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加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祝青 丁佐龙
[关键词] 晚期胃癌;腹膜转移;腹腔化疗;静脉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a)-152-01
胃癌在我地区发病率较高,大多农村患者就诊意识差,发现时已为晚期,往往伴腹腔广泛转移,已失去手术时机,生活质量差,存活期短。我科自2000~2006年,对48例出现腹腔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采取腹腔灌注加静脉双路化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34 例,女14例,年龄43~79岁,平均61.2岁,全部患者均经胃镜活检或姑息手术病理证实为胃癌。同时所有患者均作B超或CT检查确诊有腹腔转移。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行腹腔灌注加静脉化疗。腹腔灌注方法:患者平卧,取右下腹麦氏点或左下腹反麦氏点为穿刺点,局部麻醉,将普通7号注射针穿入腹腔,先滴入生理盐水约100 ml如滴入通畅,局部无隆起,患者无明显不适,提示穿刺针在腹腔内,再将化疗药物滴入腹腔。术后嘱患者反复改变体位,以使药物与腹腔各部位接触。
1.2.2 药物选择全身化疗:阿霉素30 mg/m2,iv,第1天;丝裂霉素8 mg/m2,iv,第1天。腹腔灌注: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合并腹水者尽量抽尽腹水,灌注前,腹腔内先注入多巴胺40 mg,速尿40~80 mg,利多卡因10 ml,地塞米松10 mg。化疗药物:5-氟脲嘧啶600 mg/m2,第1~5天,顺铂30 mg/m2,第1~3天,加入生理盐水1 500~2 000 ml稀释后灌入。用药后每周复查血象,肝肾功能1次,下一周期前复查B超。21~28 d 为1个周期,2~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1.2.3 疗效判定标准所有患者均经CT或B超检查判定治疗效果。完全缓解(CR):所能看到的病变完全消失至少4周;部分缓解(PR):肿瘤大小缩小50%以上至少4周;无变化(NC):4周内病情稳定,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病变进展(PD):新病灶出现或原有病灶增长25%以上。CR+ PR为有效。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2~3个治疗周期后评价疗效:CR 0例,PR 26例,NC 18例,PD 4例。有效26例,有效率为54.2 %(26/48)。可随访38例中,生存超过1年者28例,1例带瘤生存已3年。
2.2 毒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占81.3%(39/48)均较轻微;脱发占83.3%(40/48);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占79.2%(38/48);血小板减少占37.5%(18/48),均为Ⅰ 度和Ⅱ度。所有患者不良反应经予以恩丹西酮及利血生、鲨肝醇等应用后均可改善,无1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在予以广泛淋巴结清扫根治性切除术后,其预后虽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多数晚期患者肿瘤细胞已经浸出浆膜层,并已发生了腹腔种植,即使行根治性切除术,仍有许多患者最终死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目前认为晚期患者有腹膜和腹腔淋巴结转移后,常规经外周静脉或者动脉导管途径给药,也很难使化疗药物在腹腔内获得较高的浓度[1]。而通过腹腔内灌注化疗药物,则可以在局部直接作用于腹膜和肿瘤组织。提高化疗药物局部浓度,提高作用效果。文献[2]报道腹腔内给药较静脉或动脉给药可明显提高腹膜、腹腔内淋巴结及肿瘤内药物浓度,其清除率仅为全身化疗的1/10,并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另外,应用腹腔灌注化疗,药物还可通过门静脉系统吸收,二次作用于肿瘤组织。
5-FU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疗效与作用时间成正比。我们采用1~5 d腹腔连续灌注,延长作用时间,提高了作用效果。顺铂胃肠道反应常较明显,我们采取小剂量分次腹腔灌注,胃肠反应轻微,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灌注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腹膜炎及肠粘连,本组应用地塞米松加大剂量液体稀释后灌注,术后未发生1例严重副反应。
本组采用腹腔、静脉双路化疗,近期总有效率达54.2%,费用低,操作方法简单,不良反应轻,对于基层医院不失为一种治疗晚期胃癌相对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刘熠,王红,李延红. 进展期胃癌术后热灌注FAM方案腹腔化疗临床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2000,27(8):621-622.
[2]王娟. 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腹腔化疗[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7,4(2):92.
(收稿日期:2007-08-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42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