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思维可视化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教学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阅读是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和主要目的,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和发展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英语阅读效率?本文结合思维可视化理论,通过课例研究的方式探索教材插图、鱼骨图、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升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阅读想像力和文本重构能力,促进学生英语核心思维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 思维可视化 阅读教学 思维素养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67
  Abstract Reading is an effective way and main purpose of English learning. Reading teach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developing students' text reading ability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English thinking ability.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English reading?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inking visualiz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textbook illustrations, fishbone maps, mind maps and concept map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through case studies, aiming at helping students overcome reading obstacles, improve reading ability,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imagination and text reconstruction ability,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nglish core thinking quality.
  Keywords visualization of thinking; reading teaching; thinking accomplishment; teaching practice
  0 引言
  阅读是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而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主要是通过认知图式与阅读内容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有意义建构的过程。目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一方面,不少教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对教材中的单词和语句的分析上,过于看重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对这样的教学活动来说,英语阅读教材仅仅是英语知识的载体。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对阅读教材有全面、系统的认知,所学到的知识不是有机的统一整体,而是头脑中碎片化的语言组块,更不能使学生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只能流于表面,不能准确把握文章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另一方面,随着年级的递增,初中生的阅读话题趋于广泛,难度也日益加大,難以激发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眼前的窘况,笔者尝试引入思维可视化理论,结合自身多年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英语阅读课文的特点,创新地开展阅读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思维可视化的含义
  思维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和编码过程,是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思维可视化是使用图解手段将知识形象、直观地表征出来的一种模式。一般来说思维可视化领域研究的是视觉表征在改善两个或两个以上人之间知识创造和传递中的应用。思维可视化能够帮助人们加深对已有的知识的记忆、重构以及应用,从而实现传达相关的识,有效帮助学生对新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等各种思维训练。因此,推广思维可视化对传播知识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目前,教育领域不断地对思维可视化进行深入推广和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受到了教师与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广泛欢迎。思维可视化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能够使学生们改变原有的认知方式;思维可视化作为一个教育理念,能够拓展课堂教学设计,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2 思维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的教学实践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英语阅读课作为思维训练的主要场所,理应在学生思维素养培养的基础上发挥作用。从阅读过程看,目前常见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读前活动、读时活动和读后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将思维可视化理论运用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使语言信息更加直观,更加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对于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此,笔者介绍思维可视化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若干方法。
  2.1 教材插图
  图式理论很好进体现了阅读中信息处理的过程。阅读时,读者主要运用“从上而下(the top-down model)”和“从下而上(the bottom-up model)”两种模式进行信息的处理。“从下而上”的模式侧重旧图示的激活与修正,强调已激活的旧图示对新内容的预测与选择。只要这两种过程相符时,读者就能够正确理解阅读内容。因此,唤醒图示是阅读的必要条件,缺少唤醒图示就会使读者感到阅读困难甚至会造成阅读失败。巧妙利用课本插图(Text Illustration)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我们以NSE 8A Module3 Unit2为例,可以看到如下两幅课文插图(见图1)。教师可以先以“Let's look at the two pictures, which team do you think have won the football match? What’s the point ?”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对此,学生能从画中人物的表情一眼认出是正在欢呼的蓝队以2比0赢了士气低落的红队。教师趁势追问:“Why can the blue team win the match?”让学生大胆预测。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去印证自己的猜测,大家很自然地进入了这个语言情境。阅读完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次回归插图,进行情感教育:“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y can Daming’s team win? What can we learn from it?”让学生进行小结,并将这些结论迁移到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   由此可见,灵活地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将插图和文字结合起来,对插图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背景,激发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2.2 鱼骨图
