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庄子文

  摘 要:伴随着高校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高校组织和开展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高校志愿活动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里不同团体组织也形成“比、赶、超”的竞争服务氛围。在百花齐放的同时,服务过程产生了内容趋同、供需失衡、缺乏连贯等问题。我们要积极调动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志愿;常态化
  1 高校需要有效关爱大学生志愿者
  高校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可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三点一线的生活总是很单纯,参与一些活动,可见到更丰富的世界,认识更多人。且志愿者在帮助别人时能得到成就感。此外,从现实层面看,不少学校申请奖学金、评奖都会看学生平时的志愿活动情况。对大学生志愿者而言,物质方面的关怀仅是一个层面。来自政府和高校的物质关怀固然重要,但其更加需要精神方面的关怀。大学生志愿服务中之所以存在很多乱象与问题,与高校未能向大学生志愿者群体提供有效关怀有关。很多高校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总让学生做一些重复性、机械的工作,削减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大学生志愿者来说,情感关怀更要始终贯穿始终。高校志愿活动的组织人员应时常与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进行沟通、对话,消弭隔阂。要让大学生志愿服务者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受到来自高校的关心与关怀,而不是“被志愿”“被劳动”。高校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进行简单团建工作,让他们意识到他们是一个团体,自己的志愿工作有着特殊社会意义。高校应多关怀大学生志愿者的情感方面。
  2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成就大业,首在立人。引导高校学生关注社会现状,尤其是弱势群体生存状态。高校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是学生体察社会、关注民生的重要方式。只有实现志愿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长期以来,大学生一直存在社会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推动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全员化和常态化,有利改变公众对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印象。高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对社会和大学生来说是双方面的共赢。对高校来说,分担了日常常规工作活动,促进高校学生理解学校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心性在志愿活动中可得到有效提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校可尝试与地方政府、社会开展合作活动,开展一些高校学生喜闻乐见的志愿活动,让高校学生爱上志愿活动,实现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共赢。
  高校志愿者志愿服务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原因是方方面面的。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这个问题。当下,高校志愿者志愿服务中的问题,跟高校、学生素质、志愿活动性质等方面都密切相关。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如实践方案存在设计缺陷、激励措施欠缺等。
  3 如何解决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鉴于此,教育部门、高校和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应该通力合作,制訂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增加岗前培训投入,以缓解学生参与主动性不足和能力不够的现状,将社会志愿服务向着常态化方向推进。此外,为帮助学生匹配到对口社会志愿服务岗位,还应强化信息发布的力度和广度。高校学生全员常态化参与社会志愿服务虽好,但仍需逐步探索,可先行在某些专业进行试点。有的专业与常见社会志愿服务较为贴合,如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可进社区,考古学专业的学生可去博物馆担任解说员,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为贫困地区学生授课……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逐步扩大学生参与力度和范围,汲取经验,复制成功案例,更为稳妥。
  参考文献
  [1]李俊茹;张益民.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9(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536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