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书籍艺术中的“无”设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常规的书籍设计过于专注“有”,而相对轻忽了“无”。本文通过梳理案例,提出书籍艺术“无”设计的理念,认为它是以“无”的退隐来彰显书的主题。进而从实事求是的逻辑、情动于中的情感、取精用宏的表现三个方面归纳了“无”设计的方法。“有”和“无”对立统一、不能分割、缺一不可,设计贵在“有”和“无”之间的诗意表达。
  关键词:书籍艺术;“无”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3-0145-02
  习见的书籍设计,往往专注于“有”——即具体可视的图像、文字、色彩等,而相对忽视了“无”——即“有”之外的概念、结构、空间、媒材、造型、留白、意象等,它造成书籍世界繁华靓丽的同时,往往也使得“有”因为过于突出而脱离书籍本身,导致争奇斗艳的信息到处轰炸,让人疲惫不堪。一味着眼于“有”,往往着力越多反而收效越弱。只有抛开“有”的逻辑,探究“无”设计,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书籍设计的艺术整体,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阅读。
  一、“无”设计的目的
  书籍艺术中的“无”设计,是创造性的经营,是有意的隐藏,它指向书籍的最终意义。
  荣获2016年度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最高荣誉“金字符”奖的《另一证据:蒙住双眼》是一本纪念1995年斯瑞布里尼卡大屠杀惨案的书。事件发生20年来,人们大都聚焦于未能保护“安全区”的荷兰营士兵,而忽略、遗忘了成千上万的受害者。该书没有呈现屠杀坑的累累骸骨,而是提取了Lazete 2屠杀坑中蒙住遇难者双眼的白色布条,将其贯穿于封面和内页之中。这白色的布条,比真实的屠杀场面描述的更加令人痛苦,更加震撼人心。该书还配有大屠杀发生地上野蛮生长的艾草图像,正是这美丽的艾草掩埋了骇人的罪恶,从而引起良知的拷问,当历史真相被肆意蔓延的不作为强行遮蔽时,我们的未来将会走向何处?
  是“无”受害者的缺席,引发了读者更深刻的历史反思。设计师通过提取符号,承载人的记忆,隐含人的情感,唤起人的思考。书籍艺术中的“无”设计,并不是直白地告知读者书籍的内容是什么,而是让读者自己去寻找、思考、想象、体味书的主旨。
  “无”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有意隐藏某些东西,创造一种新的方式,以彰显书籍内容。“无”与“有”相依相伴、相互规定、相互成全、缺一不可。“无”是一种存在,为了传达主题内容而选择隐没背后。
  二、“无”设计的方法
  (一)实事求是,超越形式主义设计逻辑
  “無”设计,是从实际的书籍内容出发探求设计法则,需要从设计起点摆脱既有简单美化的形式思维。它要求书籍设计与编辑乃至作者深度沟通、密切合作,站在全局角度考虑书籍的策划,深入文本内容以确定选题方向[1],多角度梳理材料,提出核心概念,分析阐释层次,选择叙述方式,构筑信息传达的框架,明确主线,平衡各环节,把握全书气场,组织设计语言,掌控设计技巧,赋以诗意的表达,调度整体节奏,传达文本气质。
  瑞士设计师乔纳斯·弗格利2006年设计的《WO- WO - WONIGE!》是一本社会学专业书籍,通过梳理1968年之后萌发的瑞士苏黎世市民政治运动,展现新兴市民阶层对城市住房政策的影响。这样的内容,专业性强,不易理解,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好”内容。具体到设计上,乔纳斯·弗格利采用“粗暴”的方式:在字体方面,全书260页都选择狂野的无衬线粗黑宽体,风格明晰、有力;在色彩方面,以黑白极色处理,书口的刷黑与书体的大面积留白形成强烈对比;在封面标题中,“WO”自下而上由小渐大,犹如一浪高过一浪的市民呼喊,让人感受到人群声浪穿透书籍向外传播:所有设计都与苏黎世政治运动的文本内容高度契合。该书看起来平常、朴素,实则是设计凸显了文本。抛开了既往的“有”模式,回归到书籍内容,从文本衍生创意,“无”设计的设计匠心独运。该书荣获2006年度的“世界最美的书”银奖、“瑞士最美的书”。
  总之,“无”设计是将设计隐藏于书的内容之中,设计与编辑携手,从实际内容出发,共同策划、整体构想[2]、系统执行。它追求文字、图像、媒材、印刷工艺等所产生的综合性视觉心理感受。离开整体气质的营造而去钻营局部、张扬设计,终将破坏书籍内容的传达。
