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推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而体现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推动作用。目的在于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性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8-0239-02
  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新课程已经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作为我们具体的实施者,要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指导下,努力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学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挖掘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特有功能,这样才能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能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新课改标准的明确要求。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技术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积极推动作用,来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
  1 运用多媒体技术,更易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或悬念,让学生自己去揣摩并得出可能的结论,教师最后加以总价、评价,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讲述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一章信息及信息特征时,我首先通过大屏幕播放刘翔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00米跨栏项目世界冠军的精彩视频,虽然视频播放不足5分钟,但同学们对此充满了好奇,聚精会神地观看,精神饱满,激情高涨。至此我提出疑问:“今天,我们处在信息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那么,请问大家什么是信息?它有什么特征?它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自主探索,找出信息的概念和特征。最后思考:在刚才的视频中能够呈现出什么信息及体现出信息相应的什么特征?这样课本中大量篇幅的内容描述则通过一个短暂的视频而变得一目了然,最后我再加以归纳、总结,同学们便利用很少的时间掌握了这节课内容,达到了预期学习的效果。
  2 “电脑游戏”驱动,更易激发兴趣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兴趣来源于好奇,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大多数学生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枯燥厌烦。我经过反复考虑、精心分析,发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适当地采用一些“电脑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为“电脑游戏”它也是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的体现。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网络下载一些既适合学生发展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如翻纸牌、智力拼图、暴力摩托等。这些富有趣味的游戏,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键盘和鼠标的基本操作。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这些知识,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当然电脑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不仅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不能逆向破坏学生的思维。
  3 运用多媒体进行示范性操作,更易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示范性操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指法、坐姿等);二是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例如:在讲述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可视化编程工作环境时(选用visual basic 6.0,简称VB 6.0),首先要学会如何安装VB 6.0,其次是了解VB6.0的工作界面,最后再掌握如何利用VB 6.0进行程序编写。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教学软件(如极域电子教室)进行广播教学,这样演示过程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显得直观、清晰,并在演示过程中对于重点步骤重点强调,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对于个别有问题的学生可进行个别辅导,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通过这种示范引领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教學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巩固,效果良好。我们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引导、示范作用,把课堂主阵地完全交给学生,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 运用多媒体技术,更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尤其是信息技术这门比较独特的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课件呈现教学内容和直观对比描述,有助于使教学内容由难变易,由复杂变简单,更易找准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比如高中《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1)“算法描述”这一节课有两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了解算法三种描述方法各自的描述过程、特点;二是通过比较,体会为什么课本上要采用伪代码描述算法呢?为今后更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作铺垫。这部分内容要是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文字性描述显得冗余、繁多,结构不紧凑,但我们选择用PowerPoint来制作教学课件,通过播放幻灯片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显得直观、明了,主次分明,结构严谨。我们将数学中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分别采用三种算法进行描述(一是自然语言描述法,二是流程图描述法,三是伪代码描述法),同学们发现用第一种描述方法需要用两张幻灯片,但文字描述比较多;用第二种描述方法虽然只需要一张幻灯片,但是画流程图中图形符号比较麻烦,而且不好理解;用第三种描述方法,只需要一张幻灯片,而且书写方便,格式紧凑,又易于理解,更便于向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过渡。通过对比观看幻灯片的方法,学生自觉找中了教学的重难点,有意识地进行重难点突破。   实践证明:教学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利用常规教学手段(即“一根粉笔、一本书”的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5 运用多媒体技术,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
  为了加深、巩固和提高对所學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应用,我们在学习完第三章内容(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之后,给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展示自我创新的机会。要求同学们以小组形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己确定主题,收集与选择素材,设计版面制作一份电子报刊。最后通过组内、组间、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在这项活动开展过程中,同学们遇到的困难是如何确定主题,如何进行版面设计?关于这个问题,我结合了多媒体特有的功能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确定主题方面。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上检索一些与中学生个性、年龄、心理特征相关的电子报刊题目,如网络世界、知识海洋、未来世界、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我们共同的家园、科技与道德、开心读书屋、多彩校园等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同学们,当然自己也可以在网上去查找,将自己找到的主题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2)版面设计(布局和规划)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这个模块学生没有了头绪,无从下手。因此我将教材自带的光盘中的“教学案例”部分呈现在大屏幕上,这样便于组织学生集中认真观摩,仔细聆听其中“视频教学”部分讲解,否则难以控制教学节奏,我再对在前面课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容易忽视和出错的知识点,进行简单强调,最后明确提出电子报刊版面布局要用文本框、自选图形、表格、艺术字等。
  对于“如何用文本框进行布局”,我只告诉学生“文本框”在word界面菜单中的位置,然后就给出一幅已经用文本框处理好的操作对象,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方式来完成,至于如何调整其大小、环绕方式、颜色填充、文字添加、图片、艺术字插入等,完全是靠学生自己去探索。
  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集中呈现教学内容,通过观看多媒体教学课件,突破教学重难点,完全让学生主动求知,增强学生间相互协作和相互帮助的意识,锻炼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
  6 运用多媒体技术,更易减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方法和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一方面完全突破了传统用笔、纸书写教案的备课模式和传统用粉笔写板书的授课模式;另一方面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这样就进一步突破了通过翻阅书籍查阅资料,造成花费大量时间一本一本、一页一页翻阅的尴尬局面。而且我们还可以把自己经常需要用的资源(如网站名)添加到本地收藏夹,这样方便下次快速查找。从而大大节省了教师备课的时间,也充分应用了网络资源,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只要正确、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发掘和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有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就能有力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性能力和提升学生的信息核心素养,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聪慧.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2004,(20).
  [2]蒋友明.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3]张际平,张琴珠.计算机与教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4]李克东,何克抗.计算机教育与教育革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新课标)
  【通联编辑:唐一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49929.htm