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仪式理论视角下的校园文化表情包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校园文化表情包作为网络表情包的一個特殊分支,具有强烈的地缘性和感召力,在高校内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本文通过使用互动仪式理论对重庆大学校园文化表情包进行研究,挖掘重庆大学校园文化表情包中的互动仪式要素,明确互动仪式的结果,为高校内的文化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校园文化;表情包;互动仪式;高校;传播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8-0146-03
一、校园文化表情包与互动仪式理论
表情包现已成为网络社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民在交流中利用或荒诞或搞笑的表情包来表达特定的情感,表情包研究也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伴随着表情包制作技术的普及,校园文化表情包应运而生,成为地缘性极强的一类特殊存在,校园文化表情包指,用与所在高校相关的人物、建筑、事件等为素材,配上一系列相匹配的文字,来表达特定情感的方式。
互动仪式理论揭示了个体汲取情感能量、参与社会互动、获得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一般规律。互动仪式包含四个要素:1.两个以上的人聚集在一个场所,可以通过“身体在场”而相互影响;2.对局外人设限;3.人们将注意力放在共同的话题或焦点上;4.分享共同的情绪或情感体验[1]。
校园文化表情包较之一般的表情包更容易被本校学生使用和传播。通过使用互动仪式理论对校园文化表情包进行分析,挖掘校园文化表情包中互动仪式的要素:身体共在、对局外人设限、情感互动、注意力的聚焦。总结互动仪式的结果:情感共同体的塑造和情感记忆的建构。找出该类表情包被广泛使用和传播的原因,为高校内的文化传播提供新思路。
二、校园文化表情包中的互动仪式要素
(一)身体“替身”在场: 身体共在
情感传播需要身体的各个部位互相配合完成,身体展示越充分越具体,越具有现场的既视感,情感表达也就越彻底、越充分。因此,身体展示程度的充分与否便成为网络互动仪式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表情包通过视觉上具体的表情模仿和动作呈现,在传播过程中建构了身体“替身”[2]。于是,人的主体脱离肉身进入表情包这种‘替代性’身体中。校园文化表情包的“替身”一般带有本校特色,带有身份信息的表达,大大缩短了“替身”和使用者的情感距离,使用者在现实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更偏向使用该类“替身”进行互动仪式。
如重庆大学版“斜眼笑”与普通表情包“斜眼笑”,两个表情包在面部表情上的表达含义相近,即“斜眼一笑”,但是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即重庆大学版“斜眼笑”采用重庆大学校徽进行改编,在表情包中加入了重庆大学的文化表达,相比于普通表情包“斜眼笑”,除了相同的面部表情地模仿,附有身份信息的传递,对于重庆大学的相关使用者来说,更倾向于选择重庆大学版“斜眼笑”作为在网络中的“替身”。
(二)强烈的地缘性:对局外人设限
在互动仪式的要素中,对局外人设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情包对于不处于该高校文化影响下的网民存在着“使用限制”。大部分网民在使用普通表情包时不会感觉到不便,因为面部表情、身体姿态和动作以及文字信息大多都来自社会的公共经验和议程,是整个社会共同经历和理解的产物。而校园文化表情包的核心元素来自于该区域的社会群体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共同经验和议程中。强烈的地缘性和身份表达会对使用者进行“筛选”和“培养”,“筛选”出处于该高校文化影响下的使用者,“培养”该类使用者的粘性和情感认同。
例如,重庆大学版“欢度中秋”,在重庆大学的校门基础上改编,做成了欢度中秋的表情包,与普通的欢度中秋表情包相比,如果对重庆大学的校门不熟悉,无法从这个表情包中获得足够的共鸣,对于重庆大学校园文化的“局外人”来说,这样的表情包远没有普通欢度中秋表情包适合。校园文化表情包能够通过身份信息和地缘性对局外人设限。
(三)情感互动: 情感共享和情感体验
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并和他人进行情感共享也是互动仪式的重要元素。个体需要充分识别感知群体其他成员的情感状态,互相分享各自的情绪体验,才能提高个体的参与感[3]。在社交媒体的群体传播中,情感连接逐渐成为传播关系的内在逻辑。当使用者传播校园文化表情包时会传递出特定的情感色彩,然后双方通过其他形式进行情感的具体陈述和抒发,引起脑海中与之相关的情感经验并完成情感互动。
临近2019年寒假时出生的重庆大学天鹅宝宝,由于其可爱的外表,收获了全校师生的喜爱,其表情包很快在网络上传播。重庆大学的一只“单身”天鹅,由于仅为重庆大学唯一的“单身”天鹅,在天鹅宝宝走红的同时受到了关注。对于与重庆大学校园文化联系不紧密的“局外人”来说,两张表情包并不会引起情感共享,更起不到情感互动的效果。而对于重庆大学的师生,表情包会先引起对天鹅怜惜的情感,经由对天鹅背后事件的关注与交流完成情感互动。
