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强国背景下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已进入到转型期和攻坚期。全国各地深刻的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性人才, 因此,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政策体系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已进入到转型期和攻坚期。大家都清醒的认识到“谁拥有一流人才,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近年来在科技强国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深刻的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及激励机制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性人才,频现“抢人大战”。因此,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政策体系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政策体系的合理性、配套性、客观性、系统性及科学性,关系着是否能够有效吸引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以及人才的质量,并决定能否最大程度的调动其积极性快速将知识转化为成果,有效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市场价值。
一、国内外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回顾
创新型人才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建设科技创新型国家,要以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要完善激励机制体系,发挥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建设一支优良的科技创新队伍。努力形成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但在实际激励过程中,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要通过对我国现有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现以及况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总结、分析,进而优化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提出更加适符合当前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
国内许多这方便的专家分别就科技人次激励机制进行了有效总结概括。陈丹红认为,要对科技人才实行任职激励、工作激励、分配激励、评估激励、时序激励,并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刘忠诚等人认为,科技人才除了给予物质奖励之外,更多的是给予认可,例如自我价值的实现、被尊重程度、社会声誉或地位等,并且能够给予一个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孙利辉认为,激励约束机制并不能统一而论,一定要以科研创新人员为核心,以所在的部门为中心,按照层次科学有效地进行实施。孙肖南认为,健全科技创新人才的科技奖励体系是激励机制关键,根据科技人才的贡献制定科学有效的科研奖励以及派生待遇,充分肯定派生待遇对科技创新人员的再次认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思路。
根据中美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美国对科技创新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一是与时俱进的移民政策。美国政府通过不断修正移民法,吸引更多的外籍科技人才,使其在科技领域始终保持全球。二是有针对性的发放临时签证。为了鼓励科技创新人才人才到美国工作,签证限额依据美国社会环境做出调整变化。三是自治为主、干预为辅的高等教育体制。美国政府在推进高等教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采取高校独立自主管理和政府适当干预的手段,增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力。美国高校独立自主的管理,为科研人才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同时,美国政府以充当高校研究计划的购买者又为高校提供最大的资助,这些措施,极大的提高了学者们的研究热情,因此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四是行之有效的科技人力资源政策。二战之后,美国愈发注重科技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联邦政府设立了许多科研机构,如国家工程院、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实验室等。自195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成立以来,美国政府持续不断的增加基金会的预算,以至于2014年2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获得过该基金会的资助。五是不可忽视的优厚待遇。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并保证其稳定性。例如,通过高薪延聘、提供优越的科研环境、设立各种高额奖金、配备一流实验室、给予充分的生活保障等措施,保证科技创新人才能够持续不断的为美国科技创新做出贡献。六是包容、自由的社会环境。美国通过其高度包容的人文、政治环境,使得世界各地的科技创新人才能够保持独特的个性,在一个与自身习惯相同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汇聚于此。
二、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现状
(一)政府激励机制过于形式化。目前,政府对创新缺乏一个规范标准,政府评估创新的标准局限在科技课题的申报级别、科技成果奖的奖励、专利的层次等,对项目的前沿性以及项目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契合、后期是否能够产生社会价值、价值有多大等没有一个完整的评价、跟踪、反馈体系。这势必会造成一些项目流于形式,极大程度上消减了能够为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贡献的创新项目的资源支持。
(二) 创新人才得不到足够的人文、政治环境。 一是对科技创新人才自身的个性不够包容,二是科研创新人才的激励制度尚不健全,不能有效支撑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匹配的评价和回报。三是没有形成相对自由的科研学术空间,令科技创人员无法施展手脚,从而不能全身心的投入科研创新工作中去。四是对科技创新人才个人的发展空间无法提供足够的保障,使得相当一部分科技创新人才流失,甚至转向国外。
(三)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方式过于物质化。目前,政府及企业主要是通过物质对科技创新人才进行激励,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激励。这往往无法科技创新人才的心理需要,使得创新人员产生不被人尊重的错觉,从而慢慢丧失荣誉感,进而与政府、企业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感情沟通。
(四)没有形成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长效激励机制。科研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设是一个系列的过程,不仅包括政策方面的制定、落实,还要建立评估、反馈、创新等内容的配套措施,环环相扣。要建立一套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特色的高层次科技人才政策体系,就要把长效激励机制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予以建构。这也正是现阶段政府以及企业等对科技创新型人才长效机制的弱项。
三、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政府要根据我国特色市场经济的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激励机制。
既要完善类似于“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杰出科技创新人才”、股权、资金奖励等直接激励政策,也要制定完善的创新标准,并从培养人才、评价人才、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等多方面着手。如: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培养创新拔尖人才;规范人才市场及流动政策、保住国内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加大对国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吸引的政策;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發展空间,规范科技创新人才的评价、选拔、使用标准,推动以科技创新人才为核心的高层次创新团队的建立与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最后,一定要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政策落实的力度,确保政策不流于形式,切实保障激励政策落地开花。
(二)进一步完善科学的物质奖励考评机制。物质激励仍然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刚需,但一定要配合合理的考评机制,因此以能力与职位匹配管理体系、成果量化评价系统、薪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就是关键了。如果企业不能在完善薪酬物质激励的同时,积极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起一套严格、系统、科学的薪酬配套考评机制,做到技术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就会形成只讲竞争不讲合作的场面,从而难以实现深度激励和长期激励的目的。
(三)在物质奖励的基础上加大文化、精神的激励。目前,政府主要是通过物质奖励来激励科技创新人才,过分地强调了利益导向,忽视了文化、精神层面的激励。精神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比物质激励更能满足创新人才的心理需要,适度的精神激励会使得科技创新人才有一种被尊重、认同的感觉,是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追求。政府或企业可通过对科技创新人才进行精神鼓励,为其创造和谐、团结、相互信任的科研工作氛围,充分调动科技创新人才科技创新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建立相对宽松、自由的创新环境。人才环境包括市场环境和组织环境,优越的创新环境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好的市场创新环境,可以更好地调动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使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同时,还要有良好的组织环境,即重视自由的学术、科研氛围,宽松的科研氛围即有助于科技创新人才更好地发挥创新功能,又能使整个科研创新团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机,从而形成合力到达创新的最佳因素。
[参考文献]
[1]卓玲,陈晶瑛.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5):99-102.
[2]娄伟.我国高层次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4,(6):139-143.
(作者单位: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466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