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棉间作棉叶螨猖獗发生的原因及综防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阿瓦提县是新疆的种棉大县,被称为中国长绒棉之乡。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2004年开始大面积建立了枣棉间种立体栽培种植模式,发展林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目前,阿瓦提县枣棉间作面积发展到55万(667m2)。
通过对枣棉间种田病虫害监测中发现,枣棉间种棉田棉叶螨较单作棉发生早、危害重,通过2008、2009、2010年三年对枣棉间种棉叶螨的发生原因及防治进行调查研究,对其结果分析如下:
1 棉叶螨发生种类及危害症状
经送活体由石河子大学棉叶螨研究专家鲁素玲教授鉴定,阿瓦提县危害棉花的棉叶螨种类为朱砂叶螨和土耳斯坦叶螨(俗称白蜘蛛),危害红枣的叶螨有两种,是危害棉花的朱砂叶螨和危害果树的二斑叶螨。叶螨主要以若螨、幼螨、成螨刺吸果树的叶片和花蕾,轻者叶片失绿变黄,重者焦枯造成早期落叶,猖獗年份也危害幼果,极大影响了果树生长,对新定植的枣树,危害严重的可致树死园毁,造成很大损失。棉花受害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后变为红色,受害严重时。叶片干枯,蕾、铃脱落,对棉花产量和质量影响很大。
2 枣棉间作棉叶螨猖獗发生的原因
2.1越冬基数大
棉叶螨以雌成螨在棉田内外干枯的棉叶、棉秆、杂草根、红枣落叶下、树皮裂缝处等吐丝结网聚集越冬。随着树龄的增大,枣棉间作田可耕作间距越来越小,不利于大机械作业,小机械作业使棉叶、棉秆深翻不彻底,致使枣棉间作田越冬螨量大。
2.2枣树易感棉叶螨
红枣属感螨作物。历年来,阿瓦提县枣树棉叶螨发生严重,在防治中采用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或混配农药,造成棉叶螨抗药性强,从而为棉叶螨猖獗发生奠定了适宜的寄主。果树上的螨类有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和李始叶螨三种,主要危害果树叶片,靠吸食叶片的汁液生活。
2.3杂草为棉叶螨发生创造了良好的生境条件
由于枣棉间作给化学除草带来一定难度,化除使用不当易对枣树产生药害,枣棉间作化除不彻底,同时果树肥料投入高,造成田间杂草发生多且重。6-7月对枣棉间作田进行调查,田间杂草发生重的田块,棉叶螨发生猖獗,而且棉叶螨发生早,危害重,为害时间长。主要寄主为田旋花,其次为灰黎、凹头苋、马齿苋等。
2.4枣棉间作小气候有利于棉叶螨猖獗发生
气候条件是影响棉叶螨发生轻重的主要因素。棉叶螨性喜高温低湿,一般在气温25~30℃,相对湿度35%~55%的条件下,对其繁殖、危害有利。枣棉间作70%面积为棉花,30%面积为红枣,田间通风透光强,使田间小气候较单作棉温度高、湿度小,非常有利于棉叶螨的发生。
2.5枣棉间作田棉叶螨较单作棉发生早
从4月20日开始,对定植的枣棉间作田及枣圃进行监测,每5天调查一次。棉田对角线5点取样,调查5点,每点10株;红枣5点取样,每点5株,调查所有叶片;在棉叶螨发生高峰期,棉花调查上中下3片叶,枣树东南西北中各调查10片叶;选择避风向阳的枣棉间作田调查20株杂草,统计有虫情况。据调查5月8日左右枣圃杂草有棉叶螨发生,5月10日左右枣圃棉叶螨发生,5月17日左右枣棉间作杂草有棉叶螨发生,5月20日左右枣树棉叶螨发生,5月25日左右枣棉间作棉田有棉叶螨发生,主要发生在靠枣树的边行,6月20日左右,一般棉田棉叶螨开始发生。枣棉间作棉田棉叶螨发生较单作棉早近一个月。
2.6忽视交叉危害造成棉叶螨再猖獗
棉叶螨在枣棉间作田中同时危害红枣和棉花,在防治中农民仅注重防治红枣上的棉叶螨,忽视了棉田棉叶螨,造成棉叶螨再猖獗。
3 综合防治措施
棉叶螨具有食性杂、寄主多、虫体小、传播快、世代重叠的特性,根据枣棉间作棉叶螨发生原因,在防治策略上,以压低越冬螨基数为基础,控制枣树害螨为重点,从而达到控前压后。防治方法上要采取综合防治,坚持经常检查,发现虫情及时防治,做到早查、早治、治小、治了。
3.1减少棉叶螨的越冬基数
棉花收获后及时将棉秆清除田外,秋翻冬灌不要到第二年开春种地时再清理田园。采用马力较大的机械将枯枝、落叶和杂草埋入地下,同时破除田埂,可有效减少棉叶螨越冬基数。
3.2消灭枣树越冬虫源
3月初枣树尚未抽芽,用石硫合剂或杀螨剂进行防治,降低越冬虫口基数。4月底5月初是越冬雌成螨出蛰高峰,对枣棉间作地块的杂草进行清除,特别是枣树林带的杂草,莺点是田旋花和灰黎,同时对枣树进行化学防治,以减少螨源。
3.3加强棉叶螨的监测和防治
5-6月以监测枣树为重点,保证每5天普查一次,在第一时间掌握虫情,使防治有的放矢,达到治早、治小的目的。
当枣树有棉叶螨发生时,立即对棉花进行调查,重点调查靠近枣树边行的棉花。在防治枣树棉叶螨时,对靠近红枣棉田2~3行也要进行喷雾防治。当棉田有螨株率达3%~5%时应立即防治,发现一株打一圈,发现一点打一片,可选用阿加朗、阿维菌素类药剂,每种药剂最多用2次,轮换交替使用,以防止抗药性的增加,喷雾防治时要均匀喷洒到叶子背面,连续防治2~3次,每次间隔5~7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552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