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策略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历史如何嬗变,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都是我们重点探讨的问题。科学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就需要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幼儿科学素养。我们要将科学教育与幼儿兴趣相结合,探究出更适合幼儿学习的科学教育内容,采取正确的科学教育方法,树立实施科学教育的合理的课程观、儿童观及教师观,在此基础上使科学教育活动在幼儿园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快的进步。
关键词:幼儿 教师 教育 科学教育方法 科学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224-02
深入研究幼儿园的五大领域活动,我们不难发现,科学领域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比较落后。不仅教师不知道如何正确组织教学,幼儿园对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其他领域。因此,在实施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更要做充分的准备,不仅包括物质准备还包括心理准备。在丰富的环境中,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和兴趣,为幼儿今后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
对于幼儿来说,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都是他们眼里独特的故事。幼儿的这一特性,主要体现在幼儿对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的积极探索,他们能够用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积极构建世界,对周围的事物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因此,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着重发展,并且能够持续更新。对于当代教师而言,合理、可行的科学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选择,成为值得重點商榷的话题。教育内容的选择,不仅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还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这是我们选择科学教育内容的一个大的前提。科学课程的顺利进行,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观察能力、语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其他能力的更好发展,这也是学科与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关于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生态环境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整个地球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任何事物之间的变化、发展都和环境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它既受环境的影响,也会反作用于环境,给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在活动设计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避免设计过多的对生态知识讲解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多向幼儿介绍自然界中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和人类的联系等。
(二)自然科学现象
在生活中,四季和气候是时刻都在变化的,也随时被我们感知。在幼儿的眼中,这些无疑都是吸引他们、值得去观察和探索的目标。在这些现象中,常见的现象就有声、电、光、热等。幼儿或许无法理解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论,但是如果能对这些现象本身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加以区分,那必定会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一个坚实、丰富的基础。
二、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观察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发现各种客观事物的现象。幼儿具有观察新事物和新现象的兴趣。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应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教会幼儿多种观察方法,让幼儿学会多角度看问题;积极引导幼儿,让幼儿学会通过观察,比较不同事物的特征。
(二)分类
对于不同的事物,要先归纳,再归类。
(三)实验记录
在每一次实验之前,要充分地了解常量和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根据量表来填写事物的相关变化。
(四)科学实验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逐渐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的科学活动。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并不要求他们有新的科学见解和科学发现,只要在短时间内,能够看到事物现象的变化就可以了。儿童可以通过多次的尝试和重复,去观察实验中的变化,根据实验记录进行测评,并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
(五)早期科学阅读
通过不断观察我们发现,经历并接受早期科学阅读教育的孩子,他们所掌握的经验,往往要比没有阅读经验的孩子更加的丰富。因此,早期的科学阅读,有利于儿童科学观念的形成,也是儿童形成科学观念经验的基础。
三、实施科学教育的三观
(一)科学教育的课程观
科学教育的课程,根据教学内容被分为五大领域,但是五大领域并不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挖掘各种课程,各类型课程之间更深层次的理论联系,并将其充分正确地融入我们的课程理论体系和教育教学当中。
在生活中,各事物之间是息息相关的,多多少少都有联系,没有明确界限。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视角,来寻找、挖掘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还要注重人文主义的渗透,让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正确的认识,认清文化,学会尊重,关注生命,学会关怀。
(二)科学教育的儿童观
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儿童年纪虽小,思想并不成熟善,但是也必须受到尊重,得到教师和周围环境的平等对待。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儿童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虽然教育者承担教育儿童的责任,但儿童和教育者拥有平等的人格,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充分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意愿和兴趣。
(三)科学教育的教师观
1.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真实自然的科学化的探究情景
教师提供的情景要接近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既不与实际相脱节,又能营造出适合自主交流、分享科学小知识的氛围。
环境是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具有吸引力的环境和可操作性的教具是激发幼儿探索欲望的关键。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有到户外去享受真实的自然环境的内容,如果没有充分的环境条件,也可将室内的活动放到室外进行。而心理环境则与幼儿人际交往的方式方法相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限制幼儿的发挥和想象,可以让幼儿自由讨论,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与同学或老师有思想上和灵感上的碰撞,有新想法、新发现。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和学生都会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与快乐。 2.提高教师观察能力,利用幼儿生活中的知识实施随机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随机教育已成为当代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因为幼儿在这一发展阶段经验并不丰富,所有事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每一件小事在他们眼里都是神奇的大事。因此,教師应及时准确地观察那些能引起幼儿思考的小事,也是必须提升的能力。提高教师观察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首先教师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充分了解幼儿认知发展阶段及智力发展特点;(2)为幼儿创设多种活动区,观察幼儿在各区域停留时间,做了哪些游戏,做好记录。
3.提高科学教育活动趣味性
为促进幼儿发展,教师可借助多感官参与的方式引导幼儿,让幼儿多看、多摸、多闻、多尝。这种方式,使幼儿各感官得到了充分锻炼,对事物的认识也更加全面深刻,让幼儿学会全面看待问题,培养其充分理解事物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多采用鼓励的语言对幼儿进行表扬,善于发现幼儿优点,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
4.区分活动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给幼儿分配任务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要把握双主体的概念。首先,幼儿在活动中是参与和设计的主体,教师是材料准备、环境预设的主体,当然也是引导者。幼儿向我们展示了他们探索的欲望,教师就有了引导的方向。接下来就需要教师严格把关,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相关的科学知识内容,将活动的层次进行细化。
教师作为引导者,在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体验感受及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准确掌握介入程度,既要适当引导,又要使幼儿独立思考,让幼儿成为科学活动的真正的主体。
四、结语
我们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把幼儿视为参与者,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准确了解幼儿的发展和认知水平,尊重幼儿的学习经验,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尊重幼儿的意愿。教师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我们要准确介入,适当引导,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干涉幼儿,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前提下,为幼儿提供积极、愉快、充分发挥主动性和探索的欲望,有助于科学教育的实施。
今天,创新发展已然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积极的创新力量。政治理论的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不断进步。想要有创新的发展,就要有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从幼儿时期培养,科学教育活动的培养作用尤其重要,值得国家重视和教师不断反思。
参考文献:
[1]江景雅.浅谈激发小班幼儿科学探究性游戏兴趣的几点尝试[J].电子制作,2013(20):138-138.
[2]史兴夏.对《自然科学》课程目标的探讨[J].农家参谋,2017(17):85-86.
[3]黄训君.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5(10):94-95
[4]叶亚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5.
责任编辑:赵世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65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