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3--01
  对于糖尿病来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增高,患者的典型表现是多食、多尿、多尿和体质量减轻,患者逐渐乏力、消瘦,上述表现被人们简称为“三多一少”。很多人都会认为糖尿病属于现代疾病,实际上并不是,因为我国古代没有测量血糖水平的意识、方法和工具,但根据糖尿病的症状来说,其在我国传统中医学上属于消渴等范畴,消谷善饥而渴而多饮,通过简单的两个字就很形象的、直观的概括了患者的“三多一少”等症状。
  消渴的划分
  对于消渴这个病名来说,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在《黄帝内经》中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机等不同而记载消中、膈消、肺消以及消瘅等。最早是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提出消渴的治疗方药。消渴在中医学上可分成上消、中消以及下消等类别,上消是渴而多饮;中消是消谷善饥;下消是渴而便数有膏。而在临床中,上消是肺燥为主,且多饮症状明显;中消是胃热为主,且多食症状明显;下消是肾虚为主,且多尿症状明显。
  消渴病机
  在中医学上,认为燥热偏胜、阴津亏损是消渴主要的病机,本是阴虚、表为燥热,本标互为因果[1]。机体阴虚越重则其燥热越明显,而燥热越明显其阴虚就越重。患者病变脏腑包括肺、胃以及肾等,主要是肾脏。尽管患者的脏腑偏重有所不同,但常互相影响。
  对于人体的肺部来说,主气,是水之上源,且敷布津液。在燥热损伤到肺部后,致使津液无法敷布,而直趋下行,同小便一起排出体外,所以小便的次数增多,当肺不布津时,就会导致口渴多饮发生。
  胃是水谷之海,其主腐熟水谷;而脾是后天之本,其主运化功能,为胃行其津液。当燥热损伤到脾胃之后,就会导致脾阴不足、胃火炽盛,致使患者出现多食善饥、口渴多饮等症状。当脾气虚无法转输水谷精微时,就会导致水谷精微下流而注入到小便中,所以小便的味甘。在上述情况下,水谷精微不能对肌肉进行濡养,因此患者的形体逐渐开始消瘦。
  肾是先天之本,其主藏精、寓元阴元阳。当肾阴亏虚时,虚火内生,而上燔心肺而出现烦渴多饮,而中灼脾胃出现胃热消谷,导致肾失濡养,进而开阖固摄失全,所以水谷精微会直趋下泻,同小便一起排出体外,所以患者的尿多且味甜。
  尽管消渴在肺、胃以及肾有不同,但是常常会互相影响,比如当肺燥津伤时,就会导致津液失于敷布;如果脾胃无法被濡养,就会使肾精无法被滋助;如果脾胃燥热程度较高,就会上灼伤肺津,下耗伤肾阴,致使肾阴不足,而阴虚火旺,
  也能上灼肺胃,患者最终肺燥、胃热以及肾虚,所以“三多”可相互并见。
  治疗原则
  消渴的治疗原则是养阴生津以及清热润燥,上消者宜主润肺、兼清胃;中消者宜主清胃、兼滋肾;下消者宜主滋肾、兼补肺。
  中医治疗方法
  上消:患者主要症状是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舌边尖红、尿頻量多、脉洪数以及苔薄黄等。选择消渴方进行治疗,从而生津止渴、清热润肺,在方中重用天花粉,进行生津清热,并佐以黄连来清热降火;佐以藕汁和生地黄可养阴增液。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可加麦冬、葛根,用来强化生津止渴[2]。
  中消:患者主要症状是大便干燥、多食、易饮、形体消瘦、多尿、口渴、脉滑实有力、苔黄等。选择玉女煎方进行治疗,从而养阴增液、清胃泄火。方中通过知母、生石膏清肺热;麦冬、生地黄滋肺胃补阴;而川牛膝引热下行、活血化瘀。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加栀子、黄连,用来泻火、清热。
  下消:主要分肾阴阳两虚、肾阴亏虚,其中肾阴亏虚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脉细数、舌红苔少、瘙痒、皮肤干燥、口干唇燥、头晕、耳鸣、乏力、腰膝酸软以及尿频量多如脂膏等;肾阴阳两虚患者的主要症状是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而干、月经不调或者阳痿、畏寒怕冷、四肢欠温、腰膝酸软、耳轮干枯、面容憔悴、小便频数和混浊,甚至是饮一溲一。肾阴亏虚患者选择六味地黄丸治疗,用来润燥止渴、滋阴补肾。方中的熟地黄是主药,可滋肾、添精;山药可固摄精微、滋补脾阴;山萸肉可固肾益精;茯苓可健脾渗湿;牡丹皮、泽泻可清泻肝肾火热。上述诸药共奏滋阴补肾,且补而不腻。肾阴阳两虚患者选择金匮肾气丸治疗,用来补肾固摄、温阳滋阴。方中的六味地黄丸可滋阴补肾,佐以肉桂、附子可温补肾阳。方中并用温阳药以及滋阴药,善补阳者,一定要在阴中求阳,确保阳得阴助,从而生化无穷;而善补阴者,一定要在阳中求阴,确保阴得阳升,从而泉源不竭。
  消渴患者的针灸治疗:选择三阴交穴、肾俞穴、脾俞穴、肺俞穴、胰俞穴等为主穴,肺胃热盛加胃俞穴、内庭穴、鱼际穴,肾阴亏虚者加太溪穴,肾阴阳两虚加命门穴。
  针灸方义:对于胰俞穴来说,是在第八胸椎棘突下的旁开5cm处,可调节胰腺的功能,属于消渴治疗的经验穴位;肺、脾、肾在人体的上、中、下三焦分居,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属于肺、脾、肾等背俞穴。合用三穴,可对上、中、下三焦机能进行调整。内庭穴、鱼际穴是肺胃经荥穴,可清肺胃的燥热之邪;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交会穴,通过针刺能大补阴液,对肝、脾、肾等脏器进行调节:太溪穴可滋阴补肾;而命门穴可温壮肾阳。根据患者证候可灵活加减。
  内庭穴、鱼际穴、肺俞穴选择泻法;胰俞穴选择平补平泻法;命门穴、脾俞穴、太溪穴、肾俞穴和三阴交选择补法。均留针30min,每天一次,持续10天是一个疗程。在每个疗程间要间隔两到三天,2~3天。
  在患者治疗中,要控制饮食,随着针刺见效逐渐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亦或是停用降糖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在消渴患者的针刺治疗中,要严格对针进行治疗,避免发生感染。
  在消渴患者中,纯中药治疗的副作用比较少,可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有效改善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不过降糖的幅度并不大,效果不显著,需长期服用。中医治疗是经药物以及针刺等手段促使机体进行自我调节,确保从阴阳失调的状态恢复成阴阳平衡的状态[3]。
  参考文献
  黄可.结合中医康复指导的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特别健康,2019,25(14):179.
  马玉强.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1933,(12):243.
  杜玉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思路与方法[J].养生保健指南,2019,24(12):24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9644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