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VR技术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文旅融合发展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VR技术应用于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技艺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有助于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创新途径。蜡染因其精美的纹样造型、标志性的色彩效果、深厚的文化内涵魅力等成为吸引消费的重要旅游资源,“旅游+文化”的融合是将其独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效结合,通过蜡染手工艺体验及旅游工艺品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文化空间,助推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
  关键词:VR;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旅游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作为少数民族的生命记忆,文旅相融较高程度地丰富其价值内涵。蜡染旅游资源通过旅游工艺品及手工艺体验等形式融入旅游发展中,不仅满足旅游者对特色文化的需求,还有助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1 蜡染
  蜡染,古称“蜡缬”,其与绞缬(扎染)、夹缬(印花)属于古代三大印染技术之一。蜡缬起源于秦汉,盛行于隋唐。《贵州通志》对蜡染的解释是:“用蜡绘画于布而染之,即去蜡,则花纹如绘。”蜡染布又称为“阑干斑布”或“傜斑布”,并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2 VR技术
  VR技术即虚拟现实技术,其沉浸性、交互性、多感知性的显著特点使计算机媒介与各种技术有机融合于虚拟现实世界中,目前在军事、娱乐、医疗、教育、电商、旅游、心理学等众多领域已可见其身影。“VR+蜡染+旅游可”为旅游者打造新式的身临其境的三维逼真漫游的旅游体验,并通过文化旅游产品增强其旅游的幸福感与获得感。[2]
  3 文旅融合视角下贵州蜡染旅游的价值
  3.1 蜡染历史价值传承
  在中国多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会有其独特、深远的文化魅力,且在历史的不断变迁中依然保留着各自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吸引力,体现着少数民族代代相传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如蝴蝶妈妈的故事、酒保杀龙的故事等。蜡染艺术产品的形式不局限在静态的博物馆文字图片资料展示等,而是以栩栩如生的文化产品使其历史得到较好的传承。
  3.2 凸显蜡染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蜡染通过旅游产品(如旗袍、衬衣、围巾、披肩、领带、手提包、背包)的展现形式将少数民族迁徙历史、生计方式、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等远古信息传递给民族文化旅游体验者,使其以文旅融合的形式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拓展其文化艺术魅力,延伸其文化内涵。[3]
  4 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旅游资源融合现状
  4.1 文旅活化型、保护型融合:陈列式蜡染博物馆
  蜡染博物馆作为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中必参观的景点,作为生产性保护基地,通过陈列室的展现,用活化与保护相結合的形式使蜡染文化得到保存与传承。目前贵州省的蜡染博物馆有贵州省博物馆、安顺蜡染博物馆等。除此之外,贵州省还建立了民族文化旅游村寨,使旅游者可直接了解蜡染文化。
  4.2 文旅体验型融合:蜡染手工作坊体验
  目前在贵州民族村寨景区如西江千户苗寨、丹寨万达小镇、亚木沟蜡染体验坊、安顺蜡染体验馆、安顺屯堡景区东方蜡染体验馆等地区,使蜡染技艺通过文旅融合手工艺体验形式,将蜡染产品的画、洗、染等制作流程呈现在游客面前。游客可以同蜡染传承大师一起勾勒图案、点蜡花、染色,制作心爱的蜡染作品,切身感悟蜡染艺术的无穷魅力。
  4.3 文旅创意型、延伸型融合:蜡染旅游手工艺品和民俗
  蜡染与旅游的结合,主要是通过旅游产品的形式。其是旅游产业中的核心要素,是一切旅游活动的基础,如蜡染元素为IP的民宿、服饰、杯垫、壁挂等。蜡染文化与旅游产品的融合,一方面推动民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蜡染旅游产品的呈现满足旅游者的视觉体验,使期更深入去了解丰富的蜡染文化。
  5 基于VR技术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文旅融合发展优化策略
  5.1 虚拟景观漫游
  秉承“沿袭蜡染技艺、打造文化旅游、促进产业发展、塑造蜡染品牌”的宗旨,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特色的蜡染手工艺产业主题景点,通过规模化的蜡染产业集群,多产业间相互合作,打造蜡染非遗手工艺文化品牌。旅游者在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的过程中,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入到少数民族村寨、蜡染非遗旅游产品的体验界面,了解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内涵,如蜡染的图案寓意、色彩搭配、传说故事等。通过翔实、真实的视觉3D信息,使旅游者在进入景区前对蜡染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及沉浸其中的美好感受。[4]
  5.2 虚拟角色体验
  蜡染的制作过程是程序化的,从画、洗、染到剪、贴、缝的流程都是紧密结合的。可根据非遗虚拟旅游产品的不同场景进行设计,使旅游者可以进入蜡染技艺知识的探索板块、蜡染技艺的实践板块、蜡染文创的设计板块、蜡染技艺的文化保护板块等,使其身临其境、全身心地融入蜡染的独特手工技艺中去,做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体验者和传播者。
  5.3 虚拟产品体验
  文旅产品一方面可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另一方面可为文化商品的售卖埋下伏笔。虚拟游客景观漫游的路线中点缀着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旅游产品,旅游者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体验蜡染的衍生产品,如虚拟穿上蜡染的服饰、挎包、蜡染茶桌品茶等,通过丰富的音频、视频、文字、动画、文字图片在体验过程中感悟蜡染的内涵魅力、手工技艺等,并通过蜡染手工艺人的微博公众账号、微信公众账号、抖音号等深度了解蜡染知识。
  5.4 虚拟导游系统
  游客在进入虚拟场景中时,虚拟导游系统会为旅游者提供关于蜡染相关的线路选择,如知、情、意——了解蜡染丰富文化,观、触、摩——提升蜡染绣片审美感知力,点、线、面——掌握蜡刀娴熟规律,画、染、洗——体验蜡染手工流程,剪、贴、缝——制作蜡染装饰品,品、评、思——蜡染作品展示等线路,使旅游者沉浸在蜡染的艺术魅力中。在虚拟导游系统层面,需要加大蜡染非遗传承人的培训力度,多渠道传承与保护。民族民俗文化旅游需要优秀的蜡染技艺人才,一方面,应加大对文化传承人的鼓励与扶持,培育完整的传承发展空间,提高保护意识。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应增强其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从基础教育进行培养,并给予文化传承人一定程度的物质补贴与奖励。另一方面,校企联合办学通过蜡染手工艺课程的开设,培养旅游市场所需要的优秀民族文化讲解人才、手工技艺人才等。
  6 结语
  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手工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延伸与拓展蜡染的艺术文化魅力,使逐渐消失的手工技艺、迁徙历史等保护与传播更加便捷与完整。蜡染传统手工技艺及文旅融合的产品都为贵州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旅游带来活力。在文旅融合产业发展过程中,蜡染手工技艺通过其精湛的技艺、代表性的传说故事,通过文旅产品承载文化技艺,使旅游者能通过原生态的民族文化旅游感受到其文化底蕴,增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在传承动力,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让民族技艺遍地开花,让文化记忆源远流长,活在当下。
  参考文献
  [1]武其楠.蜡染文化在旅游产品开发中的传承与表达[J].怀化学院学报,2015(3):9-12.
  [2]吕云,王海泉,孙伟.虚拟现实理论、技术、开发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3]毕研娜.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2:11-28.
  [4]霍晓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产业中的实践研究——以黔东民族地区铜仁市为例[J].铜仁学院学报,2018(11):96-1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606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