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晓红

  [摘要]在敦煌遗书中,除传世文学作品和讲唱文学作品,如变文、讲经文等外,最富于文学色彩的应用文当属愿文了。迄今为止,在敦煌文书研究中,关于敦煌愿文的相关研究还很薄弱。本文以1995年由黄征、吴伟编订的《敦煌愿文集》为研究范本,分析敦煌愿文研究的现状与成果,并从多方面对敦煌愿文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分析。
  关键词  敦煌遗书;敦煌愿文;《敦煌愿文集》
  1995年,由黄征、吴伟主编,岳麓出版社出版了《敦煌愿文集》一书。该书认为:“以祈愿禳灾为主要内容的文章都是愿文。” 从此,敦煌愿文就成了敦煌文书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但是,《敦煌愿文集》问世20多年来,关于敦煌愿文的研究其实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一、敦煌愿文研究现状与成果
  首先,从研究数量来看。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敦煌愿文研究”这个关键词后,看到只有53条线索。而输入“敦煌文书研究”这个关键词后,看到有近6000条线索,两相对比悬殊太大。可见,关于敦煌愿文的研究领域几乎还是一片处女地。
  再考察近20年的敦煌学博士、硕士毕业论文,有关敦煌愿文的硕士论文仅8篇,博士论文空白,如西北师范大学陈晓红的硕士论文《论敦煌佛教愿文类型及其文学性》、浙江大学李海玲的硕士论文《敦煌愿文别字异文材料所反映的语音问题》等。
  其次,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敦煌愿文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分述如下:
  第一,对敦煌愿文中呈现的佛学文化进行解读。我们发现,关于中古时期佛教在敦煌的流布内容研究最多,如中央民族大学周雪芹的硕士论文《从敦煌愿文看唐宋时期民众的佛教信仰》、西北师范大学陈晓红的硕士论文《论敦煌佛教愿文类型及其文学性》等。
  第二,对敦煌愿文中呈现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进行解读。远处边地的敦煌人,尽管最大限度地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但是始终居于正统地位的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在敦煌还是始终保持着优势地位。如兰州大学的买小英就有《敦煌愿文中的家庭伦理管窥》、《儒释伦理共同作用背景下的敦煌家庭关系研究——以8至10世纪为中心》等文章加以论述。同时,由于敦煌处在边境地区,战乱频仍,道家“长生久视”“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等思想与道家长生术等修炼方法在敦煌地区也盛行不衰,这些情况都使得道家与道教经典的写作范式深深地渗入了佛教发愿文中。
  第三,对敦煌愿文中呈现的中古时期敦煌的民俗进行解读。敦煌本地的风俗文化也在敦煌愿文中有突出的反映。“择吉日治病”就是重要的风俗之一。研究成果有赵玉平的《唐五代敦煌蚕神考——以敦煌文献S.5639蚕延愿文为中心》、姜柯易的《唐宋时期敦煌地区生产生活民俗中的神祇研究》等。
  第四,从古汉语语言学角度来研究愿文的成果还是较多的。如敏春芳的《敦煌愿文语词辨考札记》和《敦煌愿文中的名词加缀双音词》以及《<汉语大词典>漏收敦煌愿文词目补释(一)》等。
  二、关于愿文中体现的敦煌佛教信仰独特性的研究
  约从公元244年开始到1528年,信仰伊斯兰教的吐鲁番民族占据敦煌为止,流行在敦煌1000多年的佛教销声匿迹了。毫无疑问,敦煌愿文中体现的佛教信仰具有与内地不同的独特性。研究成果有中央民族大学的周雪芹的《从敦煌愿文看唐宋时期民众的佛教信仰》、上海师范大学的赵玉平的《唐五代宋初敦煌佛斋礼仪研究》等。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更加全面而深入的拓展研究。
  首先是吐蕃的文化对敦煌佛教愿文的影响。
