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乡村冰雪资源开发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通过回顾中国冰雪资源利用与发展史,分析冰雪资源发展路径的演变,为新时代乡村冰雪资源开发找准发展方向与目标。经验表明,新时代乡村冰雪开发要将旅游和冰雪产业协同发展。在完善冰雪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延伸产业链、推进农村副产品的优化。政府要为乡村冰雪资源开发提供必要的支持,并推动市场化开发。需对农民加强培训,提高其冰雪開发和服务能力,融入冰雪开发产业,共享开发成果,真正实现增收。
  关键词:冰雪资源;资源开发;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7-0175-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7.04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rough reviewing the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ce and snow resources in China, the evolu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ice and snow resources is analyzed to fi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go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ce and snow in the new era. Experience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ce and snow in the new era should develop tourism and ice and snow industry in coordination, improve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extend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of rural by-products.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necessary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ice and snow resources and promote market-oriented developmen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farmers, improve their ice and snow development and service capabilities, integrate into the ice and snow development industry, share the development results, and truly increase income.
  Key words: snow and ice resources; resource developm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步骤进行了具体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的发展必然要有兴旺发达的产业支撑,只有在乡村实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形成居于市场竞争力又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才能有活力,经济才能大发展;要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科学合理利用自然山水资源[1]。
  中国乡村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冰雪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乡村冰雪资源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乡村冰雪资源丰富的地区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尤其是资金、人才、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和开发模式的不成熟,导致冰雪资源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价值,不利于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开发冰雪资源,实现乡村振兴,要将冰雪资源开发与乡村振兴战略能动地协调起来,用冰雪经济带动农村新的经济增长并不断发展,发挥乡村冰雪资源优势,讲好“乡村故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前景目标,以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为基本动力,以冰雪资源带动乡村振兴为实施手段,大力进行社会主义农村开发与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实现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城乡繁荣。
  1  中国冰雪资源开发的演变
  目前,对冰雪资源开发的分析注重地区和政策分析,以横向研究为主,相对缺少纵向的发展历程研究,梳理冰雪资源开发方式的转变,结合城市冰雪资源开发的历史,探讨乡村冰雪资源开发的路径。
