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现今高校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针对这样的问题,应当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途径,从而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关键词:社会责任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6-0146-02
  一、当前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综述
  1.社会责任意识欠缺
  大学校园严进宽出,使得很多高中生一踏入大学校门,仿佛进入了游乐场,深陷“娱乐”不可自拔,失去了奋斗的目标。这样的情境下,大学生很难将自身与社会、与祖国未来相联系,意识不到将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从而导致学生信念缺失,放任自流,丧失责任意识。
  2.集体意识浅薄
  “90后”“0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独享父母所给予的全部资源,因而普遍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很少有大局观念,而是设法保护自身利益,有时甚至不惜牺牲集体利益。没有集体责任感,只关注自己的得失。
  3.无视家庭责任与义务
  家的观念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家庭不只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承担责任的地方。而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家庭责任意识,只知道一味索取,而不懂得感激,总觉得父母所作所为均是理所应当,而不去感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这一代人,无视自己在家中的责任。
  二、大学生缺乏责任意识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不彻底不及时
  在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的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纲却还停留在“古老”的阶段,这使思想政治教育课很难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方式还停留在照本宣科上,根本没有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不了解,对时代变化不了解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为了教育而教育,而非为了解决思想问题而教育。
  2.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彻底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孩子的行为和思想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家庭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父母的收入完全能够支撑家庭的开支,无须孩子再做其他事,独生子女的现实,增加了父母对孩子的宠溺的程度,致使本来应该由孩子承担的责任,父母代其承担,使孩子慢慢丧失了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
  3.社会对于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本和媒体,手机、电脑上的互联网的资讯,铺天盖地袭来,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还停留在对事物正确与否的简单判断上,尤其教育案例大多是陈旧的事例,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很难想象,更难理解。简单的说教,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更难从思想上教育学生。
  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路径探究
  1.深入调研,了解学生实际
  在展开教育之前,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极为必要的。因而,高校应当建立学生调查档案,根据学生平时日常活动和前期觀察,建立相应的统计资料,以统计数据为支撑,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有的放矢,真正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适合学生。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其他文化课程,以成绩来评判好坏。应记录每一个学生主体课上、课下的表现,也可定期组织学生针对某些事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发现学生的问题。还可安排学生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谈谈体会和认识,根据学生的体会和认识,了解学生当前阶段存在的认识偏颇,作为教育素材丰富到素材库,为后续更多学生的教育工作服务。
  2.引入家庭教育行为指导分析
  针对学生的家庭环境进行分析。可将学生与父母的日常生活行为案例带入课堂,用思政教育的观点对其做出客观评价。同时也要由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作为双向评价机制,分析特殊案例中学生责任意识或行为不当的表现机理、归因、以及改善的路径。只有学生从第三视角审视自身的家庭责任行为,才能客观地对自身责任行为产生终极评价,而后对父母溺爱产生更为清晰的认知。在大学生认识到自身家庭责任行为存在误区或偏差后,可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亲子公益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与。这样的社会公益性活动,对于完善健全的家庭关系具有指导作用,可支持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家庭责任的表现形式,并最终从家庭责任演化为社会责任,形成更为健全的家庭与社会责任的承担意识。
  3.重视理论引导和实践启发
  当前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还只是一门室内课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而现实生活中,又没有办法应用。学生即便认同书本上的观点,在缺乏实践参与的情况下,很难将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思想融合,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投身于社会实践当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差别,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修正自己所学的理论,从而达到“知行合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应当充分重视自身的言行,应提醒自己牢记既是课程的讲授人,更是学生的效仿对象。高校教师从自身做起,积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树立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长者形象,学生也会在其言行中有所启发,这样的教育效果要比照本宣科更有效,能够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动力,充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四、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首先要摸清学生实际情况,做到教育有的放矢,其次要在家庭和学校的联动上做功课,强化教育效果。最重要的还是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理论的内涵,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责任意识的培养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1):103-104+109.
  [2]赵凤欣.基于四种基本意识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2(4):52 - 57.
  [3]文天天,肖祖康.自媒体视域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8(19):184 - 185.
  [4]李梁成.艺术类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8(17):73-78.
  [5]梁亚庆. 市场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7.
  [6]赵娜,杜磊.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216-217.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215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