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翟永亮

  摘 要:文章分析了当前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保护与修缮策略,希望有助于更好地保护与修缮古建筑文物,进一步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保护;修缮;问题;策略
  国内现有的许多古建筑文物都遭受过各种类型的破坏,如自然原因的损坏、人为的毁坏、战争的毁灭等。古建筑文物的宝贵价值不仅体现在优美的造型上,还表现为卓绝的精神价值以及历史文化价值。对古建筑文物进行保护和修缮,既是为了保护国内古建筑文物实体,也是为了保存并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1 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存在的问题
  1.1 古建筑保护意识淡薄
  在我国古代建筑保护和修缮工作中,存在对古建筑保护工作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首先,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人们在个人观念、性格态度、受教育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许多人很少留意或参与政府部门开展的以保护古建筑文物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其次,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之下,一些商人不遵守法律条文、无视道德约束,大肆扩建或拆除古建筑文物,这些不当行为使古建筑文物受到毁坏。最后,由于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旅游作为一种度假方式,很多传统古代建筑被改建成旅游景点,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限制性措施,景区游客实际数量往往大于古建筑的承载能力,这对古建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1.2 古建筑文物修缮存在难度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加快了我国城区改造的进程,少数城市在未来发展规划中对自身的定位缺乏全面考量,无规划地进行改建、拆除活动,致使珍贵的古代建筑遗迹遭受损失,甚至影响了古建筑所在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即使有些地方在完成城区改建后便立刻采取措施减少负面影响,但成效是有限的,这些老建筑几乎无法再现原来的面貌。总之,进展太快、覆盖范围太大的城区改建计划不仅打破了古建筑文物内部的和谐,更是给相关部门保护古建筑文物的工作出了一道难题。
  1.3 修缮方式不科学
  当前国内修缮古建筑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这种不足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对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依附性强,采用机器进行修复成为当前主流,传统的人工修复方式逐渐边缘化,这种变化容易使古建筑慢慢丢失自身的历史研究意义。其次,部分工作人员为了加快修缮工作的进度,只是粗糙地修补古建筑外在的可见受损,不够重视对古建筑内在完整性的修复,并且粗疏的修缮方案掩盖了古建筑本身具有的历史价值,破坏了历史学家借以研究中国建筑史的完整标本。最后,在制订古建筑最终修缮规划之前,应该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古建筑破损程度评估作业,在修缮工作中,如果缺乏对古建筑实际破损状态的掌握,将增加修缮人员后期工作的难度。
  1.4 未建立合理的文物保护制度
  从国家文物保护体制来看,单一地注重对古建筑本身的保护而忽略对老城区的区域性保护是目前国内古建筑保护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当前,国内许多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都在老城区划定了保护范围,以保护区域内古建筑免受各种因素的破坏。但仍有一些城市还在寻找解决保留城区古建筑和开发新城区之间矛盾的方案。他们既大力提倡保留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建筑区域作为城市文化名片,又不遗余力地推动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城街区的拆迁重建。由于缺乏合理的文物保护体制起到的限制作用,国内不少有特色的文化街区都承受着过度商业化开发带来的恶果。商业化开发给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使这些街区逐步同质化,失去了特色。
  1.5 古建筑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不足
  从宏观上看,国家在古建筑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上还有很大的缺口,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国家财政在保护古建筑文物上的投入相较于实际需求远远不够。随着国家对古建筑文物保养维护的重视,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在古建筑文物上的资金投入,但由于修缮对象太多、修缮任务太重,国家财政投入的经费不能满足实际修缮工作中的需求,许多项目仍然缺少经费的后续支持。其次,保护经费的覆盖范围有限。国内文物保护经费主要花费在省级或国家级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上,此范围之外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所需要的费用并不由政府财政承担。
  2 古建筑保护和修缮的完善策略
  2.1 加强人民群众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
  为了避免国内古建筑文物受到不必要伤害,相关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人民群众对古建筑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借助互聯网进行广泛的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古建筑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中央电视台节目《国家宝藏》在社会上引起良好反响,激发起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心以及对历史文物的热情。如果能够推出一款受人民群众认可的关于中国古建筑的节目,既可以引起人民群众对古建筑的兴趣,也可以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第二,提高学生群体的古建筑文物保护意识。通过课程、宣讲会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古建筑文物的脆弱性,鼓励学生积极承担起保护古建筑文物的责任,并参与到古建筑文物保护的实践中来。第三,相关政府部门应当履行职责,积极了解掌握古建筑文物的数量和损坏情况,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从而激发人民群众的忧患意识,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古建筑文物保护。
  2.2 强化专业人员的培养
  缺乏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目前国内文物保护工作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人才输出量不足。虽然各高校和机构每年都能培养出一定数量的拥有文物修复技能的毕业生,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破损古建筑文物的总数庞大,专业性人才的数量与目前古建筑文物修复工作中的实际需求量之间还有很大差距。第二,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国内古建筑文物修复市场规模相对狭小,对毕业生吸引力不足,许多与文物修复工作相关专业的学生选择进入其他行业工作,科班毕业生的流失加剧了古建筑文物修复行业中人才缺乏的问题。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缓解古建筑文物修复人才缺乏的困境:第一,政府出台一定福利性政策,激励相关专业的在校生在课内积极掌握本专业技能,课外主动参加本领域实践活动,培养对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第二,在合理范围内提高古建筑文物修复工作从业人员的薪资待遇,通过外在的经济力量引导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进入该行业。第三,为古建筑文物修复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开展知识技能交流大会等形式帮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和检验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
  2.3 坚持科学的古建筑文物修缮方法
  修缮人员应该采用适合修缮对象特点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复原古建筑文物,具体要求如下:第一,要有统筹意识。在修缮行动正式开始前,要先对古建筑文物的损坏情况有清晰全面的认识,在充分考虑各相关因素的前提下制订建筑文物修复方案。第二,自内向外推进修缮工作,尽最大可能延长古建筑文物的寿命,同时避免古建筑文物遭受人为因素的破坏。第三,在修缮中坚持适用性原则。在修缮古建筑的过程中,并非采用的技术越尖端,古建筑修缮得就越完美,部分古建筑文物的受损处只适合采用人工的方式修补,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反而会对古建筑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2.4 贯彻落实古建筑文物修缮政策
  政府应该不断更新和完善现有的文物修缮政策,保证古建筑文物管理的科学性,从而达到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修缮工作的目的,及时记录各个地区古建筑文物的损坏情况、修补进度,并对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处理,这些数据对于完善、落实我国古建筑文物修缮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可预见的未来,政府力量的参与和政策的指导将推动我国古建筑文物修缮工作更加科学和合理。
  2.5 切实保证修缮资金的投入
  古建筑修缮需要消耗大量财力,修缮工作资金的主要来源有国家拨款、社会组织集资、个人捐助三个方面。为了避免修缮经费的浪费,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各类资源的有序投入:第一,国有的古建筑文物的修缮费用应由政府部门承担,在完成修缮任务后结余的资金应该使用到古建筑的养护上。第二,村集体拥有的古建筑文物的修缮费用由村集体担负,在必要情况下国家可以拨发一定经费支援。
  3 结束语
  古建筑文物的维护是一项持久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古建筑文物所保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使其成为一个取之不尽的宝库。因此,无论面临多么严峻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多少困难,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对古建筑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
  参考文献
  [1]余刚.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工程相关问题刍议[J].居舍,2019(30):22-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283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