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战国中山国军事文物的文化价值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丰富的武器装备,灵活多变的作战战术,巧妙的城防设施,这些使中山国能在列强林立的春秋战国开疆扩土,让人不可小觑。中山国虽然国土面积小,但依旧能与中原列强抗衡,体现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在这些武器装备的背后,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山国人高超的制作工艺。通过对兵器、车马器具及城防文物的分析研究,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这些文物蕴含的文化价值,为研究中山国文化及制作工艺提供极具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中山国;军事文物;文化价值
  战国中山国位于今河北省中西部,是由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诸侯国,存在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的二百多年,因史料记载较少,一度被称为“神秘王国”。虽然中山国存世时间不长,但在历史上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山国能在列强的夹缝中开疆扩土,纵横捭阖于群雄之间,与齐、魏、燕、赵等大国相抗衡,一度称王耀兵于太行山麓,令敌人胆战心惊,最强盛时国土面积大约方圆五百里(约19.63万平方千米),显示出中山国强大的国家实力。依靠制作精良的武器装备、颇具特色的城防设施、一定实力的车马器具等,为中山国开疆扩土奠定了基础,而这些背后也蕴含了极具特色的中山国文化。本文将从中山国军事文物入手,探究军事元素背后的文化价值。
  1 兵器蕴含的文物价值
  一个国家要想在战争中取胜,武器装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在战国时期,战事频繁,战争规模越来越大,促使武器发生了十分显著的进步。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进步,不仅有青铜武器,还出现了铁制武器,且式样多变,杀伤力较强。这一时期的武器主要品种有戈、剑、矛、弓、戟。下面我们以中山国出土的有代表性的武器装备为例,剖析其背后的文物价值。
  1.1 戈
  戈是一种由戈头、戈柄、柄帽、铜鐏四部分组成的勾杀兵器。中山国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数量不少的戈,直接反映了当时中山国军事实力的强劲。在这些出土的戈中,最精致的是王厝所用的金鐏铜戈。鐏上部为筒状圆跫,用以插柄,下段呈八棱形,便于手握。中间有两条用蓝琉璃镶嵌双眼的、神采奕奕的飞龙,它们方向相反,一条向上攀,一条向下爬。这两条龙的制作十分精细,且都镶嵌了白银。两条龙的花纹如毛发般细腻,精美绝伦。
  1.2 剑
  剑是一种可斩可刺的短兵器,方便随身携带,一般长30~40厘米。春秋战国时期剑向细长发展,更加轻巧锋利。中山国的剑制作十分精巧,在剑首和剑柄有装饰,有的镶嵌了玉,称为“玉具剑”;有的镂雕成各种纹饰,显得玲珑剔透;有的虽然不装饰花纹,但剑刃光亮锋利。
  1.3 木皮铁杖
  中山国有一些特有的武器,木皮铁杖就是其中之一,是中山国著名的长击兵器。《吕氏春秋·贵卒篇》曾记载:“赵氏攻中山。中山之人多力者曰吾丘鸠,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木皮铁杖内心用铁铸成,外面包裹着藤皮,顶端还安有铜帽,是中山人冲锋陷阵的必备武器。
  1.4 弹丸与流星石球
  中山国王族墓葬中出土的泥弹丸和银球弹十分别致,共有几十枚。银球弹较大,重量将近500克。泥弹丸较小,用黏土制成,圆度匀称,质地坚实。另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武器——流星石球,这种石球中间有贯穿的孔,使用时可以用绳子系在球中间的孔上,用以投掷远处的目标。这种武器有点像原始部落的攻击方式,但却出现在了中山国的墓葬中。
  1.5 弩与箭
  弩机是古代远射兵器弩上的主要构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普遍使用,提高了军队的远程杀伤力。中山王厝墓出土了一件木郭弩机,说明中山国也采用了这种杀伤力极强的武器。中山国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箭镞,在出土的铜箭镞中最具杀伤力的是三棱镞,锋刃锐利,有的后锋带倒刺,有的敷毒药,还有的装有长铤以增强冲击力,足见中山国人在兵器的制造上很用心。
