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这一新兴学科的三维转换理论分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指明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构建新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用模式,提高大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助力于中国翻译人才的培养和我国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构建
  生态翻译学是对翻译从生态学视角的综观,因此对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要受到生态学的生态理性、研究成果、学科特征、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的影响。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est Haeckel)于1866年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环境与有机体相互关系的”的科学。因此生态学从最早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到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逻辑关系,到20世纪60-70年代,研究人类与自然界的本质关系。近年来,对生态学的研究扩展到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领域,而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原则来指导学术研究,在这样的社会、科学与学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同时也为了顺应学术研究的生态视角发展这一趋势,生态翻译学由此诞生。
   2006年8月,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在“翻译全球文化-走向跨学科的理论构建国际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会上宣读的“生态翻译学诠释”的研究论文也為日后对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早在2001年,胡庚申教授在香港浸会大学攻读翻译学博士学位期间就开始了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理论的探索,“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一文由胡教授宣读于国际译联举办的第三届亚洲翻译家论坛上,文中胡教授对译者的选择和适应之间的关系做出了阐释,并对翻译本体理论如翻译的过程、原则、方法等进行研究,这对翻译适应选择论基本框架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奠定了生态翻译学发展的基础。
   一、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
   生态翻译学中的多维转换集中体现为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等三方面的转换。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分开的,而是一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一体,整合适应度高的译文应是多维选择的结果。换言之,越是符合更多维度选择的译文,越是优秀的译文。
   语言维的适应选择包括对译本词汇、句式和修辞等多方面的适应选择。语言维的适应选择与转换体现了译者高超的语言功底和对语言良好的驾驭能力,作为生态翻译学重要的翻译参考维度,忠实于原文是语言维的重要原则,忠实的含义较广,包括词汇、句法和修辞等多方面的忠实,基于多方面的语言维的适应选择才会使译文长存。
   胡庚申(2004:40)认为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是指翻译作为跨文化、跨语言的交流过程,为了保证交流的顺畅进行,必须要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这就要求译者必须要有文化意识,关注双语交流过程中的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每一种语言文字背后都代表一定的文化,若是文化背景不同,而求百分之百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实属不易。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在文化维度方面做出适当的取舍与选择,从而得到整合适应度高的译文。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广博、深刻、厚重,在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下,需要充分挖掘文化内涵,进行文化维度的适应选择,力求做到准确还原,从而得到整合适应度高的译文,使读者理解、认可和接受。两个中译本在文化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方面各有优缺点,但都基本上传达了原作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翻译本身是两种语言间的交际和交流。生态翻译学认为,交际维的适应选择转换关注在语言维和文化维的信息适应选择转换之外能否达到交际的效果,主要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能否在译文中得到实现,包括归化、异化翻译方法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变换等都是为了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交际维力求在语言维和文化维之外,在目的语中有效地传达原文的意旨。因此,明确、清晰至关重要。
   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基本原则,但是更要注意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与平衡协调。当然,生态翻译学微观层次翻译文本的操作研究即翻译文本生态译法的研究,不仅包括“多维”转换,还包括“掏空”再现,环境“补建”,“依归”处理和自然“仿生”等。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意义重大。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工具和手段,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对翻译人才的缺口日益加大。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承载着翻译人才培养的重任,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种种弊端,无法培养社会所需的翻译人才。本文尝试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阈下,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模式。
   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理论,能有效地解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使学生全面掌握翻译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将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转换的视角具体阐述三维翻译理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以期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语言维层面的翻译需要学生充分注意字词句的翻译,文本的语言表达是语言维的适应选择所关注的焦点,它强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和转换。例如,从古文到现代文的转换是语内转换,而从现代文到英文的转换则是语际转换。在平时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扩大学生的语言词汇量,加强基本语法的掌握。
  文化维层面的转换要求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大量有关生活、社会、物质、语言、宗教文化负载词的运用,可能使原文散发着浓郁的文化特色。而对这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必须贴近原语言文化的现实,使读者感受到原语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原语所代表的丰富多彩的翻译生态环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明白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充分了解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顺利实现文化层面的转换。
   交际维的转换要求学生在实现语言维和文化维转换的基础上实现交际的目的。通过归化、异化等各种翻译手段的使用,顺利实现交际目的。此外,通过解释、补译等手段对译语生态进行“补建”,可以弥补原文中的一些缺陷,同时使读者更好地了解译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侧重使学生掌握翻译技巧的同时,实现三维转换,从而顺利实现交际目的。
   三、结语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构建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首先在我校本科生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运用实施,经教学实证研究效果良好。然后,我们会推向山东省高校本科大学英语教学,为山东经济和外贸业务的发展助力,最后将教学改革成果推向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该翻译教学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对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革具有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能整体提升山东省乃至全国大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该翻译教学模式将为培养更多具备双语转换能力的职业人士服务,从各行业加强中国和世界的接轨,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和外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45-49.
  [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郝志东、沈益洪(译).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4]宋志平.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翻译教学与反思[J]. 民族翻译,2012(3).
  【基金项目】山东协和学院2015年教改项目“生态翻译学视阈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构建研究”(2015xh27)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672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