  (二)情动于中,不为虚饰
  “无”设计,需要追随源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摈弃外表的虚伪、装饰、假象。它是情感与理念的自然流露,超逸于刻意地雕琢与修饰。
  荣获2015年度“中国最美的书”、2016年度“世界最美的书”唯一金奖的《订单——方圆故事》是一位普通书店老板的自传。书籍设计散发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封面采用价格低廉的书籍外包装纸形式,书名就像发货时随意贴上的订单,同时暗合古代线装书的贴签方式。书口切成动画式图像,激发读者自主探究。翻看每一页签名肖像的信件,真实又有点杂乱的文字,感受到实体书店的苦乐酸甜,感受到岁月的温情在缓缓流淌。书籍朴素宁静,没有华丽的设计,不做作,不炫技,却深深地走进读者心里。
  在这里,独特的书籍设计是设计师情感的外化,它贴切地传达了人的心声和文本的气质,它是情动于心而发之于书籍艺术形式,以书籍承载情意,传达内容,得体适宜,处处洋溢着纯然的诚意。
  (三)取精用宏,删繁就简
  “无”设计,是整体把握基础上的节制与约束,从源头梳理,凝练主旨,删除与主题无关的元素。就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言简意赅,根据主题内容选择材料、处理材料,以精当的设计表达宏丰的内容,不要堆砌文字、填满元素,造成书籍空间的拥塞,让人无所适从。动人春色不须多,以有限的事物激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力。当然,言简意赅不同于简单空洞,前者是意涵丰富的纯粹,后者是意义苍白的单薄。
  第二,适当留白。中国传统视觉艺术强调留白,注重计白当黑、知白守黑,追求艺术作品的整体气韵生动。书籍设计不仅仅是可视的图文外形,还要让人感知视觉的无形之处、空白之处,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想和回味。
  第三,素朴淡雅。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书籍设计以黑白灰色调的整体调控,传达沉静内敛的民族气质,契合道家“天然雕饰”的素简之美与儒家谦和含蓄的审美诉求,迥异于色彩斑斓的流行趣味。
  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200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最美的书特别制作奖”的《蚁呓》设计素白渺远,精微简练,节奏把控温馨适意,黑白灰处理疏朗清新,宛如一场精彩的戏剧,时而轻声细语,时而慷慨激昂,在翻阅中让视觉散步,让心神畅游,从而获得宝贵的人生感悟。
  “无”设计有其实用的功能目标,不同于艺术家天马行空的个人表达,需要凝练本质,精到克制,空纳万物,以少胜多,把书籍内容和阅读空间还给读者。
  三、 结 语
  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实证思维一统天下,理性、逻辑、推断不断强化“有”,而相对忽略了“无”。在书籍艺术领域,“无”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方式,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既指向当下,也意味着未来。它并不是否定设计,而是以“无”的退隐来彰显书的主题。“有”和“无”是书籍设计中对立统一的两面,二者不能分割,缺一不可。设计贵在“有”和“无”之间的诗意表达。
  书籍艺术中的“无”设计是摈弃表面的浮华、矫饰,以实事求是的逻辑、情动于中的情感、取精用宏的表现,叙述具有世界的、东方的、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意味的故事,让心灵诗意地栖息,让人平静地阅读,让读者身心俱足地沉浸在美好书香之中,从而获得整体启迪。
  参考文献:
  [1] 袁熙旸.非典型设计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 吕敬人.美书,留住阅读[J].装饰,2017(2):15-16.
  [责任编辑:艾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575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