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文化自信的培养来源于国民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传播优秀文化成为当前重要的议题。本文以课堂教学中的思想品德课为例,探讨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与做法。
关键词 思想品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38
How to Infiltrat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Moral Classroom Teaching
CHEN Mei
(Guangxi Cen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Cenxi, Guangxi 543200)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omes from the national recogni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e dissemination of excellent culture in classroom teach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Taking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ssons in classroom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Ideological and moral lesson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lassroom teaching
通过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的不懈努力,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形成自觉承担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并能够将学生培养成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与弘扬者。但当前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还有待提高,下文通过实践探讨,提出有效做法。
1 思想品德课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意义
1.1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经历时代的变迁,中华民族始终将传统的优秀文化不断繁衍,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文化精神传承,使得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文化的指引下发展,并不断传承与发扬着文化。思想品德课从小学至大学都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贯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提高每一个阶段的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文化素养,更有利于学生在接受文化、认同文化的同时传承与发扬文化。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五课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通过教学“灿烂的中华文化”,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培养学生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2树立正确的思想情怀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以正确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并且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时期,由教师帮助学生规划道路,指引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情怀,端正人生态度,对学生是具有深遠影响的。因此,无论在任何一个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能够为国家与社会培养高尚品德的学生的关键时期。我国在长久发展的过程中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思想与品质培养的,所以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能够有效的树立学生正确的思想情怀。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为坚强喝彩,我用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为社会作贡献的事迹为例,激励学生向意志坚强的人学习,战胜各种挫折,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品质。又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人生自强少年始,讲授时我用郑和、戚继光、林则徐、詹天佑这几位自强不息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强调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发学生培养自强品质的愿望。
1.3培养端正刚毅的品格
品格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大多数古人常为了个人精神与端正的品格不断奋斗、奋不顾身,古人的这种品格随着历史文化的流传不断繁衍至今。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中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古人端正刚毅的品格,培养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实际上,当前的社会状态中呈现一种“不正之风”,80后的丧文化与90后的佛系文化都影响着00后、10后学生的精神风貌,为了能够在混乱的社会背景下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中以正确的文化内容培养学生文化常识与优秀品格,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品格坚定、刚毅不屈的新时代年轻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例如:人教版九年级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教学时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名言、警句、典故等为素材,引导学生明确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明白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又例如在学习艰苦创业精神时,我以孟泰、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人物艰苦奋斗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艰苦创业精神。以上两个例子,都是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明确,在新时期同样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2 思想品德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做法
实际上,当前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远远不足,究其原因,与方式与意识的不正确有很大关联。在方式上,部分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没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授课内容不能够有效的引起学生认同。在意识上,部分教师对于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个人认同不足,以至于无法带给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作出更多努力,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三点有效的做法,能够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真正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文化品格。 2.1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
实际上,思想品德教材中含有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思想,但受到教师个人备课效果与文化认识的影响,出现部分教师对传统文化知识认识不到位,传播不到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本身提高个人思想高度,以文化传播者、弘扬者身份进行教育教学。很多情况下,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小故事都是历史上著名人物发生过的事件,在这些事件中,隐含着许多优秀的文化品质,需要教师提前对教学材料进行挖掘,从学生的思维观念中将这些隐含文化内容的材料进行剖析,并能够以学生角度进行备课与授课,将教材中的文化品质与精神传播给学生。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中,有如孔丘、李白这样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有如司马迁、缇萦这样的正义之士;也有秦始皇、唐太宗这样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这些在历史中名流千古的人物与其背后的隐含的文化意义传授给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与教材的教学过程中,使教材变得生动,文化具备生命。
另外,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结合材料内容,引申出更多相关知识为学生扩充知识面,这种教师以自身具备的知识填充学生思想空缺的方式能够有效的获得学生的认同,从有限的教材中获得大量的知识更能够吸引学生,获得学生的專注与认可。在这些方式的引导下,无论是忠于教材还是源于教材,都能够为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渗透足够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提高学生对于国家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成为文化建设的关键人物,引导学生成为文化的传播者与弘扬者,真正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贡献力量,将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
2.2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导入传统文化
在目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方式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导入才能够获得有效的成果。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为教学增加不同元素:(1)进行互动式教学。相对于实践教学而言,理论教学本身就较为枯燥,此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十分重要。教师可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隐含文化品质的例子如“岳飞与秦桧”为互动学习的主题,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并与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相比岳飞抗金的忠勇故事,学生对于秦桧的认识是不同的,秦桧以前是一名状元,曾经也是北宋抗金派的一员,而在靖康之难中被俘变节,遭到后人唾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将类似岳飞这种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人物精神传授给学生,同时,也应该让学生对过去不正确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入讨论,给予学生时间让学生在相互辩论中得出自己的看法,如秦桧变节是被动的,还是其实秦桧本身就不够忠诚。在学生互动式的讨论后,再由教师加以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其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投入,对于讨论的例子会有更深刻的感受,有利于学生自主掌握课程所要求传播的文化品质与相关精神;(2)进行提问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够在相对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开展,在思想品德课的授课中,不少学生认为该课程没有其他科目重要而不认真听课,此时教师的授课方式便十分重要。提问式教学能够有效牵动学生神经,提高学生的课堂紧张意识,以更为专注的精神进行课堂学习。另一方面,提问式教学能够使教师获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了解,在文化的传播上,将薄弱之处进行巩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例如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讲授孝顺父母的优秀文化传统故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所认识、学习的典故,如汉朝黄香“扇枕温衾”、周朝闵子骞“单衣顺母”等。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再次认识,也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从中提炼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过程。
实际上,教学方式还有多种多样,只要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思想进行授课,就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能够获得较好的成效。
3 结束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中,综合国力的提高能够获得更好的前景与市场,而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体现,在国家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体现十分重要。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国家人才的主要方式,文化教育贯穿与人才发展的各个时期。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上,需要教师不断做出努力,为培养具有文化品质、文化精神、文化自信的未来人才而努力。通过实践做法的探讨,发现可以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授课方式与授课理念的改变提高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实践课程的引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精神的兴趣,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佟光宇,李凤英,盛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地方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人生十六七,2018(05):82.
[2] 黄志庆.思想品德课程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6):156-159,144.
[3] 刘俊香.镇江本土文化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4] 苏玉珊.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升初中生学校文化认同的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7.
[5] 张绍军.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到课堂走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25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