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乡村景观生态资源升级保护与开发调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对衡阳市周边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衡阳是乡村景观生态资源升级保护与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包括景观规划设计不够合理、环境破坏问题突出、农业集约化导致水土污染等方面。
   关键词:景观生态资源;保护;开发
   乡村景观生态资源,包括发生在村落中的天象气候、地形地貌、人文活动等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现象,如山水云雾、动植物、田地、菜地、果园、建筑、道路、桥梁、风土人情等表现形态,是乡村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在乡村地区的综合反映。乡村景观生态资源升级保护与合理开发包括山水景观生态资源、聚落景观生态资源、建筑景观生态资源、庭院景观生态资源、文化景观生态资源、情境景观生态资源等六大基本体系。通过走访衡阳市周边农村,发现乡村景观生态资源升级保护与开发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不够合理,生态景观建设特色不足
   在现有的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中,还存在生态景观建设设计不够合理,过度抄袭和模仿城市化景观的建设,存在高、大、上的现象。很多的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受到小城镇化建设的规划影响,直接进行了城市化的改造,不能够将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与城市的规划区别开来,使得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附庸品,没有遵循美丽乡村视野下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乡村地区固有的生态文明建设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乡村生态景观特色建设不足,生态景观同质化现象还比较严重。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对于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过于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忽视当地的特色自然、人文景观元素,只是简单的学习和复制,没有深入挖掘符合当地生态文化特征的新内容,造成了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特色缺失。
   二、生态景观建设破坏环境问题突出,人居环境恶化,景观风貌受损
   在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将乡村生态景观建设偏重于乡村旅游景点的开发,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在乡村生态景观建设上,环境保护的评估落实不到位,建设的整个环节存在很多违法违规现象,但因为当地政府部门追求经济发展目标驱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处理违法违规不到位,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破坏环境问题相对突出。最为明显的就是近几年兴起的各类古镇建设、玻璃栈道建设等,极大的浪费当地的资源,有的甚至形成当地生态系统无法逆转的破坏。
   在我国乡村发展过程中,由于农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土地调整和整治以及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滞后,致使鄉村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诸如乡村居民点废弃、生态功能退化、环境污染、乡土景观风貌受损、人居环境质量降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先后开展了新乡村建设村容整治、乡村土地整治、农业基础建设、面源污染控制、退耕还林等工程,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这些政策和行动计划对中国乡村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城乡一体化、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在新乡村建设和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再加上管理和建设人员业务水平有限,盲目大拆大建,乡村建设城市化,致使新乡村建设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导致地域景观风貌严重受损,出现“景观污染”和“千村一面”的现象。
   三、乡村景观生态资源破坏严重,农业集约化和工业化导致水土污染
   我国乡村一直存在粗放式的农垦、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建筑、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等行为遗症,很多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功能遭到严重损害。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7. 08%。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7. 18%;风蚀19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9. 9%。
   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成为我国过去的主要发展方向。一方面,工业和城市污染正向农业乡村转移排放;另一方面,由于农业集约化发展导致的面源污染相当惊人,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曾经的“田园净土”正经历着各类污染的侵害。同时,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长期滞后,日益增多的乡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这些问题都给乡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带来了更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排放负荷大,全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为2294.6万t,氨氮排放总量为238.5万t,远超环境容量。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中,仍有近1/10(2%~9%)丧失水体使用功能(劣于V类),6%~24%的重点湖泊(水库)呈富营养状态;不少流经城镇的河流沟渠黑臭,饮用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全国4778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较差的监测点比例为9%~43%,极差的为7%~15%。全国九个重要海湾中,六个水质为差或极差。