  1.1  改革开放前冰雪资源对农业影响的初步认识
  在环境作用中,冰雪环境以其周期性、典型性、复杂性被世人所共知。由于冰雪环境的时间长短、强弱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冰雪资源以其独特性、不稳定性,在相当长的时间段内不仅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与利用,相反被人们所抗拒、排斥。回顾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里,中国地理多样性的特点及水文、气象资料的空白,为了掌握中国气候变化的第一手资料,中国科研工作者组织考察队考察了中国山脉的冰雪资源分布情况。在此过程中,多以考察高山冰雪、冰川地层和研究高寒气候为主。通过调查与科考,基本掌握中国冰雪资源的基本分布情况及样貌状态。1959年,中国科学院曾专门派出冰雪研究队,远赴新疆天山考察冰雪资源。囿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较弱,人们对冰雪和低温造成的自然灾害的态度是畏惧的,对气象条件下形成的冰雪衍生物的了解尚处于科普阶段,对利用冰雪资源更没有系统地认识与规划。   在极寒气候中,人类的存在不仅要突破生存的极限,还要努力适应自然、突破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当时人们发现,虽然农业生产需要防冻抗冻,但是干旱地区也可以利用高山冰雪为农业生产灌溉服务。1959年有学者探讨祁连山人工加速冰雪消融的试验,以及东北寒温带地区融化冰雪延长农业耕作时间的研究。但在试图利用冰雪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区域气候及生态的变化,是否会造成可用地上水资源的失衡,还有待进一步科学认证和考量。至少在当时中国自然地理的境况下,还未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自然融化问题。在以“粮食为纲”的思想指导下,冰雪问题作为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的矛盾之一,是需要彻底战胜的自然对象。自然条件的恶劣,让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比生活在温暖平原的人们,更以响应国家发展农业生产的号召为荣。条件越差,越能发挥人的力量。了解未知的冰雪世界,也是对自然向人类挑衅的乐观积极应对。
  随着中国农业生产的恢复,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显著发展,以中国科学家为先导,以农业生产一线工作者为骨干,积极着手探索寻求利用冰雪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利于农业生产的新科技与新方法,重新审视并思考冰雪天气带来的效应。利用广大严寒地区常年不化的积雪,实现农作物的稳产、增产,是当时科学家关注的新热点问题。例如,解决新疆北部地区农田春旱的问题,可以采取积雪保墒法。在地下水位較深或地表巡流微弱的地区,利用堆雪、压雪的方法,融化雪水增加河川巡流。作为农业大国,中国解决人口吃饭问题尤为重要,在寒冷地区显得更紧迫。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对冰雪观念的转变,突出地表现为对冰雪观赏价值的利用。在冰雪观赏艺术方面,配合政治宣传的冰雕艺术兴起。除了农村农业中利用冰雪、预防冰雪灾害的需要,城市居民对冰雪的态度也是复杂的。一方面,冰雪带来的食物短缺、气候寒冷、出行不便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另一方面,冰雪也为人们在没有电视、电脑等现代娱乐设备的情况下,带来了欢乐与美的感官享受。从1963年至1966年连续四年时间里,哈尔滨在每年的元旦期间都举办冰灯游园会,这个阶段正是冰雪园林创立和兴起的时期。
  尽管出现了冰雪观赏项目,但总体而言人定胜天口号下的冰雪观,是同制约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自然做抗争而形成的,是特殊历史环境下配合政治宣传、政治动员、政治意识的产物。而在广大农村,得益于探索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之路,对冰雪的抗争既蕴含单纯朴素的生活信念,又有斗争的乐观情怀。
  1.2  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冰雪资源的再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冰雪环境中的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重新激发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精神。但此时的中国,有了更雄浑的气魄、更大胆的步伐。以黑河农民群众为例,他们不仅考虑如何战胜严寒,而且考虑如何利用严寒。地处黑龙江北部的黑河地区,曾尝试用冰作围堰,用冰做冰坝,在整治河道、拦截春洪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冬季生存条件恶劣的东北地区,冰雪环境再恶劣、再艰苦,也要在天寒地冻的冰雪中不断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在冰雪中锻炼强健的体魄,在冰雪中表达美好新生活的幸福与乐观向上的心态。解放思想浪潮下,冰雪资源开发在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中有了渐进式的转变——更突出人的价值和存在感,尊重人的生命个体,在大自然中的力量展示。
