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1(3):323-326.
  [13] 寇丽辉, 侯丽辉, 王颖. “三辨诊疗模式”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应用.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33(5):1133-1135.
  [14] 孙玲, 任青玲. 经后期滋养心肾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 38(3):265-266.
  [15] 刘芸, 毛丽华. 丹栀逍遥丸对肝郁化火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疗效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9):1191-1195.
  [16] 陈何红, 荆鲁. 秦月好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探析. 中医学报, 2013, 28(9):1342-1343.
  [17] 朱红梅, 李君仪, 洪燕珠. 中医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证型和用药规律文献讨论.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 21(6):710-712.
  [18] 章浩伟, 王子楠, 刘颖, 等. 基于数据挖掘的曹玲仙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用药规律研究.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7, 36(5): 465-470.
  [19] 刘梅梅, 原振宇, 李佩玲.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及治疗新进展. 疑难病杂志, 2015, 14(9):979-982.
  [20] 刘颖华, 侯丽辉, 李妍, 等. 中医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天津中医药, 2015, 32(10):634-636.
  [21] 彭细波, 谈珍瑜, 尤昭玲, 等. 尤昭玲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湖南中医杂志, 2013, 29(10):15-16.
  [22] 孟安琪, 臧玲, 鲁立宪. 从肝肾二脏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29(5):967.
  [23] 金凤丽, 曹东. 从肝郁与瘀痰互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病机及辨证实质.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29(8):1836-1837.
  [24] 谢毅强, 黄元华, 徐雯, 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 辽宁中医杂志, 2009, 20(2):172-173.
  [25] Stener-Victorin E. Hypothetical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Molecular & Cellular Endocrinology, 2013, 373(1-2):83-90.
  [26] Li J, Ng EH, Stenervictorin E, et al.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insulin sensitivity of wome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insulin resistance: a study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rials, 2017, 18(1):115.
  [27] Li-Li T, Xiao-Ping C, Zheng-Tian G . Study on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with Infertility by combined therap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nd compound cyproterone acetat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03, 9(2):98-103.
  [收稿日期:2018-10-2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37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