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SWOT分析的可门港混矿业务策略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基于可门港散货码头的发展现状,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港口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遇、挑战,讨论了在“两集两散”定位等机遇优势与国际经济下行的挑战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可门港开展铁矿石混矿业务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散货码头发展的具体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港口物流;散货码头;SWOT分析;混矿
    中图分类号:U69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Kemen port bulk cargo termin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external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ort development process by SWOT method, and discusses the 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of the“two episodes and two scattered”position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ownturn. In the case of coexisting challenges and risk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iron ore mixed mining business in Kemen por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pecific strategy of the development of bulk cargo terminals.
  Key words: port logistics; bulk cargo terminal; SWOT analysis; mixed mine
  
    可門港是福建省政府规划建设的三大港口群之一,在港口“两集两散”体系中占据有重要地位,港口集散货物主要为大宗散货、件杂货等。近年来可门港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距离建成大型散货基地已为时不远。随着周边港口大码头的相继投产,港口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如何克服国际经济下行压力、应对邻近口岸的挑战,以及制定何种发展策略是可门港干散货码头建设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可门港物流公司开展了保税矿石混配业务,不仅增加码头作业量、解决生存问题,也使得港口周边腹地的钢厂受益。本文将就如何开展铁矿石混矿业务进行SWOT分析,以明确可门港发展铁矿石保税混配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把握现有机遇,克服困难,制定合理对策,有力推进可门港打造东南沿海铁矿石分拨与贸易增值服务中心。
  1  可门港基本现状
    可门港背靠福建省及省外广阔腹地,承担有对台“三通”以及外贸物资运输的重要任务。该港泊位具有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国际物流中转枢纽,四通八达的水水、水陆、水铁中转路线,构成了一个多维的高速流动的物流网络。
    公司投资的可门港4#、5#泊位码头为天然深水通用泊位,前沿水深27.5米,码头岸线全长667米,具备33万平方米的大堆场、300万吨即时堆存能力,是目前东南沿海超大型专业化干散货中转码头,其中4#泊位为可靠泊30万吨级散货船的卸货码头,5#泊位为5万吨级的散货装船码头。
  2  可门港混矿业务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法,其实质是通过分析自身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判断所面临的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来提出相应的战略方案。
  2.1  内部优势(Strengths)
  2.1.1  区位与交通优势
   福建地处环太平洋亚太经济圈西岸的中部,腹地辽阔、东濒台湾海峡,毗邻中国最活跃的经济发展区域珠三角和长三角,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我国南北海运的必经之路,北至上海、日本神户、韩国釜山等,南向广州、香港、新加坡等,连接有众多国际黄金航线,其海运网络形似扇形,而可门港在福建的地理位置也尤为优越。从水上看,可门港距离东海主航道只有8海里;陆路来说,它距离福州市区85公里、距贯穿中国南北的沈海高速22公里;水铁而言,完工后的可门铁路支线将与温福铁路相连,通过外福铁路、横南铁路、向莆铁路西通三明、江西、湖南等内陆地区,形成更加快捷的通道。总的来说,可门港具有腹地广阔、辐射区域广泛、连接两大洲的区位优势。
  2.1.2  资源优势
    可门港是福建省天然深水港湾,整个海湾被罗源半岛和连江半岛环抱,湾口水道狭长,朝向东北,对外海来浪有比较好的掩护,水深港阔、不冻不淤、风平浪静,可满足各类大型船舶停靠和调头,建港条件得天独厚。可门港纵深25公里,水道宽2公里,湾内水域面积180平方公里;港区航道条件非常优越,平均水深-30米,最大水深达-80米,可全天候通航10~30万吨以上大型船舶。港区掩护条件好,东北侧有罗源碧里至将军帽山头,东南侧有黄岐半岛的山头,可避12级以上大风。锚地与港区毗邻,是大型船舶理想的停泊和避风锚地。