  不仅进攻武器做工精致,防御用的装备也有很大的改良和提升,这样战争中能很大程度减少士兵的损伤程度。在中山国,铁甲得到普遍使用。中山王厝墓出土的高级将领的皮甲虽然皮革已经腐朽不存,但甲上的金银泡饰依然光芒闪烁,有的泡饰周围还刺刻了各种纹饰,足见工匠做工技艺的高超。
  2 车马器具蕴含的文化差异
  车阵战是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作战方式。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盛的战国七雄被称为“万乘之国”,也就是说有上万辆的战车。中山国虽然国土面积不大,却被称为“千乘之国”,说明中山国在鼎盛时期拥有上千辆的战车,侧面反映了它一定的军事实力。
  中山国素以兵强马壮著称,国王的大墓中随葬了大量车马。中山国的战车十分精美,体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中山王厝墓二号车马坑中的四辆马车都是红色车轮,在车的内部放置着“箙”,是用来装箭的。车上还有各种兵器,说明是战车。中山国的战车与中原诸国有很多不同之处,这些车的车型较小,长宽比例与一般战车也很不相同。这是因为中山国地势多为丘陵和山地,小车便于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反映了中山国与中原国家的文化差异。
  3 城防设施蕴含的文化属性
  在战国时期,战事十分频繁。各诸侯国在重要關塞屯兵驻守,把守关塞,加强防御。中山国也不例外,在要害的节点、关卡均派出了重兵把守。关塞成为诸侯国之间争夺的关键。《战国策·中山策》: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证明了中山国与齐国之间曾设立了关卡。
  中山国也十分重视城市防御。由于燕、赵等国长期对中山国虎视眈眈,所以中山国加强了军事防御设施的建设,并在都城高度设防。例如,在灵寿古城东城设有军事防御设施簸箕掌;在灵寿古城外建有夯筑(“夯筑”是指用工具将土一层层砸实的建筑方法)小城内的高台,具有监视、瞭望、报警及防御作用。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山国在城防建设上下的功夫。同时,为了抵御赵国,中山国在太行山东麓、沿唐河东岸一带修筑有长城,北起今涞源县,南到今顺平县,全长约90千米,沿线有多个隘口和关城。这些防御措施既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抵御了外来势力的进攻,也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山国的疆域、中山国的建筑文化提供了意义重大的价值参考。
  此外,中山人还善于利用地形优势。中山国灵寿古城北部有小黄山,在战争中能起瞭望和指挥作用,体现了“以山在邑中”的风俗。由于中山人发迹于太行山脉,同时靠山生活,因此对高山有一份景仰与崇拜。在中山国遗址中还出土了六件山形方锥体和一件人形俑,发现时每三个方形锥体排列在一起,且人俑和山形方锥体均用净土掩埋,形象地反映了中山国崇拜山神的风俗。
  丰富的武器装备,灵活多变的作战战术,巧妙的城防设施,这些使中山国能在列强林立中开疆扩土,让人不可小觑。中山国虽然国土面积小,但依旧能与中原列强抗衡,体现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这些武器装备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山国人高超的制作工艺。各种武器装备、铠甲、车马等,都是一件件价值连城的精美文物,透过军事属性,从文化的角度审视这些文物,让人连连称叹,同时也为我们今人研究中山国文化及制作工艺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何艳杰.中山国社会生活礼俗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4.
  [2]甄鹏圣.战国时期中山国商业经济发展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3]杨博.河北地区所见先秦时期有铭兵器调查与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4]冯秀环.试论战国中山国的军事制度[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4.
  [5]陈应祺.从考古发现谈中山国的崇“山”特点[J].河北学刊,198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61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