   四、生物多样性下降,呈现“寂静的春天”
   乡村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驱动因素包括:①由于土地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农区周围的自然生境减少;②集约农业的规模化导致农区半自然生境如林地、坑塘湿地等“岛屿”和沟渠路林等线状景观要素减少,出现过度硬化、农田林网结构和树种单一化等问题,导致田园景观均质化;③种植和养殖生态系统单一化,普遍推广高产品种导致传统品种和遗产资源消失;④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农田、水体污染等造成农田生态系统中资源型生物和益虫(如蜜蜂类、寄生蜂类等)、益鸟减少;⑤对土地进行过分的改造,轻视生态系统循环、共生,致使大量需生态化的沟渠路被过度硬化,多样化的小树林被砍掉,水塘被填埋,溪流被拉直,导致孕育我们地域文化的生物、生态和生活的乡土风貌严重受损。研究表明,农田生物多样性下降已普遍存在,大约一半的植物,1/3的昆虫和4/5的鸟类正在经历数量的下降。在英国被列为最高保护关注对象的36种鸟类物种中有12种依赖农业景观的鸟类数量下降了约50%;由传粉蝴蝶、蜜峰、食谷鸟、啮齿动物、植物、动物寄生虫等构成相互作用的网络大大简化,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下降,病虫害暴发的可能性增加。在德国,大约有25%的濒危物种存在于占国土面积2%的自然保护区内,而剩余的75%濒危物种的生存取决于占50%的农业区和占30%的林业区。目前,我国存在重视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保护、轻视农业景观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象。    研究表明,在农业集约化地区,半自然生境仅占3%~5%,却含有70%的乡土植物,为了“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在将其转化为耕地的过程中,导致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降低。而单一防护林和农田造林将导致农田恶性杂草增加,高营养和自然价值的野草野花减少,会加速外来物种的迁移扩散。在南方农业集约化地区,水田黄鳝、泥鳅、青蛙、鸟类、蛇、土壤蚯蚓、蜘蛛、步甲、蝴蝶和蜜蜂等有益生物大量减少,导致天敌和害虫数量变化极度不平衡。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地种植水稻的地方品种高达46000多种,到2006年全国种植的水稻品种有1000多个,且基本为育成品种和杂交稻品种;50年代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达10000多个,到目前生产上基本不用地方品种了。农作物野生近缘中的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中国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现已消失或大面积萎缩。
   五、景观生态资源存在多头管理和分头规划问题,生态景观建设文化传承理念有待加强
   目前在乡村的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更多依据的土地管理办法和城乡规划管理条例,针对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还没有相关的和相对应的管理机制出台。目前,由于体制条块分割,乡村建设存在多头管理现象,旅游经济背景下的乡村就处于旅游局、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住建局三权分立的状态,这种多头管理的格局同时带来分头规划的现象,旅游规划、村庄规划、产业规划分头实施,使乡村生态景观建设无法做到依法依规管理,不能实施整体有效的规划,也直接导致了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规划的随意性。在部分地区过分注重短期利益,短期的盲目建设、盲目上马现象比较突出,破坏性的建设也时有发生,缺乏统一管理和监督管理机制缺失问题,必须尽快加以解决,随意建设开发的现象必须加以遏制。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重点是生态文化的传承。在乡村生态景观建设过程中,文化传承理念还有待加强。在一些乡村地区,过分的强调了生态景观建设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景观建设的生态文化传承。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乡村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失的问题,作为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主体,由于生态景观建设理念的薄弱,使我国乡村地区很多非物资的生态文化面临失传的局面,大力宣传生态文化建设,高度认识生态文化的传承,也是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尚兵兵.临安市乡村生态景观调查分析及评价方法研究[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5):44-51.
   [2]王伟.乡村生态景观的构建与评价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9):35-40.
   [3]范洲衡.生态文化视角下的农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9):3-5.
   [4]姚亦锋.以生态景观构建乡村审美空间[J].生态学报,2014(23):15-20.
   [5]左小强.美丽乡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生态景观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18(6):29-31.
   作者簡介:
   邓华(1980-),硕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
   黄海英(1979-),讲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
   2018年度衡阳市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美丽乡村视阈下衡阳市乡村生态景观资源升级保护与开发研究》(编号:2018D076)研究成果之一。”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新农村宜居环境设计科技创新服务团队”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086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