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究美食短视频《日食记》的成功之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美食短视频《日食记》于2013年底首次上线至今,持续更新已经六年。通过对个例的解析以及多期视频的对比,总结出《日食記》的成功之道:创造了简单、多样、新颖的食谱,采用创新多元的拍摄手法,灵活运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模式,在打造品牌特色的同时注重秉承贴合大众的创作理念。“美食+宠物”的独特方式、多角度拍摄手法、色彩饱和的构图风格,以及诗意化的视听语言,是《日食记》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美食 短视频 拍摄手法 生活美学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122-02
  《日食记》是由上海罐头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系列美食短视频,主厨姜老刀和白猫“酥饼大人”是视频的常驻主角。在一个温馨而静谧的日式工作坊里,一人一猫共同出演了充满食物香气的《日食记》。从2013年上线至今,微博粉丝超过1814万,每一条微信公众号推送都在发布后的短时间内突破10万阅读量。在质量参差不齐、同质化严重的美食自媒体中,它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坚定地朝着“温暖治愈你的心和胃”的目标,走出一条稳中求进的成功之路。
  一、简单、多样、新颖的食谱
  《日食记》每个视频都在5分钟以内,制作的都是家常菜式,如凉面、咖喱豆腐、红烧肉等。视频将所需食材详细列举,在每个材料旁边用字幕明确标注用量,镜头在展示食材的时候也会贴心地多停留几秒,方便观众看清食谱。为了让食物制作更方便简单,姜老刀会尽量使用很少的器具或者提供食材的替代品,如用平底锅就能做的芝士蛋糕,不用烤箱就能做的雪糍甜品。《日食记》的食谱能够广受欢迎,关键就在于日常,简单,明了。
  多样和新颖也是《日食记》食谱的突出特点。从传统家常菜到特色小吃,从粤菜到川菜,从热菜到凉拌,从日韩料理到西式甜点,《日食记》都做过。为了与传统的做法区别开来,姜老刀会加以改良,甚至开发出新的菜式,将鸡胸肉、蔬菜和鸡蛋一起煎成肉饼,用饺子皮包裹紫薯泥压制成紫薯饼,在红烧肉中加入油炸鹌鹑蛋和啤酒,等等。《日食记》的食谱常将看似不相关的食材结合在一起,却产生意料之外的和谐与美妙。除此之外,姜老刀还会设计有趣的美食专题。他曾尝试复刻游戏里的食物,仿制了《食戟之灵》里的培根烤肉和《怪物猎人·日记》里的海鲜猫饭,引起模仿热潮;打造系列食谱,比如“好吃的减脂餐20天挑战”系列、“电饭煲菜谱”系列;临近节日的时候制作传统节日美食,如中秋节的月饼,清明节的青团和端午节的粽子,等等。《日食记》将简单、多样、新颖完美结合,打造出一套不同于其他美食自媒体的独特菜谱,让人在食指大动的同时感受到满满的创意,这正是《日食记》获得成功的第一步。
  二、创新多元的拍摄手法
  《日食记》是国内第一个将美食与宠物结合的美食自媒体,并且证明了这种拍摄模式的优势。美食短视频本身的主打定位就是“治愈”,而宠物作为“治愈”的又一角色,与美食结合可谓是相得益彰。《日食记》的主角除了主厨的姜老刀外,还有一只毛色纯净、性格温顺的波斯猫——酥饼大人。“酥饼”被赋予了鲜明人格,成为值得解读的感情符号。它既是视频开头的引入者,又是做菜过程的旁观者,甚至有时候是最后成果的品尝者。酥饼还是情感外化的载体。相比人的直接表达,酥饼对食物的反应和与人的互动使视频变得轻松而有趣,借由猫的视角抒情使影片少了矫揉造作之感,显得更加真实自然。跟随着酥饼的视线和移动路径,观众也不自觉地代入了酥饼的角色,仿佛亲身到达那个温馨的厨房,感受着美食的诱人香气。“美食+宠物”的模式,既丰富了视频内容、吸引了广大受众,又为影片情感的表达开辟了多元渠道。
  除了创新的拍摄模式,《日食记》的短视频还展现了多元的拍摄手法。每一期《日食记》的视频都采用多角度拍摄,蒙太奇的运用和成熟的剪辑手法,让成片生动活泼而有行云流水之美感。平摄、仰摄与俯摄的交替,近景、远景的切换,镜头倾斜角度的大小变换,在短短5分钟甚至两三分钟的视频中衔接得非常自然。短片开头一般引入庭院景观或工作坊内景,仰拍透过树枝的阳光、平摄瘫在沙发上的酥饼大人、俯拍庭院全景,都是《日食记》常用的手法。食物制作过程的拍摄角度则更加多变。材料展示一般采用俯摄,以达到更清晰地展示食材的目的;将食材倒入容器和切食材则结合观众的实际观察角度,采用微角度俯摄,使人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在最后的成品展示中,则先以俯拍或平摄将菜品全貌展示,再取出其中一小部分,切片或者用勺子舀出,采用长焦镜头虚化背景以突出其材料的层次感。此外,《日食记》的图片和视频以暖色调为基础,色彩高度饱和,质感十足,对比分明的同时又相辅相成,给人以油画般的视觉享受。《日食记》成熟多元的拍摄手法,让美食的香气和口感更加灵动地穿透屏幕,传递给观众。
  诗意化视听语言的成功运用也为《日食记》增色不少,这主要体现在画面和音效上。《日食记》的主要拍摄地点是一个宽敞而静谧的日式庭院,郁郁葱葱的植物,木制的桌椅和厨房器具,本身已极具美感,而镜头则把这种美更加诗意地呈现出来。《日食记》采用的是与一般美食短视频不同的2.35:1的电影画幅比例,这种比例让画面拥有了电影般的精致与厚重,为观众在生活疲惫之际提供短暂的视听享受。除了食物的制作,视频中还穿插着许多富有诗意的画面。如庭院里滑落着晶莹雨珠的绿叶,窗外轰隆驶过的列车,和“叮铃”作响的挂着“日食记”纸片的风铃。为了保证氛围的完整和自然,《日食记》中很少出现人声,材料的用量、做法,甚至人物的语言,尽量用字幕展示,只有轻柔的背景音乐贯穿始终,以让观众沉浸在《日食记》打造的一方天地里。