  随之而来,中国的冰雪运动和冰雪教育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0年开始“冰雪消息动态”在杂志中出现。1979年专门创刊了《冰雪运动》杂志,成为了介绍外国先进冰雪运动经验的平台。该杂志详细介绍了前苏联冰雪运动及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情况,还有历届冬奥会的概况。在改革开放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了解前苏联冰雪运动发展情况,学习冰雪运动强国的经验,能使国人较快地从落后的冰雪运动上奋起直追。面对冰雪运动开展时间短、起点低、基础薄弱的客观事实,开始探讨提高冰雪运动员素质及训练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推动冰雪运动前进。终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国际上小有名气的中国冰雪运动在沉睡了将近20年后,在日本札幌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中国冰雪运动员重新在世界冰雪运动中崭露头角,再度引起世界对中国的关注。
  冰雪运动的兴起,提高冰上项目水平,急需大力培养冰雪运动的后备力量。例如,1985年《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纲要》曾指出:开展冬季冰雪多样化活动是黑龙江省体育教改的突破口。随着对冰雪教育的投入,由黑龙江体育教师们自主编写的冰雪游戏、速滑练习和雪上练习已编入了黑龙江省中小学体育课本,众多优秀冰雪课已摄成优秀录像课。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北方运动员在世界冰上运动中的成绩再上新台阶。被称为冰上芭蕾的花样滑冰、高山技巧滑雪、速度滑冰等一系列项目都曾获得过世界冠军,中国冰上项目跻身世界前列。
  20世纪80年代的冰雪资源利用更加丰富多彩,冰雪开始在园林中被充分利用。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形成了固定的展览时间和地点,渐渐吸引了国内外游人。在展开中国北方地区特色冰雪活动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冰雪艺术形式、介绍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札幌及加拿大魁北克冰雪节的概况,成为国人打开视野,接收冰雪开发路径新讯息的渠道。由此反映出人们对冰雪环境积极主动的认识是试图走出社会经济条件制约所带来的良性结果,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改革开放带来社会经济条件与时代的变化,对冰雪资源的再认识程度进一步优化。
  解放思想浪潮下的冰雪观,既开拓了对冰雪的利用,又丰富了对冰雪资源的认知。冰雪,再不单纯是农业生产的敌人,成为国人强身健体的依托与社会主义新生活下传递乐观生活态度的媒介,把中国推向世界。中国北方冰雪之城,纷纷与美国、荷兰、法国等国旅游公司开展冰雪旅游合作,中国向全世界旅游爱好者敞开大门。冰雪资源的渐进开发,使得北方地区的旅游淡季变成了旅游旺季。虽然在经济开发力度与水平上还亟待提升,还没有形成整体的冰雪资源开发概念,亦没有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但低温极寒中已然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活力,形成了经济向好的大趋势。   1.3  生态文明观指导下的冰雪资源开发回顾
  进入经济迅速腾飞的20世纪90年代,对冰雪资源的开发也进入到了全方位布局、重点开发的新时期。崭新发展观概念下的冰雪资源开发有了跨越式的迈进。首先,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划了中国旅游年系列项目,在中东部城市率先开展冰雪资源开发。利用冰雪资源,针对中国特色开发了多种多样的崭新艺术形式与文化品牌。如哈尔滨冰灯艺术节、哈尔滨冰雪电影艺术节、冰雪艺术节、雪乡、冰雪风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逐渐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力。黑龙江哈尔滨的冰雕艺术展、冰雪大世界主题乐园、松花江畔的冰灯滑雪、吉林的雾淞渐渐被世人熟知。东北三省冬季的茫茫雪原,滑冰、滑雪、堆雪人、雪地骑马等活动使人乐在其中。其次,依托冰雪资源,一大批乡村旅游小镇也相继兴起。黑龙江的雪乡、亚布力、黑河的北极村、吉林长白山地区都以冰雪特色而闻名。冰雪资源与文化概念的有机结合,说明冰雪资源的开发利用找到了新的突破点,以冰雪文化建设的弘扬为契机带来经济与生态文化的共同繁荣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双效进步的同时,也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世界。
  同20世纪80年代的冰雪活动进体育课堂相比,20世纪90年代的冰雪活动更大幅度、更大范围地进入了城市寻常百姓家。普惠大众的冰雪活动消费日渐低廉,让更多的民众体验到了冰雪项目的乐趣。冰雪活動的普及,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在各地财政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在公共广场等地区建立了大型公益露天免费冰场,免费提供冰刀和上冰机会。北京等一线城市公益滑雪场以及私营滑雪场亲民的价格,使人们对冰雪运动加深了解和体会。
