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沭阳县粮食种植存在的问题及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本文分析了沭阳县粮食种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抢时播栽、合理密植、科学运筹肥水、综合防控病虫草害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种植;问题;高产;栽培技术;江苏沭阳
  中图分类号    S5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1-0027-02
  沭阳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水稻和玉米,一般年份全县种植小麦9万hm2、水稻7万hm2、玉米1.67万hm2。根据调查,该县粮食产量仍处于中产水平,相对于周边市(县)产量较低、效益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粮食品种多而乱、种植技术粗放、病虫草害发生严重。现将沭阳县粮食种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新技术简述如下,以期为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1    存在的问题
  1.1    品种多而乱,选用时盲目性大
  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为淮麦系列、连麦系列、徐麦系列、烟农系列等,达30个以上;常规粳稻品种为连粳系列、徐稻系列、盐稻系列、武运粳系列,杂交稻包括杂籼和杂粳,目前杂籼主要以两系杂籼稻为主,全县一般年份种植的水稻品种在40个以上;玉米品种主要为苏玉系列、河南系列、山东系列等,也在20个以上。品种多而乱,有的品种合法(即国审或省审,适宜区域也在本地),有的品种不合法(虽国审或省审,但适宜区域不在本地,或不是国审或省审),农民选用品种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时常会发生因品种选用不当引起减产减收现象。
  1.2    种植技术粗放
  一是小麦种植大多为撒播,机条播或精量、半精量播种面积很小,一般年份为8%左右;播种量高(一般播量都在300 kg/hm2以上、高的达525~600 kg/hm2);“实心田”面积大,田间“三沟”配套的面积很少(一般年份为10%左右);干旱时无法灌溉,雨涝时排水降渍效果慢;施肥往往采取“一炮轰”,不能进行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二是水稻直播面积大,约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0%以上;直播稻播种密度高(一般播种量在150 kg/hm2左右,高的達225 kg/hm2),大多为撒播,或麦套稻,常导致高脚苗、苗挤苗、分蘖少、抗逆性弱、稻穗小;移栽稻不能合理密植,密度大多偏小,大多稻田水分管理粗放,不能科学搁田、烤田;配方施肥、平衡施肥面积小;促蘖、促长、防倒等调节剂使用面积小。三是玉米采用点播,或采取大小行播种面积不大;播种时间偏迟,播种密度偏高(一般都在6.9万株/hm2以上,高的达9.0万株/hm2以上);施肥不科学、不合理;化控防倒促根调节剂使用面积不大。
  1.3    病虫草害发生严重
  近年来,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蚜虫发生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赤霉病发生越来越重,而且防治技术较复杂。麦田杂草种类不断增加,如禾本科网草、节节多、早熟禾以及阔叶草繁缕、猪殃殃等不仅发生面积大,而且杂草抗性在增加,导致化除效果差。
  由于栽培方式的改变,直播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发生较重,加之高温和水分管理不当,导致近年水稻花粉败育引起只长穗、不结粒的面积也较大。另外,直播稻田牛筋草、稗草、千金子、鸭舌草等发生危害也呈加重趋势,导致化除成本高、化除效果差。
  近年来,夏玉米纹枯病、茎基腐病、大叶病、小叶病、玉米螟等病虫害也呈逐年加重趋势。
  2    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
  2.1    选用优质、高产、适应性好的良种
  要强化新品种试验、示范,抓好品种的品质、高产、抗逆、增产潜力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比较试验,对引进的新品种应经2~3年的试验、示范,待综合表现比较突出时,再大面积推广种植;并采用“一主两辅”布局,即每个品类,应选用1个当家品种、2个辅助品种,同时,因大多粮食品种存在“遇年头”现象,即有的品种当年表现好,而下一年表现却不好,故要求种粮大户(3.33 hm2以上)既要采取“一主两辅”种植方式,防止种植单一品种而导致减产减收,且不要种植太多品种,一般不超过4个,以防品种多乱杂和管理技术复杂化[1]。
  2.2    抢时抢墒播栽
  由于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种植方式等的变化,在稻麦轮作田不能适期播栽已成为制约粮食产量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争季节、抢时间,使各茬作物有足够的生长发育时间,在水稻收获后要立即施肥、整地、灭茬、耕翻、播种小麦。在小麦播种时,若遇持续干旱,应抢墒播种,一般应先播种,再开沟进行窨灌、浇灌或灌1次“跑马水”。直播稻可在浸种催芽后播种,同时在麦收后应立即抢时抢墒播种,要求在6月20日前播种结束。育苗移栽的水稻要有适宜的秧龄,尤其是机插水稻要抢时栽插,要坚持不栽“夏至稻”,以确保水稻在大田期有足够的生长发育时间,获得高产。夏玉米通过土壤处理和播种包衣种子后,在确定不发生粗缩病的前提下也应抢时争季节及早播种[2]。
