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影响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不让孩子输在第一起跑线上,学校通过增加课程提高办学效率,社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创设各种教育辅导机构,多方面原因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日趋严重,危害了孩子的身心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幼儿教育的现状、影响,提出了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4-0173-02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层面
  近年来孩子们的“肩背包”越来越重,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越发热烈,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第一起跑线上,把孩子应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强加到学前教育阶段。一些孩子在放学后就被家长带到另一个学习场所,参加钢琴、舞蹈、围棋等技能的培训,孩子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可想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提笔写字,家长丝毫不顾孩子手指发育的规律,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孩子在本阶段该学习的内容都学不好,得不偿失,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
  (二)学校层面
  幼儿园的教育宗旨是什么?幼儿园是对3~6岁的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德育,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孩子们在这里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但一些幼儿园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教育理念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幼儿园已不再是快乐的天地,一味地灌输知识,识字、拼音、算数代替了一切,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一些幼儿园师资数量配置达不到要求,有些班级人数远远超出了规定限度。有的幼儿园,因班级人数过多,出现给孩子排号的情况,使教师不能关注到每个孩子,错失教育时机。现在国家又开放了二胎政策,未来3~6岁阶段的幼儿人数会持续增多,也成为当今教育界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重大难题。
  (三)社会层面
  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个体在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的首位,明确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向。这无不体现出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但这样的大环境下仍存在如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滥竽充数的课外辅导机构、教师的积极性较低、工作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往往是粗线条的,前段时间网上出现的“洁洁良事件”,说明高学历并不等同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促使我国课外辅导机构大幅度增加,那么其中又有多少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而开设的课程呢?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影响
  (一)过度的“小学化”使幼儿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固然重要,但对幼儿过早实施小学教育无疑是一种破环性的教育。处于学龄前的儿童,身体及各个部位组织的发育尚未完全。如果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正规地学习,就好像让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吃坚硬的食物一样,对儿童的危害可想而知。家长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攀比心理越发严重,一些家长喜欢比较孩子的算数能力、背诵古诗宋词的多少。如果學不好,还会呵斥孩子。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快乐,慢慢地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心理。
  (二)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的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学前阶段是幼儿长身体的阶段,身体各方面组织器官比较弱,过早过多的规范化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易使孩子近视、驼背,摧残孩子心灵,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同时,还会遏制儿童智力发展,错过智力发展关键期。
  (三)扼杀幼儿天性,剥夺幼儿快乐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的。幼儿在玩耍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力、意志力、想象力等。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保留幼儿的天性,因材施教。幼儿园正常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可是这些户外活动时间在个别幼儿园却变成为识字或看电视的时间,三四岁的孩子就需要上识字课,三四岁难道不是孩子快乐玩耍,健康成长的时候吗?这些实际情况需要我们深思。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遵循幼儿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首先,实施教育要符合幼儿现阶段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各种可利用资源,让孩子感受幼儿园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其次,教育者还要针对不同幼儿进行不同教育,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像花朵一样更好地绽放。最后,保证幼儿顺利进入小学,前期可以开设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和教学活动,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意识,协调好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的关系,使幼儿顺利地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
  (二)均衡分配教育资源,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改善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例如,师资、资金、政府支持等,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共同提高。另外,由于幼儿教育的教师队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
  (三)引导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首先要让家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改变某些家长认为的 “幼儿园就是看孩子的”这种观念,让家长明白学前教育并不是写字、算数、背诵唐诗宋词,不是为了培养神童,而是让孩子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协调家长,密切交流,关注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以让家长了解我们的《纲要》和《指南》中幼儿阶段的孩子应该怎样教育才是正确的、才是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还可以通过开展家长会、制作家园联系手册,一起交流育儿经验,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出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愈发严重,人们对学前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幼儿园应该是一个释放孩子天性的地方,无论国家、学校、家长、老师都应该重视起来。学前阶段的教育可以为小学、初中、高中做好铺垫,所以说,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百害而无一利。我们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特点实施教育,重视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龙.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26-129.
  [2]张潇琴.件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34).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69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