  三、双线并行的叙事模式
  将美食制作与讲述故事融为一体,是《日食记》的又一大主打特色。与普通的美食视频不同,《日食记》不仅关乎美食,更是借食物传播一种温情,甚至讲述一个故事。在注重情节化叙事的同时,又采用“陌生化”的叙事策略,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所谓“陌生化”,即把人们从狭隘的日常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摆脱习以为常的惯常化制约,采用创造性的独特方式,使人们面对熟视无睹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发现。《日食记》努力还原最日常的生活场景,讲述普通的个人故事,把做饭这件家常小事自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引导观众去感受味道蕴含的美感与温情。《小小时光》的主角是一个独自漂泊学舞的女孩与一个小朋友,她们一同参与番茄披萨的制作,表达对时光流逝与成长的感慨;《阿婆的肉圆》通过回忆童年阿婆为自己做的肉圆,复刻温暖的味道,表达对阿婆和旧时光的深沉怀念;《香甜芝士蛋糕》讲述了一个盲人按摩师亚琪为自己的吉他老师做蛋糕,“窗外的风景,有心的人就能看见”,令人动容;《不加一滴水的红烧肉》中,女儿为外出执行任务的父亲做好红烧肉,敲门声准时响起,“逆行者们,请平安回家”……在《日食记》的视频中,食物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有温度的媒介,向观众传达美与情,或是亲情,或是友情,或是爱情,或是成长,又或者只是单纯对食物的感恩和对生活的热爱。正是美食与故事双线并行的叙事模式,成功拉近了《日食记》与观众的距离,触动除了味觉之外的多重感官,让《日食记》显得如此与众不同,也更加有力量,有沉淀。   四、贴合大众的创作理念
  跳脫出具体细节回顾整体创作理念,可以发现《日食记》在坚持打造品牌特色的同时,也努力贴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首先,《日食记》满足了大众的心理慰藉需求。饮食对于中国人来说早已超越其本身而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承载着审美体验和情感活动。现代生活的压力使人们热衷于从食物中得到慰藉,而打着“温暖治愈你的心和胃”标语的《日食记》,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舒缓压力、治愈心灵的平台。“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好好吃饭,心怀感恩。”无论是食物带来的单纯减压,或者是故事引起的情感共鸣,对于观众都是温暖的精神力量。其次,《日食记》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日食记》的名字来源于 “一日一食一记”,吃饭是每一天都在进行的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活动,但是《日食记》让它成为一个充满美的过程。无论是精挑过的色泽诱人的新鲜食材,要求严格的用料分量和搭配比例,还是摆放美观的精致器皿,亦或是布置温馨的餐桌和庭院,都体现着“吃饭”这件“小事”的庄重感,对仪式感的坚守,满足着大众对日常生活之美的体验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日食记》将美食短视频从浅层的味欲满足提高到生活美学层面,让观众在短暂的3分钟内获得多重感官的享受与沉浸式情感体验,是它能够在美食自媒体中保持前沿地位的根本之道。
  《日食记》在浮躁和求快的市场中保持着自己的步调,以诗意和温情向观众讲述着它的故事——“温暖治愈你的心和胃”。在美食自媒体扎堆、质量参差不齐的环境中,同类美食视频应多借鉴《日食记》在选题、拍摄手法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经验,走出单一主题的窠臼和同质化的圈套,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刘月蕊.张晓莹.美食自媒体IP形象应用研究:以“日食记”为例[J].大众文艺,2019(1):158-159.
  [2]范静婷.美食类纪录片的创作手法分析:以《日食记》为例[J].视听,2019(2):42-43.
  [3]李佩佩.美食类自媒体发展路径探析:以“日食记”为例[J].青年记者,2017(32):98-99.
  [4]王琪钰.生活仪式中细腻的情感表达:简论系列情感美食短片《日食记》的艺术情感表达方式[J].新闻研究导刊,2016(3):124.
  [5]郇晓红.美食类短视频如何以“故事”取胜:以《日食记》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8(19):111-112.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64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