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信任危机问题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近些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食物结构日趋优化,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0928亿斤,连续7年增产,食品数量得到有效保障。但食品安全事件却频繁发生,消费者身心健康遭到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不断加重。
1 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8年6月,甘肃、陕西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实病例,患儿多有食用三鹿奶粉历史,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截至2008年11月27日,三聚氰胺奶粉导致泌尿系统出现异常的患儿有29.4万人,其中6名患儿因肾功能衰竭夭折,短时间内“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中国人喝牛奶结石”的痛恨讽刺之语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
瘦肉精猪肉事件。2001年8月,广东信宜530人因食用瘦肉精猪肉中毒;2003年10月,辽阳62人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2006年9月,上海300余人因食用瘦肉精猪肉入院。2009年2月,广州瘦肉精事件累计发病70人,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原因是湖南省冷水江市、涟源市、新化县、衡阳县的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瘦肉精喂养生猪,生猪个体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最终导致瘦肉精残留的猪肉通过天河牲畜批发市场进入广州市天河、增城的市场进行销售。
地沟油事件。有调查显示,地沟油卖给餐馆的价格是3元/kg,甚至还可以砍价,而普通的食用油价格为9元/kg斤,提炼1吨地沟油成本仅需300元左右,已经形成了一条回收、提炼、加工、销售的产业链。在整个产业链上,餐馆经营者、挖泔水者、炼油者、销售者都有钱可赚,利益的驱使让地沟油生意格外抢手。中国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吃过地沟油。中央电视台2010年3月24日《新闻1+1》指出:“地沟油从我们的餐桌上流出去,转了一圈又流回来,这做到了循环利用,也做到了绿色经济,但是这个绿色是活活把人气绿、吓绿。”
2 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较多,有时是一个原因导致,多数情况下是几个原因共同导致。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2.1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随着食品产业链的延长,消费者与食品源头的距离扩大,加之信息披露体系不完善,导致信息不对称。生产者的信息优势和消费者的信息劣势,决定了消费者购买食品前难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消费者一般是根据自身经验、食品的感官特征做出购买决策,但是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只有在人体内富集达到临界值后,才能引起食源性疾病,而这一过程需要一定时间,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则是几十年、上百年或更长时间之后才能被认知。
2.2行业诚信缺失导致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不仅取决于生产技术和监督管理,更要依靠行业自律和诚信。从实际看,近几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多数是由于诚信缺失造成。例如,有的企业明知敌敌畏是剧毒农药,却仍往火腿肠中添加;部分企业明知苏丹红是致癌的化学染色剂,却仍用于制造快餐、辣椒酱等;不少企业明知三聚氰胺是化工原料,却仍用于制造婴儿奶粉。近几年,诚信缺失成为一个行业问题,不但小型食品企业存在诚信缺失,而且大中型企业也存在诚信缺失;不但在生产领域存在诚信缺失,而且在营销领域也存在诚信缺失。
2.3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
近几年,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监管存在盲区,我国长期以来对食品安全监管采取的是分段管理模式,由于涉及的部门和环节太多,监管资源分散,监管效率不高,出现了“有的事情没人管,有的事情大家都掺和”的现象。其次是有的地方管理部门为了追求政绩,采取地方保护主义策略,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不追究。另外,由于消费者遭遇不安全食品的危害时,搜集信息的成本高,举证困难,不得不放弃诉讼自认倒霉,这一方面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另一方面大量违法行为难以受到法律制裁。
3 消除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对策
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产生后,消费者不仅仅是对某一品牌的不信任,而是对整个食品产业的不信任,这必然影响食品产业的科学发展。同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也会严重损害政府监管部门的公信力,甚至导致不信任在社会成员之间广泛扩散。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对策消除食品安全信任危机。
3.1恢复诚信经营的基本理念,消除导致食品不安全的人为因素
食品行业要讲求社会责任感,恢复对消费者、对法律的敬畏感,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能把自身发展建立在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国家尽快建立食品产业链中相关利益主体的信用数据库,一旦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就将违法单位和个人作为黑名单记录在数据库中,且这一数据库让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共享,并对上黑名单的企业和个人严查严防,使他们没有机会继续制造不安全食品。恢复诚信理念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强势群体首先要讲诚信,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而不能只要求弱势群体讲信用,自己却言而无信。
3.2构建可靠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食品产业链中的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食品原料生产者、食品加工企业、食品销售商实施信息一体化战略,是解决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中构建可靠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是关键。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加快完善我国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在建立食品安全追溯法律的基础上,加快引进创新利用无线射频识别、物联网、卫星定位、DNA指纹、同位素示踪等技术,建立起诚信为本、数据可靠、技术先进、反应速度快、使用效率高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3.3加大打击力度,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
政府部门大力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使相关利益主体的违法成本远远大于其违法收益,才能遏制不安全食品的泛滥和企业的虚假宣传,进而消除信任危机。加快立法进程,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性,是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重要条件,应尽快形成以《食品安全法》为支撑,其他法律相匹配、多层次、系统化、结构严禁、操作性强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5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