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器制造现已渐渐取代手工制造。同时,西方文化严重冲击着传统文化,试图快速取代中华传统文化,使一些传统民俗文物在我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目前,我国逐步开始关注对传统文化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并颁布了一定的针对性政策,来贯彻相應的保护措施。作为一个专业化的广泛搜罗、保护、研习传统文化、民俗文物的主要部门、博物馆在保护、利用民俗文物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民俗文物的意义,并从博物馆的角度,探讨了有效保护、利用民俗文物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民俗文物;博物馆;保护和利用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但在民俗文化及历史发展上,各个民族、区域之间却有着很明显的不同。民俗文物中蕴含着民俗文化。通过民俗文物,人们能对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特定人类的民俗生活及发展历程等有所了解。相较于文字记载、民谣等,民俗文物拥有更强大的实质性,能带给人们更为明显直观的感受。所以,博物馆应加大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力度,以便更好地传承我们的民俗传统文化风情。
  1 民俗文物的意义
  一般民俗文物是指在一定年代,关联着民俗生活、工业生产的器物,往往牵涉诸多方面,如民间信仰、生产工艺、社会文化、竞技游艺、生活劳作等,带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与民间风俗习性,能充分体现当时当地人们的文化、生活生产面貌、时代制度等,还大致记录了真实历史民俗的变迁过程。其实民俗文物是综合民俗文化与历史的一种文物,相较于普通文物,这种文物能更好地展示特定历史下人们的真实状况。在现代工业及经济的增长中,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但是却丢失了大量的传统民俗文物,这逐步引起政府及全社会关注。所以,应大力保护、利用民俗文物,充分传承传统民俗历史文化风貌,以增进人们对民俗文化的了解,探索文化的根源所在,以充分利用民俗文化的巨大价值。民俗文物,除了能丰富人民群众追求的精神生活外,还能促进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上所占地位的提升,让全世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
  2 博物馆保护民俗文物的措施
  2.1 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
  在保护民俗文物方面,思维认知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当前随着文物保护法知识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普遍对重点文物的保护意识有所加强。而对一些需要保护的民俗文物保护意识有些淡薄。在保护传统文物时,很多博物馆工作人员仅仅保护稀有、精致的民俗文物。而对一些相对粗糙文物会出现错记、漏记现象,这就形成了一种保护和消亡一起存在的局面。所以,在保护现有文物时,管理人员需要认真统计民俗文物,大量征集民俗文物,统一集中诸多文物,以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详细登记、保护粗糙文物,以防恶性消亡问题出现。此外,在保护的过程中,博物馆还要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物,以全面保护民俗文物。
  2.2 优化整理文物
  在文物保护管理方面,博物馆的整理方式往往会直接影响保护民俗文物的管理水平。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应优化整理文物,并重点规范以下方面:首先,及时调查了解当下少数民族的具体文化,为整理民俗文物打好基础。其次,大力挖掘这些少数民族的迁徙、历史人文、风俗人情,并规范整理进度及其范围,以防遗漏文物;最后,大力引导教育社会民众,令他们自愿捐赠或者委托管理,以及时地充分保护民俗文化。
  2.3 建立保护文物的档案
  在博物馆中,保护文物的档案属于规范保护民俗文物的关键性依据。在保护传统文物时,常常出现不规范保护民俗文物的问题。不仅会粗糙记载文物的来源、意义、历史背景、用法,而较难令游客系统、全面地了解文物;而且在记录保护中,纸质档案属于重要形态,在进行记录、存储时,极易发生记录偏差、损坏等问题,而降低文物保护水平。在新世纪下,为了提高博物馆保护文物的水平,管理人员要在展出文物本体的过程中,详细配备意义、用途等信息,以便在图文并茂展示实物的过程中,增大民俗文物自身的观赏价值。此外,要想防止影响文物保护、损害档案记录,则在保护时还要创建电子档案,以便后续保护、利用。
  2.4 注意保护细节
  在保护民俗文物中,对博物馆具有专业化方面、系统化方面高要求。为了规范管理过程,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保护细节。针对民俗文物,严格控制微观环境。所以,保护人员要系统化地研究文物特性,再有针对性地控制温湿度、空气、灯光等,以规范保护文物环境;同时,针对眼前没有全面保护文物的局面,管理人员还要拓宽保护思维及其眼界,从既有文物的种类出发,征集关联的、配套的文物,以全面保护文物。此外,在保护中还要大力传承历史文物功能及其价值,以便参观人员可以准确了解民俗文物的真正文化内涵,以有效传承历史文化。
  3 博物馆利用民俗文物的措施
  3.1 认真研究民俗文物的属性
  在博物馆,研究基础属性属于利用民俗文物的基础之一。博物馆的保护、利用工作有着很高超的专业性,可以在研究征集文物的过程中,深入挖掘其他文物。总体上看,博物馆中的从业人员往往拥有第一手的文物素材资源,若研究资料上升至某数量及一定质量,则人们便能获得更有效、有用的文物研究信息,以增大研究成果的作用。此外,在研究文物属性时,调查征集、管理、研究方面的从业人员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以促进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3.2 大力开发民俗文物方面的社会价值
  鉴于展览的社会功能,作为观赏者可在展览观赏中体会民俗文化,并利用好文物来推行民俗文化方面的教育。总体上看,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国际竞争中文化竞争愈发重要。在社会上展示民俗文物时,能活跃博物馆的气氛。此外,在讲解民俗文物的实际价值、意义时,作为参观人员能大致知晓前人的智慧与文化,以快速增强民族文化的信心,进一步彰显社会功能。
  3.3 大力开发民俗文物方面的商品
  在博物馆,开发相似商品属于利用民俗文物的关键性形式。在国内的新经济环境中,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渐渐增强,很多的外国人士对国内的历史民俗及文化工艺有着很浓厚的兴趣爱好,并且自愿来国内参观、浏览山川及博物馆。就此,在展览文物的博物馆旁边,便可以创建老作坊又或民俗文物仿真制作坊,以提供给这些游客购买或者参观。这么一来,除了能拉动旅游区整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外,还能更深刻地影响对国内民俗文化的有效传播速度,以助推我国文化面向世界发展。
  3.4 彰显民俗文物强大的教育功能
  在国内通过博物馆来教育学生,属于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性途径。在利用民俗文物时,博物馆也应联系上本地中小学,和中小学一起开设专题展览,并在馆内专业人士的耐心讲解下,给学生灌输民俗历史及中华民族精神。这么一来,便能令博物馆最大化应用社会方面的公共属性。在整个教育中,增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并有效教育学生,令其拥有高昂的民族自豪感与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俗文物的传承中,博物馆属于重要地点之一。鉴于民俗文物的关键性历史意义及巨大价值,博物馆从业人员应力争激起人们在民俗文物方面的兴趣爱好,大力开发、利用、保护这些民俗文物,以展示给人们观赏,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坚信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必定会更好地弘扬、传承民俗文物的独特风采。
  参考文献
  [1]吴海涛.浅谈博物馆对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239-240.
  [2]肖桔,趙湘萍.博物馆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发扬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7(1):38.
  [3]李俊超.浅谈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7):25+27.
  [4]胡顺江.浅谈博物馆与民俗文物的保护和利用[J].北方文学(下旬),2017(8):192.
  [5]冯萧瑞,冯萧雪.鄂西土家族民俗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J].中外建筑,2019(1):68-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59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