  如果深入挖掘冰雪资源的内涵,会发现其用途之广泛、涉及领域之宽,令人感叹。冰雪资源可以涉及运动、教育、园林、旅游、电影传媒、美术等诸多领域,其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也十分客观。随着中国对冰雪资源的认知度提高,开发冰雪资源的相关规划日趋完善和科学,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愿景并不难实现。各地靠冰雪经济拉动地区收入增长和人民增收,已经成了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2017年冰雪季,中国冰雪旅游市场游客规模达到1.7亿人次,收入约2 700亿元;预计2021—2022年冰雪季,游客规模将达到3.4亿人次,收入6 700亿元,冰雪旅游带动旅游及相关产业的产值2.88万亿元。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有条不紊地准备,冰雪概念逐渐升温,冰雪运动与旅游受到全国各地民众的喜爱。尽管冰雪资源受制于气候影响,形成了北方冰雪资源丰富、南方相对较少的事实,但是人们对冰雪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已出现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客观努力。北方地区的室内冰灯,南方地区的室内滑冰场、滑雪场皆可常年对外开放,获取可观的营业收入。冰雪产品近年呈现井喷式发展,使得冰雪经济升温,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名片。
  纵观中国冰雪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过程,历经了冰雪资源的直接实用性开发、文化开发、多元文化格局开发的过程;也横跨了渔猎生存阶段、农工利用阶段、文化消费阶段的发展过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创造性地开发并发展了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饮食、冰雪艺术等众多门类。对这些门类与项目历史演变、发展历程的考察研究,能够推动冰雪资源进一步开发的同时,继续推动中国的冰雪文化发展。
  中国的冰雪资源同其他资源一样,经历了资源粗放型向集约型、征服抗争向全面利用的转变。资源的集约是在充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使用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资源粗放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弊病,但珍惜资源也不代表忽视资源、搁置资源。资源的积极开发,能为经济发展带来持续永恒的动力。除了不可再生资源,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当今需要积极探索的内容。冰雪资源,作为可再生资源,其地域性、季节性、可塑性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开发,能够带来较大经济价值。以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开发冰雪资源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会带来经济发展持久长效的动力。
  与城市相比,乡村冰雪资源开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对地区经济贡献增长较大,乡村冰雪资源开发有了质的提升。首先,从区位优势看,近些年随着城乡旅游经济的带动,乡村交通便捷度大大提高。因此,冬季冰雪资源旅游开发项目逐渐摆脱了行路难的问题。在交通区位优势的确立下,冰雪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成为必然。其次,服务行业升级与管理技术的提升,带来了南北方城乡冰雪资源的联动。四川省峨眉山的冰雪温泉节、湖北省神农架滑雪集群、湖南省大围山滑雪场、江西省庐山滑雪场等一批南方大山之中的冰雪资源项目为经济带来了热效应。南北方地区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的推动下,形成了广阔市场的发展格局。
  2  乡村振兴视阈下中国冰雪资源开发路径
  对中国冰雪资源的认知与开发先后经历的三个不同阶段,反映了中国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发展,冰雪资源开发日渐明确清晰、规划日趋科学合理。然而,由于冰雪资源开发季节性显著、运营维护成本较多、受制于空间环境等限制因素。再加上南北气候差异以及冬季运动项目投入大于夏季运动项目等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中国在冰雪资源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乡村冰雪资源开发的配套设施、产业品牌、固定客户群的培养还有待加强与完善[2]。因此,乡村冰雪资源不仅要从以往城市冰雪发展史中发掘宝贵经验,总结梳理资源开发的路径与有效渠道,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助力乡村冰雪经济新发展,同时还要学习借鉴世界上其他冰雪旅游品牌经验。
  当前中国冰雪资源开发迎来了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历史性机遇。根据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6 000亿元,到2025年将达到10 000亿元,使得中国的冰雪市场规模大大提升。因此,乡村冰雪经济亦可以2022年举办冬奥会为契机,加快乡村冰雪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乡村生态经济的巨大优势,带动冰雪经济发展形成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冰雪品牌。有效发挥各地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形成覆盖周边城市的冰雪运动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服务体系。具体而言,乡村冰雪资源开发可以有以下举措。   2.1  延伸生态旅游的范畴