  鱼骨图(Fidhbone Diagram)最初是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先生所发明的,一种管理学中用来发现问题“根本原因”的方法。它作为一种新型分析法、一个非定量工具,既简捷实用,又深入直观,有利于分析思考、理清思路,是帮助全面系统了解篇章的利器。因此,鱼骨图有利于我们聚焦于整体结构而不是零散的信息点。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应用“鱼骨图”法,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和结构,提升阅读能力,大大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幸听过河北石家庄第28中学王志强老师的一堂优质课,在他的课上就用到了鱼骨理论。他所上的内容是NSE 9A Module1 Unit2 A great wonder of the natural wonder。虽然那天听课的是八年级学生,而并非教材中所设定的九年级学生,但是王老师运用鱼骨理论(见图2),将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整体思路梳理得一目了然,学生也就学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接下来的语言输出环节也顺理成章。
  “鱼骨图”设计可以使学生牢牢抓住主题,整合教学内容,以“鱼骨”勾勒一课的脉络,强化阅读思维,渗透英语阅读策略。借助“鱼骨图”设疑生成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推动学生持续学习,实现知识深度理解,完成知识的迁移,锻炼思维能力。
  2.3 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Mind Map)是由托尼·巴赞(Tony Buzan)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对思维导图是这样定义的:“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它具有可视化、 发散性、浓缩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点,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把握。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可针对教学重点制作与之相对应的思维导图。
  我们以NSE 8A Module4 Unit2为例,阐述了从伦敦到阿姆斯特丹的四种交通方式,即by train, by car and ship, by coach和by plane。在阅读课后,笔者让学生总结梳理出一张思维导图,在大脑中初步建构图示信息。学生以四个方面的二级目标,顺利地完成了思维导图(见图3),罗列出了各个方式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分析,结合作者所给出的建议,文章思路马上清晰了起来,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学生表达的积极性高,效果良好。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和实践,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篇章结构,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整理能力、记忆和复述能力都有明显帮助,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4 概念图
  概念图(Concept Map)的理论基础来源于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Ausubel的学习理论。Ausubel认为:学习就是建立一个概念网络,不断地向网络增添新内容。概念有不同的深度,可以非常笼统,也可以非常具体,学习者应辨别新概念的层次,根据层次,把概念放入他们知识结构中相应的位置。它用二位图形将某个主题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表示出来,将主题的不同层级用线连接起来,描绘出人脑内部的思维图形,也是一种思维可视化的表征。在初中英語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的可视化特征,组织学生绘制相关主题的概念图,从而达到准确把握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快速提取文章主要的事实细节、观点态度的目的。
  比如NSE 9A Module4 Unit2 My“perfect holiday”讲述了Zheng Chengyu 独自在家的经历以及心路历程。为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结构,梳理小主人的经历及心路历程,搞清其中的因果关系,笔者设计了概念图(见图4)。在课堂上,笔者首先要求学生快速阅读,给文章分段,并与每一段的段落大意进行配对,随后引导学生将细节信息填在方框中。最后,笔者要求学生再次精读课文,找寻线索,在刚填好的概念图上画出表关联的箭头。
  实践证明,概念图的使用能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的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捕捉细节信息,并进行“对号入座”式的归类整理。这为学生今后通过对文本的整理、分析,自主发现语篇中的逻辑关系,将阅读由表层引向深层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3 实践反思
  (1)全局出发掌握知识体系。通过采用多种方式使思维可视化,有助于唤醒学生零散的信息,同时把信息集中起来,从而对各种资源重新进行有效的组合,归纳到一个体系内,构建相对完善的知识系统,推动师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2)实施灵活式备课。通过适当的图示结合的阅读方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课堂实际发挥调整节奏,课堂内如果出现意外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再次归纳总结。往往一节课下来,教师在建立文本内容的知识框架下,师生的互动能让备课变得更加完善。
  (3)互动联合的教学方式。阅读课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对话?思维图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指引学生去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大限度地帮学生挖掘阅读课堂内外的知识建构。
  (4)正真促进教学相长。通过图示使思维可视化,不仅能体现学生的共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个性,教师能通过学生的课堂反馈来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掌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掌握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能及时根据学生交流后的信息调整及补充自己对文本知识框架的构建,促进了教师自身资源的不断丰富。
  4 结束语
  总之,笔者通过尝试发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按照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实施步骤,采用多种可视化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视觉冲击和感受下完成对阅读文本结构的认知。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记忆和思考模式,同时作为一种学习策略,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对信息的系统化和具体化的过程,改变传统被动接受的阅读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对语言能力的生成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能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英语阅读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王笃勤.如何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1).
  [3] 蒋芸.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5(4).
  [4] 张湘.基于概念图的可视化交互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5]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7250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