  2.1.3  国企优势
    可门港作为大型国有散货码头,拥有国有资本、政策协调与扶持的双重优势。国有企业规模经营,资本雄厚,控股的福能集团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提升为AAA级,在融资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2.2  内部劣势(Weaknesses)
  2.2.1  信息化程度较低、港口功能较单一
    由于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船舶联检、检验检疫、报关查验、港建费征收等仍属于可门港口岸发展的短板,电子口岸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可门港发展的当务之急,要借鉴学习上海、宁波等口岸建设的成熟经验,加速推动可门港供应链运转效率的整体提升。此外,现有的港口业务还停留在较为传统的装卸、运输业务,缺少对现代物流增值服务的拓展发掘,商贸、信息等业务占比低,口岸产业链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缺少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互动效应。
  2.2.2  应收账款与贸易风险较高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港口主营的煤炭、铁矿石贸易业务收到较大冲击,由此带来的应收账款压力与贸易风险也愈发凸显,应收账款的回收期变长,其中相当部分还是银行承兑汇票,导致财务费用增加。
  2.3  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
  2.3.1  巴西淡水河谷合作机遇
    巴西矿山北部矿区生产的卡拉加斯精粉铁含量高、其他不利元素含量低,而南部的主要矿区产品图巴朗高硅矿则因为较低品位的铁含量和较高的不利元素含量,销售起来相对较难,市场定价也远远低于北部卡粉。正因为如此,淡水河谷开始将北部高标准矿和南部低标准矿进行混合,以混配出中间品质的新矿石产品。近年来,40万吨的大船不断被投入干散货海运市场,淡水河谷为了充分利用大船,遂提出将矿山前移至中国港口,并进行大规模的混矿。
    可门港具有天然优质的港口条件,特别是可门港物流公司的4#泊位(30万吨级散货专用码头)建成后,受到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关注。因此,双方就有较好的接触互动,目前可门港作为淡水河谷在我国的第七个混矿点,合作开展铁矿石保税混配业务。
  2.3.2  福建省港口扶持政策与“两散”定位机遇
   自2009年起,福建省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港口扶持整合政策,特别是《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行动纲要》中明确指出,“两集两散两液”是福建省港口发展规划的核心内容,“两集”指厦门港海沧、福州港江阴,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两散”指罗源湾可门、湄洲湾北岸,重点发展大宗散货运输;“两液”指湄洲湾南岸、漳州古雷港区,主要服务临港工业的液体散货疏运。至2018年,罗源湾神华港配套码头项目计划实现投资480亿元,建成万吨级深水泊位55个、港区和作业区共8个。
    在“两集两散两液”规划推进过程中,要依托“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布局,在沿海港湾形成大型临港产业转移集聚的雁阵效应,充分借助“两散”基地的物流优势与湄洲湾南岸、古雷港区石化基地的产业优势,持续增加天然气、煤炭、矿石等大宗能源物资进口比重,使可门港为代表的大宗散货运输口岸成为东盟在福建的能源矿产进口中转及加工基地。省政府清晰的功能定位不仅可以避免省内港口的无序竞争,更为可门港明确港口定位、发挥港口特色指明了发展路径、提供了政策支持。
  2.3.3  腹地拓展机遇
    福建省积极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向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大力推介福建港口,同时也利用“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海西港口知名度。同时还出台了《鼓励中西部省份从福建省港口进出口货物及投资建设码头泊位暂行规定》等有关政策,提高福建港口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此外还通过在外省建设“陆地港”、引导省外企业到闽建设“飞地港”等措施,促进福建港口经济腹地向内陆省份延伸。不断延伸的港口经济腹地更为可门港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广阔的拓展空间。
  2.4  外部威胁(Threats)
  2.4.1  周边码头竞争压力
    近年来,长江口以南的沿海省份,均建成投产大型深水散货港口,以港铁联运方式进行大规模的货物疏运。舟山鼠浪湖码头40万吨级矿石船泊位共2个,其辐射区域遍及长江中下游和华东沿海地区,如浙、赣、湘、鄂等沿海和内陆省份可通过港铁联运模式疏运货物,沿江沿海省份可通过水水转水模式疏运货物。湄洲湾港散货码头有30万吨级、25万吨级等不同等级,其服务区域主要为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经由水水中转模式疏运货物。主航道扩建后的厦门港靠泊船舶吨级将提升至20万吨级,货物疏运区域将进一步扩展,如闽南、赣南可经港铁联运模式疏运货物,闽南、粤东等沿海地区可经由水水中转模式疏运货物。周边不断新建、提升的散货码头给可门港的揽货、定价带来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2.4.2  疏港铁路、无人岛等政策性障碍