  西域各民族和西南大族——吐蕃的文化对敦煌佛教愿文的影响轨迹随处可见。在《敦煌愿文集》中就有涉及吐蕃统治者赞普、节儿的篇目。研究成果有陕西师范大学王航的博士论文《敦煌密教鬼神信仰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朱利华的硕士论文《吐蕃攻占时期的敦煌文学研究》等。
  其次是佛教信仰孝道化的独特性。
  在中古时期的敦煌,佛教信仰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郝春文先生就曾指出古代敦煌地区的僧人在执行戒律时对印度原传戒律条文有很大的变通。佛教信仰孝道化是其重要的一个特征。研究成果有买小英的《敦煌愿文中的家庭伦理管窥》、李秀花的《论敦煌法会愿文的媚俗特征——兼与南朝法会愿文比较》等。
  三、关于敦煌愿文中94篇经卷题记愿文的研究
  《敦煌愿文集》共收录有94篇经卷题记愿文,学术界关于敦煌愿文中的“经卷题记愿文”的研究目前还是空白。这些愿文的结构大致是由题记时间、题记者、题记缘由、题记题材、祈愿内容等五部分组成。这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笔者认为,对敦煌愿文中“经卷题记愿文”的考述,可以明确三点方向。
  首先是通过对“经卷题记愿文”的研究,为更好地考证唐宋时期敦煌的佛教历史、和社会生活史,尤其是佛教对敦煌人们现实生活的重要影响提供有益的资料。
  其次是通过对“经卷题记愿文”的研究,探究唐宋时期敦煌民众的佛教信仰以及各阶层人士对佛教信仰的不同。
  最后是通过对“经卷题记愿文”的研究,考证唐宋时期敦煌与内地流行的佛教典籍的异同。
  四、关于敦煌愿文中“泛祭”风俗的研究
  “泛祭”之风在中古时期的敦煌蔚为大观,如S .1477《祭驴文》、S5637《祭牛文》《祭马文》等 。通过祭文窥见当时祭祀之俗、民俗之风、社会信仰之风意义不小。研究成果有钱光胜发表在内蒙古社会科学上的《敦煌愿文中的地狱神考述》等。
  五、关于敦煌愿文中独立篇目的研究
  在《敦煌愿文集》收录的近600余篇愿文中,有不少篇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里仅举证两篇还是研究空白的愿文。
  S.4318《屍陀林发愿文》。 这是一篇660字的愿文。发愿者是一个可以和耶稣一样为了众生舍去生命与肉体的真正宗教徒。他说:“今生既尽,复以此分段之身、皮肉筋骨、头目髓脑及手足,施与一切饥饿众生,以偿宿债。”
  S.522《消灭交念往生发愿文》是一篇2100多字的愿文,内容與当代净空法师的那副著名对联“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在内容上竟然不谋而合。研究成果有西北民族大学的才让《敦煌藏文本<金光明祈愿文>研究》、赵玉平的《唐五代敦煌蚕神考——以敦煌文献S.5639<蚕延愿文>为中心》等。
  六、关于敦煌愿文中体现的中古时期敦煌女性观的研究
  中古时期的敦煌人口估计约为1万,学校之设无处不在。平均每400人就有一所学校。但是今天在这些学校中我们几乎找不到女性的身影。在敦煌愿文有很多篇的《难月文》,也有不少以身份的妇女为主人公的愿文,还有表现女性僧侣的愿文。因此,笔者认为关于愿文中体现的中古时期敦煌女性观的研究至少可从四个方向切入:首先是女性的生育问题,其次是女性的教育问题,再次是女性的地位问题,最后是女性僧侣问题。研究成果有龚泽军的《古代僧尼遗产处理的文献分析——以敦煌愿文为例 》等。
  诚然,这里只是笔者一些不成熟的思索。坚冰已经破开,航道即将开通,对敦煌愿文的重视与研究应该成为研究者庄严而繁重的使命。
  【参考文献】
  [1]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 [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敦煌学论集 [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
  [3]刘进宝.敦煌学述论 [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1991.
  [4]颜廷亮主编.敦煌文学概论 [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191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