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严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辉
摘要在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中随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传统意义上教师严格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新时期教师的严格以爱为基础,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理解、信任与包容。
关键词严格 爱 理解 鼓励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无不由老师来定夺,学生无论水平、程度如何必须适应教师的要求,如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则被认为不够努力或不会学习。事实上,影响与制约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许多种,单单以态度或能力来评判一个学生未免失之偏颇。既然认定学生学习的好坏只与态度或能力有关,教师在教学中就只突出“严”字。认为只有给学生作出硬性规定与进行严格的学习监督,学生的智力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成绩才会有所提高。这种“严格”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表情的严肃、知识的灌输与要求的苛刻。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严格的内涵似乎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是否需要对学生严格以及怎样严格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呢?这一问题的探讨关系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的严格要贯穿一个“爱”字
与传统的机械、单一的“严格”相比,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的严格更多的是理解、信任与包容,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在讲课与提问时不要面无表情或表情严肃,而是要表情舒展或面带微笑。微笑的表情或鼓励的眼神能一下子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从而使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勇气。毕竟,英语不是学生的专业,除了少数英语爱好者外,大多数学生不会在英语学习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缺乏信心的。事实证明,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好,但听说写作能力却差强人意,甚至很成问题。造成的结果是一些学生听不懂或不能完全听懂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一些学生即使听懂了却对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很不自信,讲起话来结结巴巴、欲言又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慈善的表情及鼓励的目光对于学生的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了这种信任与鼓励,学生势必会克服怯懦、鼓起勇气,从而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教师如能在语言上适当地给予表扬与鼓励,让学生看到希望、树立自信,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水平必将逐渐地取得明显的进步。某著名教育家说:鼓励与苛求相比永远是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过分的严格与苛求会使学生永远被挫败情绪所笼罩,从而产生绝望、丧失信心,并最终自暴自弃甚至终身产生厌学心理。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式”的严格还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这种“关爱式”的严师深深懂得:学生不应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着鲜活生命与独特个性的个体。教师不应满足于机械地灌输知识,而应该通过自己的教学艺术与个性魅力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前应该认真备课。备课时教师不应只以自己的感觉与好恶来选择教学内容,而应时常从学生的角度对教学内容作出取舍。认为太困难或太容易的语言知识点在课堂上可以少讲或不讲;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妨多讲或让他们参与发表意见;对于理解全文不重要且又较枯燥的知识点或内容可以少讲或不讲。千万不要以生硬的方式逼迫学生学习不重要或无趣的知识点或内容,那样只会适得其反,学生会因学不到有用的知识而排斥甚至放弃学习。不要认为自己以任何方式讲的任何内容学生必须无条件接受,学生稍微达不到要求或态度不那么积极就声色俱厉地加以批评或惩罚。这种所谓的严格其实是一种苛刻,它企图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机器,从而忽视了作为有思想有感情的生命个体的独特需求,也体现不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与关爱,其结果只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与师生情绪对立。与其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不如想方设法把课讲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再说,灌输的知识虽然经过讲解理解起来并不难,但是因为不是学生自己从实践中得到的,他们记忆起来并不容易,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教师如能利用启示法启发学生从已知推导出未知,这样学到的知识必将经久难忘。如果教师非讲解不可,至少可以一种有趣而形象的方式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乐于接受而且记得牢固。一种教学方法是强迫学生记忆所谓重要的知识点与内容,学生难以记忆、苦不堪言;一种教学方法则通过生动有趣的表述方式与教师鲜明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知识,受到了启迪。两种方法孰优孰劣不言自明。由此可见,干巴巴的说教,不讲方式的严格,由于其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改进或完善。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对学生严格要求,应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后作业给出评定并作记录。但是严格不是苛刻,不是无休止地提出要求与批评。对于一贯表现较好的学生在大力肯定的同时指出其有待改进之处,这对防止他们产生骄傲自满、目空一切的心态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对于基础较差、缺乏信心的同学则尽量多鼓励少批评,这样有利于此类学生树立自信、产生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
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在评价学生时绝不能不分对象固守一个标准,绝不能一味挑剔苛求、求全责备。如果这样,学生将永远生活在一种失败感中。最终学生将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将视学习为畏途而放弃。
2 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中应避免的两个误区
2.1 严格不等于苛刻
严格在任何时期的英语教学中都是有效的、值得提倡的。教师通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达到最基本的教学要求,从而完成教学目的,这就是严格。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指导、监督、鼓励,甚至有适当的批评。需要指出的是,批评不是苛求,在一些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当学生犯了不该犯的错误或学习态度有所懈怠,教师如能委婉地或直接地予以警告或加以批评,必然能促使学生及时醒悟,从而避免多走弯路并迅速取得进步。
历史上有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蕴含了严格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由于这一故事已广为人知,就不在此赘述了。这一故事固然说明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同时也指出了严格在学习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严格如果走向极端就成了苛刻。苛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表现是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制定过高的教学要求,甚至用同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例如,一些教师在一节课中讲解过多的生词知识要求学生全部记住,如记不住就予以惩罚。实践证明,苛刻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在学习上产生畏难情绪。严重的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因厌恶而放弃学习。
2.2 关爱不同于溺爱
真正的关爱是对学生负责,它体现的是对学生的理解、信任与包容。关爱不是不要严格,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加批评、一团和气。相反,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对学生适当的批评、及时的提醒常常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英语作为非专业并非每个学生都感兴趣,并非每个学生英语水平都很理想。
一些大学英语教师从不严格,而是走向了另一极端――溺爱。学生上课迟到甚至旷课,他视若无睹,从不批评;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或作业中有错误,他从不指出,听之任之。他这样做据说是出于好心,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殊不知,一个真正自尊的学生对老师是尊敬的,对于适当的批评是能接受的。一个不敢批评、过分溺爱的老师不仅不会使学生幡然悔悟、痛改前非,还会因其纵容而滋长学生的傲慢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将会变本加厉、为所欲为。
溺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关爱,是一种狭隘的、极端的关爱。一个溺爱学生的教师从不对学生提出任何要求,也从不批评学生。实践证明,溺爱作为教学态度对任何教师都是不可取的。溺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
3 结论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的大学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辩证合理地看待教师的“严格”,彻底走出传统教学中“严格”的误区,努力做到严格而不失关爱。
参考文献
[1] 崔刚等. 英语教学十六讲[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 朱纯. 外语教学心理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 尹刚等. 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M].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隋铭才. 英语教学论[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5] 章兼中. 国外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6] 文秋芳. 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 黄甫全等. 现代教学论学程[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071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