  2.3    合理密植
  2.3.1    小麦。应根据不同茬口和种植方式确定适宜的播种量。①早茬麦播种量:机条播为105~135 kg/hm2,旋耕后撒播量为150~180 kg/hm2。②稻套麦播种量:育苗移栽杂交稻茬口165~195 kg/hm2;机插稻和直播稻210~240 kg/hm2;水稻收后播种的,育苗移栽杂交稻茬机条播180~210 kg/hm2,旋耕后撒播225~255 kg/hm2;机插稻和直播稻茬机条播225~255 kg/hm2,旋耕后撒播300~330 kg/hm2。   2.3.2    水稻。麦套稻播种量75~90 kg/hm2;直播稻机条播的播量90~105 kg/hm2,旋耕后撒播90~120 kg/hm2;育苗移栽杂交稻,应适当增加密度,一般栽植15万~18万穴/hm2,机插常规粳稻一般栽植27万~33万穴/hm2,育苗人工移栽的常规粳稻一般栽植24万~27万穴/hm2。
  2.3.3    夏玉米。主要根据株高确定适宜的播种密度,株高在200~230 cm之间的留苗6.9万~7.2万株/hm2,株高在230~260 cm之间的留苗6.6万~6.9万株/hm2,株高在260 cm以上的留苗6.3万~6.5万株/hm2。
  2.4    科学运筹肥水
  2.4.1    小麦。要推广“V”型施肥法,即施足基肥,一般在播种时施45%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尿素300~375 kg/hm2+硫酸锌等微肥15.0~22.5 kg/hm2+腐熟的家杂肥11.25 t/hm2以上;看苗施用或少施苗肥和返青肥;3月底至4月上中旬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视苗情施尿素180~240 kg/hm2;在返青拔节期前,喷施壮丰安、助壮素、烯效唑等防倒促壮,对长势差、瘦弱苗可用生根剂、氨基酸、胺鲜酯等叶面喷施,以促弱转壮。要配套好麦田内外“三沟”,以便旱时能灌溉、涝时或雨水多时能排涝降渍。
  2.4.2    水稻。要推广“前重后补”施肥法,即重施基肥和返青分蘖肥,一般在移栽时(或播种时)施45%三元复合肥450~600 kg/hm2+尿素225~300 kg/hm2+硫酸锌15.0~22.5 kg/hm2,在返青分蘖前(直播稻三至五叶期)施尿素300~375 kg/hm2;后补即在孕穗期视苗情施尿素90~120 kg/hm2;在返青期可喷施多效唑、烯效唑、调环酸钙,以促蘖防倒;出现僵苗不发、苗瘦苗弱、抽穗慢等现象时,可用生根剂、芸苔素、赤霉素等促长促抽穗。水分管理方面,重点是抓好烤田,要坚持时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时、干湿交替的原则,并在穗分化期和抽穗扬花期建立水层[3]。
  2.4.3    夏玉米。因夏玉米生长发育期短(一般为100 d左右),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重施拔节壮秆肥(一般在5~7张叶片时),基肥施45%三元复合肥525~600 kg/hm2+尿素300~375 kg/hm2+微量元素肥料15.0~22.5 kg/hm2;拔节壮秆肥施尿素300~375 kg/hm2;因玉米植株高大,应在六至十一葉期普遍喷施调节剂乙烯利+胺鲜酯(或玉米健壮素),若长势过旺时可隔10 d左右再喷1次,以防倒促根促长;同时夏玉米田应配套好内外“三沟”,以抗旱或排涝降渍[4]。
  2.5    综合防控病虫草害
  粮食作物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小麦中后期进行2次“一喷三防”,即分别在初花期和扬花后灌浆前期进行;水稻大田期应采取4次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即分别在返青活棵期、烤田结束期、破口前5~7 d和扬花后灌浆前期进行;夏玉米田于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灰飞虱,中后期要重点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玉米螟、蚜虫等,应分别在8~10张叶片、大喇叭口期和扬花后灌浆前期进行3次防治。防治病虫害应用新农药,如苯甲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烯啶虫胺、吡蚜酮、甲维盐、茚虫威、苏云金杆菌等。杂草化除方面,由于麦田和直播稻田杂草种类多、化除技术复杂,应采取“一封二杀三补”技术,并采用复配剂进行化除,才能控制杂草危害。
  3    参考文献
  [1] 张月玲,刘骏,段淑娟,等.豫北地区黑小麦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9):283-285.
  [2] 吴显,文春碧,梁黔云,等.玉米新品种新白玉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6):43-44.
  [3] 李立志.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27
  [4] 王开亚,吴晓玲,孔维方.夏播玉米蠡玉31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耕作与栽培,2018(4):60-6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2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