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的关系辨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大学素质教育能够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其现实意义,受教育者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思想修养。同时,面对国人素质仍需提高的社会背景,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也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 大学生 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1.004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an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educated and promoting their all-round development. Moreov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educ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it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Educated people can improve their cultural taste and ideological cultivation through learning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meantime, faced with the social content that the quality of Chinese people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stud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come an objective need for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traditional culture; qualify education
  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性早在上世纪末便开始有了争论,尽管有人提出在全民族文化水平相对不高的情况下,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难度,但多数人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有其必要性,特别是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由于学科专业的限制,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利于大学生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我国科研的长久发展。这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传统文化对大学素质教育有何作用,如何利用传统文化达到以文化人,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本文意在探讨传统文化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践行文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传统文化扮演了何种角色。
  1 传统文化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与大学素质教育究竟有什么样的关聯,这首先需要我们明晰这两方面分别有着何种价值,又如何通过相互联系产生社会价值、满足教育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大学教育不仅是培养更多高素质专门人才,更要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大学素质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有其重要意义所在。相对基础知识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培养大学生正确判断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务的能力。
  做好大学素质教育,需要教育实施者具备丰富完善的综合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的集合,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大学素质教育之中,是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要求。具体而言,传统文化对现代大学教育和大学生素质的培养的作用可从以下两点出发。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类的影响不仅限于古代科技,更多的是思想文化即精神的影响。以“礼义”“忠信”“仁孝”立足的人文精神对今天价值观的培养仍有其独特作用,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之根基所在。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而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会领悟到古人处世智慧和精神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思想修养。其次,传统文化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在为人们学习的已是有选择、经过再创造的部分,是对个体成长有益的文化。
  是故传统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滋养,对完善大学生人格,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素质教育需要传统文化
  大学素质教育已经在全国高校内得到普及推广,各高校也在建设、提升自身教育水平的过程中有了与时俱进的想法与创新。贾永堂教授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切中了我国大学教育的主要时弊,包括教育思想的功利化,教育模式的单一化,以及教育组织管理上的刚性化。同时也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推动了教学管理方法的变革。[1]但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在中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尚有一些地方值得人们改进与思考。
  刚开始提出素质教育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主义发展的情况,希望培养的理工科本科人才能够具备基本的文化涵养,即“具有无愧于受过高等教育的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和文明礼仪修养。”正如学者谈到的,内在的品质和素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点,是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立足点。[2]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本身也是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为中国传统文化多有关于人文的学问,比如《论语》《大学》本身极具教育和启迪性,对于人的内在修养以及价值观的塑造有很强的引导性,从这点来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关键的。关于不同学科人才人文素养的培养上,哈佛大学大一计算机系学生John Fish在其《A Day In My Life Harvard CS》的短视频谈到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的学生自己需要上瑞典语和写作课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学校的意义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让学生成为社会中更好的一员。我觉得仅仅成为一个更好的程序员不一定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人生比这麻烦得多。”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我们所进行的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重点是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杨叔子也提出,“文化素质的核心是人文素质,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文教育。”[3]综合来讲,就是要重视“文化”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要重视文化培养,而这种文化來自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学习,甚至再塑造。
  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人们也更加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好融入到大学素质教育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氛围,大学素质教育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养分。因此,大学素质教育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源泉和智力支撑,同时传统文化也需要通过大学素质教育传承和发扬。
  3优秀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以郑州大学为例
  由于传统文化存在方式的特殊性,使得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往往不易找到合适的落脚点,如何将传统文化更好地同大学素质教育更好的相融通是当代人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实施传统文化教育时,不应局限于开设传统文化方面的公修课程,更要创新教育形式和手段,促进传统文化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郑州大学为例,近年来郑州大学十分注重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作用,不断创立教育理念和形式看,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获得新的动力。通过开设“嵩阳讲坛”、“厚山讲堂”,举办“国学知识竞赛”、“历史情景剧大赛”“传统文化节”,开展“游学会讲”等形式,围绕“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等主题进行研讨交流,使学生在倾听的同时能够自发思考,学习吸收传统文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通过开展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内涵,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提升大学生文化素质的作用。
  在这一系列以宣扬传统文化、提高文化修养为目的的活动中,又以2009年9月郑州大学“嵩阳书院”的成立和首届学员的入学引人注意,这是河南高等教育系统中首个以国学为主要内容,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依托的人才培养创新。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一个载体,是复兴传统文化的优秀范例。事实上,同样作为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作为湖南大学下属的办学机构面向全球招生。而岳麓书院能有今日的规模和成绩也得益于自成立开始其教学便未曾中断过。在晚清时湖南地方政府和知识分子的主持下,1903年岳麓书院被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之后学校虽几经变革,但原书院院舍始终未变,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从这一点看,郑州大学嵩阳书院的成立是迈出的新的一步,也是响应大学素质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4 结语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推进大学素质教育创新发展,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不断创新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素质教育之中,把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文化支撑和精神源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文化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素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贾永堂.大学素质教育:理论构建与实践审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0:33.
  [2] 张岂之.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教育理论[J].清华大学研究教育,1999(2).
  [3] 杨叔子.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1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