(四)共同的议程和焦点:注意力的聚焦
高校是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场所,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习,由于学校总体安排一致,学生的议程和经历也大致相同,特别是涉及考试、运动会等重要活动,这些活动就会成为学生的焦点。
表情包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的特点让使用者可以随想随做,所以在同学们讨论重大活动时,校园文化表情包可以快速产出。校园文化表情包的题材一般都是学生近期注意力聚焦的活动,利用“搭便车”效应,校园文化表情包很容易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和情感认同。
三、校园表情包互动仪式的结果
(一)情感共同体的塑造
所谓共同体,便是指在利益、信仰、情绪、身份等方面拥有共同特征以及认同感的群体集合。在针对某一事件或事物上,不同人由于主观或客观的原因,产生共通的情感与态度,这样的集合便是情感共同体。 在校园表情包的互动过程中,参与者大多为在校学生、老师以及毕业校友等与同一校园有关联的群体,这些群体创作的表情包大多是以与校园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为题材,比如上课时间、考试、学院专业、校园活动等等。在这些议程中人们往往会形成不约而同的看法和情感,在这种巨大的认同感聚集之下,情感共同体得以形成。
同时,在校园表情包在不断创作、共通、共享的互动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对同一事件产生认同,情感上的共鸣让集体中的个人再一次确认自己的身份,并且与身边秉持统一情感的同学们联系更加紧密。这种共同的情感体验中,可以让集体更为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分享与交换情感体验,使情感共同体更加牢固。
比如在期末考试周,学生都在准备考试。由于备考的紧张和焦虑,带有“重庆大学的绝不轻易认输”的表情包在同学之间广为流传,甚至还有同学将其改为了不同的专业版本。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学生在备考面对沉重学业时,产生了共同的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的共鸣下和周围的学生互通互动,形成了情感共同体。
(二)情感记忆的建构
记忆,是人脑对于经历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校园表情包的互动,不仅可以形成情感共同体,更可以在这一共同体的基礎上,建构专属于这一群体的情感记忆。柯林斯认为:“集体兴奋是短暂的,群体团结或情感状态能持续多久,取决于短期情感向长期情感的转换。群体符号能唤起何种群体团结是不同的,所以符号(情感记忆)的作用能够在未来情境中影响群体互动与个人的认同。[4]”
在校园表情包的互动过程中,人们通过互动加深了彼此之间联系的情感,并且这一活动不是短期的、暂时的。新的表情包不断地被创造,并且源源不断地传送给更多的人,这一情感互动的过程是长远且不断发展的。在不停的互动当中,这一情感集合成长为长期情感,成为凝结在情感共同体当中的记忆,每一个身处于该共同体中的个人都被这种记忆深深影响着,并且成为了“情感共同体之魂”,随着共同体的发展而发展,并且深刻影响一代又一代人。
四、结 语
高校校园是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地域,与学校相关的每一个同学,都因为地域、身份等条件连接在一起,在网络迅猛发展的现代,校园文化表情包带有网络时代易于传播、与校园文化贴近的特质,在校园文化的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校园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人们运用各种各样的与校园文化相关的表情包进行互动交流,强烈的地缘性使同处一个校园的同学凝聚在一起,相似的情感体验更是创设了心系校园的情感共同体。通过对校园文化表情包互动仪式的分析,期望校园文化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丰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谷学强.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网络表情包的情感动员——以“帝吧出征FB”为例[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8,71(5):29.
[2] 刘汉波.表情包文化:权力转换下的身体述情和身份建构[J].云南社会科学,2017(1):180-185+188.
[3] 田维钢,张仕成.群体传播时代的传播风险及其成因分析[J].当代传播,2017(5):20-23.
[4] (美)兰德尔·柯林斯著.苏国勋译.互动仪式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87+128+162.
[责任编辑:杨楚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907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