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明肃王与白衣寺塔的渊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瀚予

  【摘要】明朝时期,为了王朝的长治久安,明太祖朱元璋在东北至西北边境, 选择险要地形分封出了燕、辽、宁、谷、代、晋、庆、秦、肃九个藩国。明肃庄王朱楧是第一位明肃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个儿子。他迁兰后,致力于保护古迹、兴建庙观。当时明朝的统治阶级多信仰佛教、道教,他带头修建寺庙、道观。兰州市博物馆的原址为明代白衣寺,是当时典型的三教合一寺庙建筑。据寺内发现的石碑文字记载推算,它始建于明初,明万历、崇祯及清道光、咸丰年间又有多次重修,因院内大殿中绘有白衣大士像而得名。
  【关键词】兰州;明肃王;白衣寺塔
  一、 兰州地理特点
  甘肃兰州是黄土高原的西部,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且依山傍水的城市。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横贯兰州城而过,兰州的黄河由西固区南入市区至榆中县北出,共150.7公里,把兰州分为南、北两边。南面的皋兰山是兰州海拔最高的地方,海拔2159米;北面的白塔山海拔1720米。兰州在历史中是一个有古羌族、汉族、藏族、回族、鲜卑等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文环境。
  二、明肃王迁兰
  作为中国西北边境上的一个重要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从古至今兰州都是汉族与各个少数民族争夺的一个兵家必争之地。宋代以前,甘肃多次被吐蕃、西夏吞并,宋元祐初,也几乎被西夏分割,后经众臣力谏才未割让。到了明代,黄河以北常常受到前元朝残兵的侵扰。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为了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明太祖朱元璋在东北至西北的边境上, 选择险要地形分封出了燕、辽、宁、谷、代、晋、庆、秦、肃九个藩国。明肃庄王朱楧是第一位明肃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个儿子,明洪武十一年(1378),在第二次分藩时分甘州为肃王。洪武二十八年(1389),正式就藩甘州。建文元年(1399),迁居于当时的兰县(今兰州)。一直到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历时240余年。明肃王在兰州做过许多贡献,尤为主要的就是明肃王迁藩至兰县,兰州这个地方才由县改为州;不管是人口、经济还是文化、军事上的发展都是突飞猛进的,一下变成了在西北地区军事、政治、宗教、文化重要城镇。
  明肃王共传九世,加上后追封的三位共计十二位肃王;其中袭封八人,追封三人。肃王在位共218年,共虚位34年。肃王家族表如下:
  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封为肃王;洪武二十八年(1395),到甘州就藩;建文元年(1399),肅王府迁至兰县;永乐十七年(1419),薨。在位42年。
  初封为汾州王,成化二十三年(1487)袭封嘉靖十五年(1536)薨。在位50年。
  三、明肃王与白衣寺塔
  明肃王迁兰后,主要集中于保护古迹、兴建庙观。当时明朝的统治阶级多信仰佛教、道教,他们带头修建寺庙、道观,如庄严寺、普照寺、嘉福寺、白塔寺、白衣寺等多处寺庙,和白云观、金天观、玄妙观三座道观的新建重修,这些寺庙大部分都在兰州城区(城关区和七里河区内)。同时,频繁举办佛、道法事,这无疑巩固了宗教在明朝的地位。这段时期的佛、道、儒三教为主,再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和民间密教的融入,形成了明代独特的多宗教并存共处的局面。明初儒、释、道三教并立传播,以后又崇奉道教,道教在后来在这种大氛围下得到很大程度发展。历代肃王对当地的道教事业大力支持,他们大多还都有自己的道号,如肃庄王朱楧号“大华道人”,肃靖王朱真游号“光霁道人”,淳化王真泓号“元一道人”,末代肃王朱识鋐号“太华道人”,就连肃王世子朱晋炯,也都是道教虔诚的信徒,可见在明朝道教在兰州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兰州市博物馆的原址为明代白衣寺,是当时典型的三教合一寺庙建筑,据寺内发现的石碑文字记载推算,它始建于明初,相传乃王妃之功德,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明万历、崇祯及清道光、咸丰年间,又有多次重修。因院内大殿中绘有白衣大士像而得名。寺院由北向南,大门正对的是白衣寺大殿,殿后是白衣寺塔(又名多子塔),塔后是座二层小楼,一楼是观音阁,二楼是文昌宫。寺院东边由南到北依次为伽蓝祠、送子将军祠、三慈母宫。寺院西边由南到北依次为土地祠、旃檀神王殿、眼光豆疹殿。白衣寺因战争多次洗礼,大多的殿祠被毁,唯有白衣寺塔幸存至今。
  白衣寺塔为实心砖塔,高约30米。塔基成错牙式正方形,长、宽各约7米,高约2.8米,前后左右的青砖上均雕有“藏八宝”, “暗八仙”等图案。塔身分两部分,下部呈覆钵状,高约8米,突出的最大直径约6米。南面与塔基连结处开有一个佛龛。龛内原供有佛像三尊,现已无存。佛龛两侧嵌有一副砖雕对联“玉柱玲珑通帝座,金城保障永皇图”,横批为 “耸瞻震旦”。题款为“太华道人崇祯辛未夏之吉”,从题款来看这副砖雕对联很可能是末代明肃王朱识鋐所书手笔。据说朱识鋐尊崇道教,道号“太华道人”。塔身上部呈八角形锥体的楼阁式,高约18.5米,共做密檐12层,每层每面开有佛龛一个,内塑佛像一尊,共计96尊佛像;每层每角都悬挂有风铃,共计96个。塔刹用镀铜金属制作,形若宝瓶,高约1米。塔刹是崇祯年间封闭的,根据塔刹发现的文物簪铭文字,应该是八月十日,塔刹封顶,虔诚的信徒们异常兴奋,肃王和王妃们捐赠了不少金银首饰、珍珠玛瑙,以瓮函的形式放入塔刹。这座塔既有藏传佛教的庄严,又有汉化佛教的精致,还融合了道家文化的身影,是明朝三教合一的代表性建筑。
  【参考文献】
  【1】宋法仁.明肃王对兰州的贡献[J].甘肃社会科学,1993,(4).
  【2】贵婷婷.明肃王与兰州文化[J].档案,2017(2).
  【3】卢继旻.明朝兰州城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
  【4】王家安.明末兰州,一副对联钩沉的王朝旧事[N].甘肃日报,2015-9-22.
  【5】林建.明代肃王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9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