    目前,直通可门港的温福铁路可门港铁路支线尚未建成通车,货物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铁路疏港,只能通过水水中转或公路运输实现货物疏港,模式较为单一、疏运能力受限。另外,由于国家《海岛保护法》的实施,作业区6#、7#泊位二期工程所涉及的4个无居民海岛灭失申请工作未能获批,导致项目核准工作停滞、工程暂停施工,给港口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政策性障碍。
  3  可门港混矿业务发展对策和建议
    通过SWOT分析,发现可门港建设铁矿石分销中心、发展混矿业务的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大于威胁。因此应当进一步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地方政府的努力,完善交通体系;以铁矿石采购方式变化为契机,争取更多的铁矿石市场份额;不断完善港区硬软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竞争力。
  3.1  拓展业务范围、完善物流产业链
    横向上要拓展业务范围,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要争揽开展淡水河谷混矿业务,混矿业务服务对象应囊括国内外矿企、贸易商,对贸易企业双方提供现货贸易、销售及交割等全流程交易服务,推动“国外矿山”向中国港口的前移,为降低国内钢企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作出积极帮助,提升铁矿石贸易议价能力,持续优化供应链管理。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快保税堆场的申请建设工作,建成后煤炭、铁矿石等大宗散货申报进境清单,无需缴纳关税、增值税等税款即可直接将货物卸到保税堆场堆存,节省在码头前沿等待通关时间以及产生的滞港费用。港区可引入代理、保险、银行等配套商业、金融服务机构,使贸易企业获得更全面、便利的服务。     纵向上要完善物流产业链,向整个物流环节的上下游延伸,提供更加完备、集成的综合物流服务。目前,可门港、乃至罗源湾还比较缺少综合物流服务企业的进驻,物流运输、船货代、报关报检、船舶维修等产业链功能分散在众多中小企业中。所以,新兴散货港口的发展除关注配套基建的完善以外,可门港还应当进一步发挥港口物流功能、增加各项现代物流业务,使港口物流产业链趋于完善,实现“一票到底”的物流联运目标。将来可引进大型综合物流服务供应商,要求其具备设计、代理或承运全程物流服务的能力。口岸要持续加强与海运、港方、铁路以及其他驻在单位的协调沟通,共同为口岸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3.2  加强市场营销、做好客户关系管理
    提升全体职工的市场营销认识,提高服务质量,健全营销管理体系,抓好经营队伍建设;调整适当的业务激励机制,发挥好业务团队的整体作用;制定价格策略、形成价格优势,针对供货商给予优惠政策并持续吸引货源;关注干散货市场需求动态变化并摸索市场规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活动打下基础。加强收集分析客户企业的信息和资料,为贸易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培养忠诚客户群体,达到港口与贸易企业的双赢。
  3.3  提升信息化水平、完善信息平台建设
    依托散货码头业务拓展煤炭、铁矿石交易渠道,将口岸打造成为服务煤铁供需企业双方的大宗散货信息、交易与平台结算的公共平台。经营业务除提供注册企业货源动态需求信息以外,还需要拓展煤炭及矿石指数、仓单质押、贸易交易平台等业务。将大宗散货交易平台作为口岸发展目标,吸引散货贸易企业到港合作,推动可门港的繁荣发展。
  3.4  控制应收账款、加强风险管理
    进一步规范商贸业务经营范围,科学管控合理业务,逐步减少有一定风险的业务。加强商贸业务风险防控,加强业务合理性审核与货权控制管理,做好客户信用动态管理,确保业务资金安全。强化商贸业务内控管理,完善商贸业务流程与业务决策制度。继续加大对应收账款的清欠力度,降低经营风险,加快资金周转。
  3.5  提升对标水平、加强成本管理
    进一步完善对标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对各项目标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同时围绕“绩效对标、精细管理”的要求,在增强接卸效率,提高接卸效益上下功夫,科学组织生产和调度,改进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装卸效率和生产效益。努力降低货损,控制好成本费用,加强绩效考核,特别是维修材料、电等主要损耗成本的消耗,按对标要求及部门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加强日常审核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玉鸣. 港口城市国际研究主题的分析[J]. 经济地理,2000,20(2):14-17.
  [2] 吴崇伯,詹小洪.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思考[J]. 福建理论学习,2016(4):10-14.
  [3] 刘鑫. 我國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水运,2011(4):14-15.
  [4] 高刚,黄敬前. 福建省发展港口物流的对策[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5):62-65.
  [5] 管亮亮,宫敏丽. 舟山现代化港口物流的SWOT分析[J]. 北方经济,2013(18):36-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134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