  开发以冰雪气候旅游资源为主要载体的冰雪旅游。在旅游开发层面,积极探索新形式、新活动。注重向大城市的辐射效应,重点培育城乡互动、点面结合的良好旅游市场。在冰雪资源开发的类型中,旅游开发无疑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乡村冰雪旅游市场应针对目前短板,制定符合地域实际条件的旅游和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打破冰雪旅游景区小散乱局面。借鉴城市冰雪旅游经验,适当规划冰雪旅游精品路线。让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较少的冬天参与到冰雪旅游项目中,开展以家庭服务业为主体的冰雪旅游配套服务,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2  进一步完善乡村冰雪服务基础设施
  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相关文化产品。冰雪资源开发,不能仅仅停滞于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冰雪资源还包括以强身健体为主导的冰雪运动教育,以文化产业为基石的冰雪文化内涵自主品牌。与旅游产业相比,冰雪运动客户群体更稳定,对于冰雪项目基础设施、服务与管理的要求与期望值更高。因此,应加大对乡村冰雪服务基础设施的投入、系统科学地对乡村冰雪资源进行长期地规划和开发决策。配套的交通设施、高速稳定的通信设施、专业的指导团队等配套服务的完善,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乡村冰雪产业。在乡村冰雪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性,借助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智力资源,汇众智、聚众力,形成推进乡村旅游协调、规范、健康发展的强劲合力[3]。
  2.3  积极推进副产品供给的持续优化
  乡村冰雪资源开发的副产品与城市相比,更具优势。乡村农业、手工业、民俗文化等副产品与乡村冰雪生态旅游、乡村冰雪运动开发等业态相结合,推动农业第三产业内部深度融合。在乡村冰雪资源开发时发展副产品,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利用生产淡季,在不破坏村庄原有格局和整体风貌的情况下,以副产品为乡村冰雪开发的基本依托,打造繁荣乡村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对于乡村冰雪资源的开发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强化政府引导。最主要体现在将冰雪开发的途径与方法对农民进行培训。乡村冰雪资源的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政府的辅助下才能形成以市场为主导,进而发挥群众广泛参与的合力,实现最大限度地利用冰雪资源优势。培养乡村本地冰雪产业人才,加大对冰雪资源富集地区的农民进行冰雪资源开发的专业化培训,是实现农民自主脱贫、全面小康的关键环节。在市场检验中,深化当地农民对冰雪资源开发的认识,摸索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经验,有利于乡村冰雪产业的长效发展[4]。
  虽然乡村冰雪资源开发较晚,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依照目前中国城乡冰雪资源开发进程,以及对照发达国家的冰雪资源开发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的冰雪产业已经处于高速发展期并且将长期持续下去。依托目前冰雪产业整体发展的良好态势,乡村冰雪资源开发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通过充分了解乡村冰雪经济在助力农村经济稳中向好势头中的重要作用,整合优化现有冰雪资源,促进乡村旅游与冰雪产业发展提质升级。
  冰雪产业具有较强的外部产业关联性,乡村冰雪资源开发需要积极推进冰雪产业与文化、教育、体育等多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在高端冰雪体育项目开发中,包含上游的冰雪装备制造,下游的赛事、体验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在惠及大众的冰雪产业中,融合了旅游、文化、教育,以及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产业项目的融合。在乡村冰雪资源的开发上,可以借鉴城市冰雪资源发展建设规划的成熟经验,将冰雪产业与乡村发展与转型相结合,形成具有融合关联的冰雪品牌体系,打造品牌化的冰雪小镇。在利用好地缘特色的同时,助力中国冰雪产业形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可以预见,2022年冬奥会将激起中国民众对冰雪运动、冰雪旅游的热情。借此,中国乡村冰雪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将迈上崭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李  周.鄉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含义、实施策略和预期变化[J].求索,2018(2):44-50.
  [2] 崔佳琦,张凤彪,王  松.我国冰雪运动休闲小镇精准治理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2):91-95.
  [3] 刘培华.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6):130-134.
  [4] 苗雅杰.黑龙江省漠河冰雪旅游开发研究[J].度假旅游,2019(2):160-161,1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333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