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日前,媒体报道,河南一名 11岁的小姑娘,放学后因为口渴,一口气喝下了妈妈泡的一碗山豆根水(约50克山豆根),随后出现口角紧闭、头晕、呕吐等症状,后被医院诊断为中毒性脑病。“我居然亲手毒坏了我的女儿!”女孩的母亲痛苦不堪。“我真的不知道山豆根有毒,原来我自己也煮水喝过,想着它可以治嗓子疼,谁知道女儿喝了会中毒这么深。”
事实上,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齿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病症的治疗。但临床使用中,却频发生中毒事件。其实,山豆根在不少中藥处方中都会用到,但这种药含有苦参碱,所以有毒性。在处方中,山豆根的用量一般控制在6克以内。超量使用,则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中毒症状。
中药中最基本的药性就是毒性,虽然听上去让人觉得有点可怕,但在临床上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中医从业者在工作中都要先对中药的毒性进行深入性的学习与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熟记《药性赋》《十九畏》《十八反》。只有熟悉每种中药的毒性及作用,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天然≠无毒 天然与无毒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性的联系,而且也没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中药属于天然成品,主要是因为中药自身具有可以调节人体功能的作用,所以才被确定为药品,本质上属于一种天然属性的物质,这种属性中包含了一定的毒性。在现代生活中,中药一直被社会各界人士所青睐,商家为了更好地迎合大众,打出了“纯中药制剂”的广告,绿色纯天然在很大程度上将中药无毒的错觉逐渐放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一生病就会想到药店买中药吃,对于慢性疾病患者而言,他们常常会对中药进行长期的服用,甚至部分没病的人也会到药店买中药吃或是买采用中药制作的保健品预防疾病。这些人都认为中药是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认为吃错了也不会有事,更不会产生一定的过敏反应和对药物的依赖性。
毒性≠毒药 毒性是中药最基本的一种属性,但是毒性并不等于毒药,在生活中也不要谈毒色变。要正确认识中药中的毒性,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毒性进行合理化的运用,积极做到趋利避害。人们在服用中药时要对药物的剂量、疗程、注意事项等因素进行合理化的调整,任何药物一旦使用的剂量、疗程超出标准,违反了药物的禁忌症就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这属于服用中药的常识性问题,而不是服用中药才会出现的问题。
药品≠食品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不仅是古代人对中药的认识,同时也是对人们用药的一种劝诫。但是部分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打着“药食同源”的旗号,开发各种治疗疾病所服用的“保健食品”。在服用药品的说明中,阐述中药没有任何毒害,然而却不知道“药食虽然同源,却未必同性”。在碳链中,甲醇和乙醇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属于两种不同特性的物质。乙醇可以让人们饮用,但服用甲醇却可以让人致命。同理,中药原药中没有包含治疗效果的一些异位生物碱、酮、甙、酯类,人们在服用含有这些物质的药物之后,也易出现一些毒害及副作用。比如人参具有大补的功效,但若没有正确使用也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日常生活中需对一些保健品、食品等进行合理化的认识,这样才能避免随意服用。
总之,中药有毒无毒,所治为主;对疾为用,知约、知制、知伍则可趋利避害。在认识和使用上严格按照医方古训进行操作,学会正确的认药、识药,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安全用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277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